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设施布局的贫困地区乡村社区布点研究

2015-07-13熊兴军韩丽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布点公共设施贫困地区

熊兴军 韩丽 明月

摘要 乡村公共设施是乡村的公共中心,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环节。目前自发形成的农村村庄绝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公共设施配置。基于公共设施布局的贫困地区乡村社区布点,就是从乡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出发,依托乡村公共设施吸引周边散户集中,促进公共设施效率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服务完善的现代乡村社区。

关键词 乡村社区;布点;公共设施;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315-03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ased on Public Facilities Service in Poor Areas:Take Lingjiao County, Zhanyi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IONG Xingjun, HAN Li, MING Yue

(Oxbridge Colleg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106)

Abstract Rural public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ich is the public heart of the country. At present, because of spontaneously, most rural settlements lack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Starting from demands for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entralize scattered countryman by modern settlements, complete with more comprehensiv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fter that, settlements will become reasonable layout, appropriate scale, perfect services with improved public services level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Rural settlements; Distribution; Public facilities; Poor areas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统筹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提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当前农村聚落发展的重要思路。农村社区因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联系,更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而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村;同时,在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下,其更应该是通过规划设计引导形成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能力的现代新型住区,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聚落。因此,乡村社区布点,需要从乡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出发,确定其对应的服务门槛的服务半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乡村公共中心,引导农民自愿集中,推动乡村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

沾益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中部。东与富源县相伴,南与麒麟区、马龙县接壤,西与寻甸、会泽两县毗邻,北与宣威市交界,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48 km,距曲靖市区13 km,其区位状况如图1所示。菱角乡地处沾益县西北部,距县城43 km,东接宣威市,南连本县盘江镇和大坡乡,西临寻甸县,北部为本县德泽乡,菱角乡区位示意如图2所示。菱角乡下辖13个村委会共包括118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有11 068户43 648人,全乡乡村建设用地总面积789.4 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181 m2。

2 研究区域现状评述

2.1 现状乡村住区评述

目前菱角乡的乡村住区主要集中在村民为生产生活的需要所形成的自然聚落,即115个自然村中。其建设空间位置在满足村民农业耕作需要的基础上,或处于山间小盆地,或位于主要交通沿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广大农民集体智慧的体现(图3)。但从具体的居住条件而言,由于是村民自发形成的住区,存在大量散居的情况,部分住区形成的自然村落人数仅几十人,村庄建设条件落后,绝大多数几乎无公共设施配套。

2.2 现状公共设施评述

乡村公共设施就是为乡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设施,一般包括行政管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等。菱角乡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政府扶持为主进行建设的。具体包括13个村民委员会、2个派出所(警务室)、45个小学(含教学点),18个卫生室(图4)。平均到115个自然村中,不足40%配套建设了基本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由于经济条件的滞后,基本无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全乡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距離的满意程度非常低,其中满意程度最高的教育设施的满意程度也尚不足20%,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缺失可见一斑。

3 乡村社区公共设施需求及门槛调查

公共服务设施以方便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为主。乡村住区是农村居民的聚落,农民以农为主而离不开土地,因而乡村社区难以如城市般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居住社区。近几年不断进行的村庄合并以期上规模上设施的做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所产生的诟病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不同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各异,具体到乡村社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各不相同。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对菱角乡的部分自然村落进行了走访,根据沾益地区的具体情况,认为针对该区域特定情况的乡村社区应具备的较为系统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社区管理机构、教育机构(幼儿园及低年级教学点)、体育活动场、医疗卫生服务站和集贸市场。在500 m以内能够获得此类公共服务,方可达到村民对完善乡村社区的需求。

公共服务设施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口数量作为其服务对象才能体现效益,也才能实现公共投资的效率。广大农民的需求与公共财政有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公共服務设施建设存在的瓶颈。针对115个菱角乡自然村的调查显示,目前基本在市场动力下的商品服务基本能满足,但需要大量公共投资的其他服务设施缺失非常明显。笔者通过对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及村民的访谈得出,针对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当服务对象小于100人时,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浪费较为明显,难以发展形成现代化的乡村社区,因而在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按照最小规模100人,最低建设用地面积18 100 m2计算。

4 基于公共设施布局的菱角乡村庄布点

4.1 现状公共设施的调整

在菱角乡115个自然聚落中,村庄布点优先考虑围绕现行具有公共服务的站点展开。目前小学(含农村教学点)45个,是数量最广、分布最多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门槛限制,借助ARCGIS工具首先对此45个公共服务设施站点进行500 m的缓冲区分析(图5),利用缓冲区对现状的建设用地进行叠加分析,测算出每一学校能够服务的建设用地面积。数据显示,能够被公共设施覆盖的建设用地面积仅49.6%,而其中的三个小学的服务面积尚不能达到公共服务设施的门槛需求。在数量严重不足的基础上,仍有公共设施服务达不到门槛需求,不能达到公共服务设施的效率,在规划中应该予以取消。公共设施的增加应围绕现状具有一定设备基础(学校)的基础上,形成集教育、行政、文体、卫生及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中心。

4.2 基于村庄布局的公共设施配置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覆盖,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从而引导乡村社区有计划有组织的形成,在公共设施配置中考虑如下约束条件。

(1)公共设施一定位于现状村庄聚落内部或边缘。即与现状建设用地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从而避免仅仅为了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置于偏远或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2)任意两个公共设施的服务面积之间无交叉。即每一个公共中心的500 m服务范围与其他任何公共中心的服务范围之间不交叉,从而实现尽可能的减少公共中心数量,降低公共投资。

(3)每一公共服务中心达到服务门槛需求。即每一公共服务设施所覆盖的建设用地面积不低于18 100 m2,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效率。

按照以上约束条件,借助ARCGIS工具,得出在保留的42个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菱角乡将新增44个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总共形成86个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图6)。

4.3 基于公共设施配置的乡村社区建设

围绕菱角乡86个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在现有乡村村庄聚落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中心吸引力,引导周围条件较差的散户向具有较好公共服务设施的聚落集中,从而形成现代化的乡村社区。

菱角乡在原有115个自然村的基础上,通过乡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引导,将集中的形成86个乡村社区,推动区域农村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86个乡村公共服务中心的覆盖面积将有效覆盖乡村建设用地面积的85.89%,大大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引导乡村建设向公共服务中心集聚的过程将很大程度节约乡村建设用地,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的重要议题。乡村社区化建设有利于公共设施的集中建设、增强公共设施的服务效率,有利于加强乡村建设用地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基于公共设施布局的乡村社区建设,是通过合理有序的方式构建乡村公共中心,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引导农民自觉主动的向公共中心集聚,公共中心集聚所形成的较大的农村社区将促进和改善乡村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从而改善城乡公共设施的不均衡,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 黄金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初探——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规划师,2009(S1):51-55.

[2] 梁增敏.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探讨——以温岭市箬横镇为例[J].价值工程,2010(3):108-109.

[3] 张志伟.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山东省广饶县西刘桥乡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2.

[4] 熊兴军,明月,熊飞.云南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调查研究——以沾益县为例[J].社会学,2014.11.

[5] 李乐,张凤荣,张新花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5):12-16.

猜你喜欢

布点公共设施贫困地区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探究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甘肃高校商科专业布点问题研究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下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从“吃人的下水道”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