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2015-07-13李笑雪
■李笑雪
伴随着智能手机在功能上的日益强大,其早已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手机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建立了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如何借助手机媒体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G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手机上网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学生在校园内可以通过手机快速上网,手机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的机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被誉为“移动的电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某项调查,大学生应用手机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通过手机学生可以快速地接收资源。例如当前国内的各大媒体都建立了手机网站,学生通过手机浏览新闻网站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如果能在内容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引领,以此可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上的多样化。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手机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首先,运用手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传统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为主的模式,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通过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目的性。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手机载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以手机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例如通过手机短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发送短信的方式将最新的教育信息传达给学生。
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手机已成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主要工具,通过手机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手机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硬件设施进行传播,需要大学生到实地进行学习。而手机的便捷性、可随身携带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其次,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观看与了解最新发生的各种时事信息,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手机媒体环境下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手机媒体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由于手机媒体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因素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干扰。
1.手机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负面影响。手机上既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存在反动、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如果不严格甄别就会误导学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向我国灌输各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很大的反动性,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大学生正处于判断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鉴别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复杂的意识形态中很容易出现偏差。
2.手机功能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手机功能的日益复杂,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有难度,手机信息的时空性,使教育工作者很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监管,尤其是手机的便捷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另外手机功能也会削弱教师的作用,导致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存在排斥情绪。除了手机功能本身的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加之外,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3.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观出现偏差。目前,一些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从最初的使用方便演变为现在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很多学生选择手机并不是为了学习方便,而是为了追求品牌、款式以及功能等,他们在购买手机时往往不考虑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结果导致一些学生应用手机的初衷出现了变质,其结果就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大学生过分地依赖手机媒体也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不合理的手机应用模式会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非常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长期沉浸在手机虚拟网络中,导致一些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下降。
二、手机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分析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净化手机媒体环境。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手机媒体法治秩序的法制基础。针对当前手机媒体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手机媒体行业法律法规,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行业自律规章,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要给予坚决的制止。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完善手机媒体行业的法律法规。二是健全监管体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大力推行手机实名制和网络域名申请审核制度,以此净化手机媒体环境,保证在发生手机媒体违法行为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源头上阻止不法分子利用手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加强道德建设,推动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道德自律。手机运营商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自律标准,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对不良信息的控制。
2.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媒体平台建设。基于手机媒体在当前大学生中的应用现状,高校要拓展大学生手机媒体平台建设。首先,高校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教育平台,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效果。其次,加强手机文化建设。手机媒体在高校内的流行,使得手机的情感交流功能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学生之间通过手机进行的情感互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因此,高校要构建良好的手机文化氛围,让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远离“不良文化”的影响。
3.创新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手机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越来越多,尤其是手机微博、手机QQ等聊天工具的出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手机工具,通过手机媒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微博向学生传输社会中的各种“正能量”,通过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成长。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更新要利用新媒体,注重教育者信息的实效性、思想性和吸引力,确保能够达到教育大学生的目的。再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提高手机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质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要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应用最新的教学技术与工具进行教学,紧紧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手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寻求手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应对手机媒体信息的甄别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紧跟潮流,注意了解新媒体中特别是网络上学生所喜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及时填充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5.提高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手机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如何运用好手机媒体是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采取的内容是经过层层过滤而来的,具有很强的正面性,而手机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很多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我国互联网环境监管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律己,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使用手机,避免出现违法行为,懂得自我保护。
总之,在信息市场日益复杂的环境下,手机媒体带给人们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思维正确对待。合理应用与开发手机媒体功能,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