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制约因素及路径分析
2015-07-13潘鹏宇付翠莲
潘鹏宇 付翠莲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水平较低的原因,指出其受到经济条件、社会客观因素等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基层制度结构、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等方式。
关键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33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条指示对于扩大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取得的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发掘农村人力资源的潜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以及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1.1政治参与的概念
亨廷顿对于 “政治参与”术语有以下四点的解释:“第一点,政治参与在实际社会中其实指的是社会活动,政治知识实际上并不包括在里面的,当然了对政治的热衷程度和一些心理上的活动也不包括其内;第二点,对于参与活动中主体的界定,一般是指普通公民,并不是一些以政治为职业的社会活动家或者政客等专业人员;第三点,在前面几点提到的那样,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行为,不在乎于是否起到实际作用的行为,都是包括在政治参与的范围之内;第四点,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参与者受到他人影响或者鼓舞而非主动地参加政治活动,这也是属于政治参与范畴。[1]”
在《政治参与》一书中蒲岛郁夫给政治参与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政治参与是旨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的活动。[2]”
1.2制度化民主选举
我国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基层人大代表是由选民推选的,所以,他们要对选民尽义务,受到选民监督。乡镇人大是基层权利机构,同时,选举人大代表是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在这过程中,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取信赖的代表,让代表管理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他们把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向代表们反映,然后代表会将农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提交给人大进行沟通提案。如果方案合理,很有可能成为当地政府部门作出决策时的依据。在现存制度框架内,这是农民最有效实现自己政治参与的途径。但是在这种途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要求农民自身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有一定的政治知识基础;而且很容易受到传统文化中保守一面影响,很多问题由于受体制局限性往往会不了了之。目前基层人大作为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发挥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当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及农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之后,那么这种途径将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政治参与方式。
1.3信访和走访的形式
信访是政府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民众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参政路径。当前,群众用的主要方式是走访、书面形式和电话。但是在乡村,农民更喜欢采用走访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面对面的和政府工作人员交谈接触会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而且他们往往会有组织的,有意扩大走访人数,迫使问题得到最快速度的解决。还有一种情况,基层个别领导没有妥善地履行他们应有的职责而引起农民不满,由此导致群众不走程序,选择越级上访。
1.4舆论监督
以互联网、平面电视、报纸为传播方式的大众媒介已经普及当今社会。媒体不仅能提供及时的动态信息,而且为群众表达意见搭建了舆论平台。在农村地区,电视传媒较为普及,比如说焦点访谈、面对面、新闻调查等央视节目的播出,受到农民的反响比较强烈。他们通过这些节目把影响自己或群体利益的问题通过记者播放出来,随后会形成热极一时的社会言论,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会迫使当地政府部门迅速作出决策来解决问题。充分重视电视传媒的力量,使之成为农民政治参与的一个常规途径。
2制约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因素
2.1经济弱势地位是制约农民政治参与途径扩大的客观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3]”历史经验表明,政治参与深度和质量是与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
我国农村实际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大部分的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的收入也在稳步提升。可是,城乡差距依旧明显,部分农民依然在贫困线附近苦苦挣扎。拿供养农民子女上学为例,一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从大一到毕业可能会花掉一个农民家庭15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并且子女大学毕业找工作费用还不算在内,更为残酷的是农民孩子大学毕业后也许无法顺利就业。为了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耕种,农闲时去城市打工,非常劳累。
2.2制度缺失和政策缺位是制约农民政治参与途径扩大的主要因素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坚实后盾,制度的科学性、完善性是规范农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农民政治参与形式主要有民主选举、投票、村民会议、和听取村委会事务报告等,可是在这些制度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粗枝大节、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具体的表现在村民自治很容易受到上级乡镇机关的人情干预、村委会选举违规操作、信访工作容易被中途拦截等现象。从整体上来看,农民政治参与的面比较狭窄,并没有形成健全的法规程序,农民参与效率不高,很多时候开会只是走个形式,这是制约扩大农民政治参与路径的主要因素。
2.3教育文化落后是影响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扩大的重要因素
从整体上水平来看,我国农村教育水平偏低,调查显示,70%以上的农民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其中约半数的农民文化程度停留在初中。政治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留守农村人员受教育程度一般不高,比方说老人、儿童和妇女,这大大制约了农民政治参与路径的扩大。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很难孕育出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价值观,受权利意识淡薄、君臣文化、明哲保身等负面思想影响,农民对政治文化的态度是很被动的,农村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很大一部分是私人关系所编织的“网络”,阻碍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
2.4非制度政治参与泛化是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新趋势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社会结构中农民政治地位始终处于弱势,对于政治知识和参政方法上所知几乎为零,另外,在当前参与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民更喜欢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比方说以家族集体方式参与、人格化参与、不走程序的上访、私下报复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新的发展问题会不断的涌现,为非制度化参与行为的增多提供了外部环境。引起社会注意的是,群体申诉活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新特点。
3扩大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分析
解决当前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宽参政途径,将无序政治参与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1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政治参与的普及程度和当地农村经济所达到的水平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程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目前需要注意的是:让农民增收,提升他们的经济实力。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有直接作用,有效手段是政府适时的运用行政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进行行政干预。再次,在农村有些落后闭塞地区推广科技信息,提倡有机农业,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第三,要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税费改革,尽可能的创造外部环境为减轻农民负担。
3.2继续普及初等以及中等教育,加强文化建设
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在文化教育建设上面寻找突破口说不定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如果在农村中进一步提升中等教育的比例,那么农民的劳动技能和政治觉悟也会相应的提高。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会反哺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现实是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国家不可能过大投入农村教育,如果将平民教育投入费用和精英教育投入费用相持平的话,说不定会解决农村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以我国台湾发展为例,普及平民化教育能给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更重要的是对于避免社会不公正现象继续恶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政治文化建设方面,在现行民主制度的框架内,让农民掌握基层民主基本知识,形成一种有序的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在农村基层大力宣传法律常识,尽量消除人治因素影响,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3.3完善对话机制,开通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阳光通道
农民政治诉求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政府来保障自己利益,但是由于缺乏足够途径,很多情况下这种诉求都会变成引发基层政府和农民矛盾的导火索。解决这一问题着力点在于通过阳光透明的政治渠道进行沟通,协商好政府与当地农民的关系。
基层村委会要避免出现和农村实际情况不符的形式主义作风。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文化素质和参政资源,扩展绿色的参与路径,提高农民在人大代表中所占的比例,使得农民意志得到具体体现,利益诉求有正规的发挥渠道,如果条件允许当地基层组织应在制度框架内引导农民有序进入政治生活。
切实保障农民有效参与本区域重大问题的讨论,对政府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是推进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途径[4]。但现实情况是,一部分基层政府依然保有封建特权专制思想,具体表现在实施民主选举活动中,暗箱操作和利用人际网络推选候选人等不走程序的政治行为。民主选举过程中存在者不规范性或者无序性是引发参与混乱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念,村民管理委员会应对选民负责,阳光透明的由农民参与到本村级、乡级的事务中去,是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表现之一。
参考文献
[1]
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6.
[2] 蒲岛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社,1991:4.
[3] 夏赞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陈晓莉.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