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技术措施

2015-07-13李建钢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给排水绿色建筑

李建钢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应运而生。给排水作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本文主要基于河北省的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现状,总结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给排水 技术措施

前言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能源过度消耗导致的能源紧缺,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自然环境影响巨大的建筑行业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建筑节能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发达国家率先探索和“绿色建筑”有关的发展原则和技术,并逐步成立了有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作出相关的研究。到了上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引入国内,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目前各个省和直辖市也都陆续颁布了针对自己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主要负责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重复使用,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加热。给排水设施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绿色建筑中节水的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给排水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河北省绿色建筑的现有发展水平,介绍几种绿色建筑中较为常用的给排水技术措施。

一、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提高建筑内的用水效率,也就是达到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目的,可以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其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雨水的价值,做好雨水的回收利用设施,最后是采用节水设备或节水系统到达节水的目的。

1 中水回用技术。中水作为一种水质较好且较稳定的第二水源,对其进行回用可以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外发展很长时间,技术体系也已经形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跟环境效益。日本作为中水技术非常成熟的国家,东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在458 栋建筑和2个工业区中规划建设中水系统,回用中水7.4万m3/d,建筑节水率达 76%。在《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也有说明景观用水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再生水,而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另外,也可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处理利用景观用水。在建筑中再生水一般乘坐中水,中水实质各类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标准,然后可在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其水源一般包括沐浴排水、洗衣排水、盥洗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以及空调冷却水。中水并不是单一水源,一般把以上这些水源分为3类:优质杂排水:空调冷却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等水质较好的水源;杂排水(灰水):除去厕所排水的生活排水;生活污水(黑水):所有的生活排水。

中水的处理工艺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膜处理法三大类。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和过滤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膜处理法主要利用各类滤膜来进行处理,三种不同处理工艺比较见表1。

目前,绿色建筑的中水回用系统一般采用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经简单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清洗车道等。建筑中排水水量大,且优质杂排水占比较大,是目前最有效的节水措施,但是由于建设中水回用系统会增加建设成本,并且后期运行需要人员管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存在一定的推广难度。

2 雨水收集回用技术

○1雨水收集回用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建设中越来越后重视发展雨水收集回用工程,雨水作为洁净度较高的水源,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一些工程措施来利用雨水资源,即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又可以通过回灌地下水的方式减少排水量,降低了城市洪涝风险。因此,通过雨水收集回用的方式,即能够达到节水目的,又能达到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效果,是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外对于雨水资源利用十分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展起来,并且把雨水的收集利用也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制定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等方法,逐渐形成了以“先利用后排放”思想的雨水资源利用体系。但是随着低冲击开发 (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概念的提出,对于雨水资源利用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尽量不改变该区域的水文状态。因此,目前发达国家新兴的城市通过合理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尽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径流状态,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不发生改变,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并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国内各地也陆续编制了因地制宜的雨水利用规范,也相继完成了一些雨水收集示范项目,但是对于雨水资源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用。

○2雨水收集回用技术:在《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规定: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 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住区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在水景规划及设计阶段 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因此可以知道绿色建筑中的雨水收集回用技术首先要保证水质的达标,因此在设计时要加入处理设施,采用常规处理工艺:雨水→初期弃流→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出水。结合河北省的雨水利用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雨水收集回用技术:

透水地面。增强地面的透水能力,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且建设成本较低。另外,还能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改善微气候,降低热岛效应,减小洪峰流量,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屋面雨水或路面、广场、绿地等雨水收集后回用。典型流程图见图1。经初期弃流、截污措施后,进入蓄水设施,经雨水处理站处理、消毒后进入清水池,然后经回用水泵抽送回用于室外绿化、洗车、道路浇洒、地库冲洗等室外非饮用水项目,其中绿化采用节水灌溉。

图1雨水收集回用流程图

3 节水措施:节水措施是指通过减少耗水量的一些技术措施以达到节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降低管网漏损:根据《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2010年我国总漏损水量为62.7552×108m3,可见因管网漏损所浪费的水量是巨大的。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道老化、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通过选用新兴管材、高质量的给水附件,并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管网漏损。

○2节水器具:有调查显示,洗浴用水和冲洗便器用水的量能够占整个家庭总用水量的50%以上。根据《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规定,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对采用产业化装修的住宅建筑,住宅套内均应采用节水器具。通过使用节水器具可以有效的达到节水效果。

○3采取合理的供水分区方式:通过采取合理的供水分区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水器具的超压出流,可以很好的达到节水效果。

二、结语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人民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出台,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给排水技术措施作为绿色建筑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节水效果。本文主要根据河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给排水技术措施,并提出了一些适合绿色建筑中使用的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了探討。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3(J)/T113—2010)[S].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王铭源.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某超高层办公楼给排水工程设计[D].广州:广州大学,2013.

[3]李淑荣.对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4,40(182):83-84.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给排水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探究城市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顶管施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中的应用研究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