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古城文脉,再续古城历史
——关于南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2015-07-13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330013
胡 毅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330013)
延续古城文脉,再续古城历史
——关于南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胡 毅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330013)
工业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工业文明凝结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工业遗产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推动城市经济环境发展,彰显城市内涵,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遗产;文化遗产;重要载体
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两百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拥有国家级以上工业园区8个、规模企业近1000家。然而,随着以“退二进三”为主导的城市更新的推进,大批工业企业遭遇关、停、并转和外迁,导致大量的工业遗产形态和价值被忽略和破坏。在顺应城市转型,建设“文化南昌”的大背景下,急需要对南昌古城的工业遗产进行重新认识和整合,挖掘其深厚历史内涵,梳理提升其保护利用方式,彰显南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特色,延续古城文脉。
一、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
当前南昌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围绕工业遗产的保护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综合效益。但是相对于我们所拥有的庞大的工业遗产资源而言,保护力度尚有很大不足。一些早期的具有明显产业特色的的大厂、老厂,由于其历史悠久,地段区位好,相对开发利润高,都随着单一模式的住宅的兴建相继成为地产开发的牺牲品。
1.对工业遗产认识存在局限性
我国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起步较晚,加对城市发展价值的片面解读以及对文化遗产范畴的认知不足导致公众将工业厂房与噪音、废气、工业废弃物等“三废”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与当前城市环境以及时代发展背景不相适应的落后的表现,再加上工业建筑存在改建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市场培育难等问题,目前对工业遗产的处理皆采用大刀阔斧式的推倒重建的开发模式,从而扼杀了其建筑空间场所转化为其他功能性空间的可能。
2.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存在缺陷
有关规划的工业遗产基础资料缺失,且缺乏关于工业遗产的专项普查,不少被遗漏的重要工业遗产、具有城市景观地标作用的工业设施等在规划中被纳入拆除范围,由此致使大量工业遗产得不到全面保护,富含利用价值的对象逐渐消失。而当前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也主要由民间自发组织,呈零星散点分布。运作过程中的机制性缺失已成为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障碍,从工厂用地的置换、产权变更到产业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转换等都缺乏制度性安排,导致相关业者和管理部门无章可循。
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思路
1.实行工业遗产的登录制度
以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美学价值及经济利用价值为准则,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南昌地区已经完成的“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结合南昌地区产业特点,制定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的制度,实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名录登录制度。
2.实行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现有工业遗产可分为重点保护工业遗产、有价值的工业遗产、一般遗产三类。对于重点保护工业遗产,要以最大限度保证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前提,进行不改变原状的必要修缮,并通过对公众的开放、宣讲等展示工业建筑的美感。
3.工业遗产与艺术文化相结合,加强城市艺术氛围
高雅的艺术可以提升城市品味,江西近年来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改造旧产房,建立创意园区,例如把江西制药厂旧址变身791艺术街区——南昌第一个纯艺术街区,街道两边开设各种把玩古董店铺,还有艺术品的收藏投资,艺术家举办的艺术展览,彰显街区艺术氛围。还有把江西化纤厂旧址变身樟树林文化公园,集休闲娱乐,商业,运动健身,餐饮于一体,开拓南昌新型工业模式。通过融入各种学术知识,艺术品展览,设计类竞赛,发展不同形态艺术,推动南昌文艺色彩。
3.编制综合专项规划,细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
目前需着力从城市总体层面制定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综合专项规划,在详实调查的基础上,建构南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评估细则,确立及细化保护、开发、利用等模式,提高南昌古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的灵活性和创作性,深化存量土地与存量建筑的保护利用方式研究,结合整体城市转型,指导后期工业地块的开发建设。
4.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创新体系,加强工业旅游营销
就国内现状而言,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不尽人意,对市场把握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向产品转变的过程表达形式与市场脱节。结合相关工厂地块的新建南昌工业遗产历史博物馆,在现有一丝厂工业旅游景点基础上,挖掘古城工业遗产的不同产业门类的价值内涵,构建以工业景观为主题的工业遗产旅游网络,通过设置相关的主题旅游线路,串联各个特色景点,形成古城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结合整体城市营销,走向市场。
三、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模式及需要考虑的问题
1.保护再利用的模式
对于单体建筑及其设施,可在对建筑单体进行保护修缮后改造成博物馆、展览馆、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体育休闲中心、餐饮、旅馆以及办公场所等。利用建筑和设施本身及其内部空间等,为遗产建筑本身创造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2.保护再利用需注意的问题
对工业遗产的再生利用是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他贯穿于景观设计的始终,生态景观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需要着重注意如下问题,包括工业建筑及厂房的功能重塑、建筑结构的修复与新文化元素的植入等。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恢复建筑历史原貌,保留原建筑空间的气质;对新增的功能性元素,要尽可能明显地与历史元素相区分,保护历史记忆的清晰。
三、结论
我国对城市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开展时间较短,又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考古学为基础,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遗漏,因此要在保持城市工业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要灵活运用相关工业遗产资源,在传统开发模式上再度创新,拓展新循环利用方法。面对如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兴未艾的新局面,我们更应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和方法,丰富南昌的工业文化内涵。
指导老师:张冠男
[1]汪希芸.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2007.
[2]王向荣,林菁.欧洲新景观[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