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2015-07-13靳志军河北省图书馆馆050011
余 兵 梁 勇 靳志军 (河北省图书馆馆 050011)
张 沫 (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050011)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余 兵 梁 勇 靳志军 (河北省图书馆馆 050011)
张 沫 (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050011)
文章介绍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状况,分析了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设计思路,为今后图书馆顺应社会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开展新媒体服务提供参考。
新媒体;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创新
一、引言
新媒体没有权威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基于新的技术系统支撑之下的信息传播形态,其特点是传播数字化信息资讯,其特点是具有多媒体性、即时性和交互性,在现阶段而言体现出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传播手段,多媒介相融合的发展特点。
公共图书馆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机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的多媒体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促使读者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图书馆的优势受到了巨大冲击,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
二、新媒体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一)新媒体技术改变了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5.5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据2015年4月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增长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增长是整体阅读率增长的40倍。数据表明,近年来社会公众移动端阅读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2014年我国成人人均纸质图书、报纸、期刊的与2013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电子图书阅读量与2013年相比则有所上升。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的阅读形态发生了重大改变,各种新的阅读方式凭借便捷性、即时性、交互性、多媒体结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阅读的新趋势,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感逐渐降低。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代表的阅读群体中使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网上阅读渐成主流。
(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服务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多媒介相融合不仅给读者创造了无缝阅读环境,也给读者提供了自助获取信息的畅通渠道。智能手机广泛普及,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借助新媒体技术,图书馆服务得以突破开馆时间长短和物理服务空间的羁绊,传统的一点对多点传播格局被颠覆,多点对多点的新格局逐渐形成,这些都对传统图书馆提出了挑战,建立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设计思路
整合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以云计算技术和理念为支撑,以读者需求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构建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建成可统一管理、集中协同、共建共享、开放互动的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以用户一站式获取的方式呈现,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水平。
(一)构建可统一管理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体
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倾向于方便和快捷,为了打破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的状况,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近几年来各地推行的总分馆制建设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应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完善和发展总分馆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现有技术设备,克服服务器存储和访问瓶颈,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存储和运算能力。通过接口开发与定制,将用户统一认证模块无缝集成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各级用户的统一认证和管理。建立技术标准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通过系统间的对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可统一管理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体。
(二)建立集中协同、共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主要依赖国家财政的专项经费投入,受公共图书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都是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你有的大家都有,你无的大家都无”,经费的产出绩效不高,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建立集中协同、共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应达成共识,避免单兵作战,对于普遍性、通用性强的文献信息资源,应探讨建立集中协同采购,共享标准服务的创新机制,避免重复建设,让宝贵的事业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鼓励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文化数字资源,构建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形成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三)开展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创新服务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化,公共图书馆应顺势而为,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改变和拓展传统的服务方式,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重点推出适合移动阅读的精细化、个性化、开放互动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促进新媒体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为广大读者带来满意的服务体验。
1.采用新技术改变和拓展传统的服务方式
实体图书馆即使建筑面积再大,其服务半径也是有限的,受成本所限开馆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深圳、武汉等公共图书馆推出了24小时 自助图书馆服务。目前,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已发展到集办证、查询、预约、借书、还书、续借、缴纳逾期费等功能为一体。24小时自助图书馆模式本质上是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服务方式的拓展和延伸,属于服务创新。
2.图书馆未来信息服务发展的最主要形态—移动信息资源服务
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无处不在的特征高度契合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本质功能,图书馆需要适应社会公众阅读方式转变的特点,重点打造适合移动需求的创新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3.公共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
(1)移动图书馆
移动WAP网站是目前移动上网的常用方式,WAP手机可以通过标准的协议接入互联网通用性强,不受终端型号及操作系统的限制, 方便快捷,如河北省移动图书馆。
(2)开发手机阅读客户端
如河北省图书馆自主开发研制了移动终端借阅系统。读者可以通过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扫描特定生成的二维码方便的获取云端服务器上所有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图片、视频等,使用户获得更加深入的阅读体验。
(3)制作手机应用程序
制作适合主流操作系统的手机APP,将馆藏优秀特色资源在手机应用程序商店进行展示。如国家图书馆已经在苹果应用商店发布了读者服务应用程序6款。
(4)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开发服务平台
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开放互动、精确推送的功能,利用最便捷的通讯方式和传播手段向社会公众发布动态资讯、提供免费、丰富的数字资源。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设计应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度予以全面考虑,公共图书馆应逐步改变以文献为中心的布局方式,向以读者知识获取和优质资源推送为中心的开放式布局转变,应用大数据分析实现读者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图书馆转变为一个实体与虚拟高度融合的知识与信息服务空间;同时应与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利用已建成的、遍布城乡的网络服务平台不断扩展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覆盖面。
[1]陈一茜,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
[2]苏明忠,图书馆移动资源建设及服务探析—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3(15).
[3]江波,覃燕梅,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图书馆论坛,2014(2).
[4]唐岚,徐建华,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4(9).
[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G250
该项目是2014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研项目成果评审编号Y-B014 课题立项编号:HBWY2014-Y-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