作文素材多维解读
2015-07-13黄书满
黄书满
【素材一】
退伍老兵替牺牲战友尽孝30年
今年50岁的党英存和49岁的陈秋生,是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车塬村和景村人。1983年10月,两人和向新平一同入伍并被分到了某部服役。1984年,三个人所在的部队奔赴到了老山前线参战。在一次战前训练结束后,党英存、向新平、陈秋生互相嘱托:三个人中不管谁在打仗中发生意外,活着的要照顾牺牲者的父母。在一次战斗中,年仅19岁的向新平牺牲了,而这个承诺也开始兑现。
1985年底,党英存、陈秋生两人退伍返乡。两人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就赶到战友向新平家里拜望其父母。“娃娃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喊爸妈,说以后我俩就是你们的亲儿子,有啥事儿就尽管说。”向新平的母亲说。在随后的年月里,党英存、陈秋生两人牢记诺言,精心照顾战友的父母。30年来,党英存、陈秋生两人隔三差五到向新平家里看望其父母,并做一些家务,细心照顾两位老人。向新平的父亲感动地说:“英存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平日靠着开拖拉机拉货挣点钱,孩子还要上学,但不管我两个谁生病了,他都会来医院照看,逢年过节还给我们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遇到农忙时候,他们都是先不收自己地里的庄稼,来帮向新平家收割,每年的5月和8月两人还会召集其他当过兵的人来为老向两口热热闹闹地过生日,这份孝心真是难得。”村干部赞扬地说。
党英存说,新平的父母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母亲有脑梗,父亲心脏一直有问题。2012年为了圆老人家的梦,就带着他们专门到云南麻栗坡县烈士陵园去看安葬在那里的新平,老人家一直念叨着儿子,而且我们会一直照顾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选自《西安晚报》,2014年11月5日,有删改。)
角度一:孝悌之心。百善孝为先!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退伍的军人,为牺牲的战友尽孝,其行为实在难得。退伍返乡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向新平家里拜望两位老人,并一如继往地尽孝。还记得那个“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吗?面对家庭的不幸,她没有放弃,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微笑面对。在她幼小的心里,亲情是支撑她走下去的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做的虽然只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彰显出一颗美好的心灵。带着孝心上路,让人生被温暖包围。
角度二:信守诺言。如果说孝敬老人是做人的前提条件,那么信守诺言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社会地位,但不能缺少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战
角度三: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使命。敢于担当的人,往往无视困难的存在,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生活的重负与压力,而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幸福。当战友牺牲以后,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默默地照顾两位老人,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父母,这种行为彰显了担当的力量。两位老兵不仅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还带他们去烈士陵园看望死去的战友,浓浓的情义融入其中,使人收获感动。
角度四:坚持不懈。两位老兵30年如一日,替牺牲的战友照顾父母,不曾间断过,谱写一首赞歌。一日尽孝容易,30年都如此却很难,但是两位老兵坚持下来了,用朴素的行为感染着周围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在面对生活的坎坷,而生活需要一种态度,那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坚持会使人生柳暗花明,会使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从两位老兵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坚持使孝心大放异彩,给人性添光增色。
【素材二】
为报恩赡养陌生老人11年
20年前,一位七旬老人在都江堰岷江河畔救起一个醉酒小伙儿,并将他带到家里休息。这名男子叫林依学,醒来后想起老人救他的经历,感激不已,并决定认这个和蔼的老人为“干爹”。之后,家住青城山镇的林依学有事没事都会到城里来看望吴恩全。有时候干爹家里没有米面,他就会捎带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吴恩全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2003年林依学将干爹接回了自家照顾。11年来,每天吃饭时,夫妻俩都会把老人请到餐桌主位上来。自己吃什么,老人就吃什么。而本无儿无女的吴恩全更是看重这一份来之不易的亲情,每到过年都要给林依学女儿压岁钱。女孩也非常喜欢这个“爷爷”。
2011年初,吴恩全突发脑溢血病倒。为了能更方便地照顾“干爹”,在外打工的林依学辞去手中的工作,赶回家照顾。由于病情过重,吴恩全随后瘫痪了,手脚不能动弹。根据医生的建议,林依学和妻子每天用手一点点儿帮“干爹”做推拿,并扶着老人在病床上做保健操。夫妻俩的努力,最终有了成效:2011年底,本已瘫痪的吴恩全渐渐恢复了知觉,甚至可以自己拄着拐杖下床行走了。但因年事已高,今年10月中旬,吴恩全再次病倒。本来在山西打工的林依学赶紧再次辞职,火速赶回家中照顾老人。林依学说:“干爹就是我的家人,我们不照顾谁又照顾他?”当地村民杨建军说:“林家照顾老人,孝顺得很,比有的亲儿子都还做得到位。”(选自《华西都市报》,2014年11月3日,有删改。)
角度一:做忠信之人。“人无忠信,不可立世。”“忠”是指一个人要忠心,不会背叛真理、道义和亲情;“信”是说人要讲诚信,能一如继往地兑现自己的诺言。林依学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农民,却在质朴的生活中坚持一份道义,能做到“忠信”二字,实在令人钦佩。面对一个七旬老汉,他们不仅不厌烦,反而接到家里尽一片孝心,使老人安度晚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每一份付出都会有一份收获,老人当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林依学夫妇的付出,也必然谱写一首爱的赞歌,在当地传诵。
角度二:懂得知恩图报。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揭开了心灵上的一层帷幔,显露出人性之美。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受恩者来说,别人的恩情要时刻牢记于心;而对于施恩者来说,给予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为了感恩,林依学和妻子将这个无儿无女的老人接到家里,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关怀备至,而这一照顾就是11年。
角度三:演绎人间真情。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间。众多事件交织在一起,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赡养陌生老人的林依学夫妇,在都江堰奏响了一曲爱的赞歌。爱是一种拔节的声音,在润物细无声的春天里传播;爱是一段跋涉的小路,在弯弯曲曲的行进中延伸;爱是一份割舍不断的真情,在彼此的依靠中传递……11年的坚守,使爱变得越来越浓!
角度四:身边的平凡之美。美有很多内涵,它可以像绽放于枝头的花朵一样灿烂,也可能是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一缕清香,抑或是一次友好的帮助,一句善意的劝告或叮嘱。面对老人的一次帮助,林依学铭记于心,并与妻子伸出援助之手,像亲儿子一样照顾老人。其实,林依学夫妇也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在平凡之举中将爱心得以升华,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这就是演绎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