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土家族摆手舞和撒尔嗬舞的比较研究
2015-07-13梁佶中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445000
梁佶中 唐 嘉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445000)
武陵山区土家族摆手舞和撒尔嗬舞的比较研究
梁佶中 唐 嘉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445000)
摆手舞和撒尔嗬舞是鄂西武陵山区土家族的两种原生态舞蹈,这两种舞蹈具有同源同根性,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蕴、审美特征和舞蹈音乐特点。本文从这两种舞蹈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文化习俗、舞蹈动作特点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武陵山区;土家族;摆手舞;撒尔嗬舞
居住在鄂西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来,这里流传着许多民间原生态舞蹈,其中摆手舞和撒尔嗬舞是流行最广的两种舞蹈形式,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属于同源异支,都是巴人舞的分支。在鄂西地区曾有“北跳丧,南摆手”的说法,因为撒尔嗬舞主要流行于恩施地区北端的巴东县和建始县以及恩施市的一些乡镇,而摆手舞主要流行于南端的来凤、宣恩、鹤峰、湘西的龙山、永顺、古丈、保靖以及重庆的秀山、酉阳等县。
一、摆手舞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及其舞蹈特点
摆手舞是鄂西南端土家族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原生态舞蹈。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很悠久,据《湖广通志》记载:“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之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尤为异也。”是说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土家先民在普舍树下跳摆手舞的奇异故事。这是摆手舞最早的史书记载。摆手舞起源于祭祀、起源于战争、起源于生产劳动和自娱自乐,演变于白虎图腾舞和巴渝舞,这是人们的共识,不管起源于什么,随着历史的嬗变,摆手舞从一开始的单一性祭祀功能发展为多重功能,当下又凝缩为单一的娱乐功能,是符合与时俱进的规律的。
摆手舞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表现的主要是农事动作,大摆表现的主要是军事动作。大摆手阵容庞大,除了舞队之外,还有梯玛队、龙旗队、乐队、炮仗队,参加表演可达几千人。跳法上分单摆、双摆、插摆、环摆、花摆、竞摆。小摆手的动作语汇主要表现生产劳动的各种农事动作,如砍柴、撒种、插秧、踩田、薅草、赶野兽等,摆手舞的主要动作脚踏、摆手、弯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甩同边手,姿势稳重、雄健、奔放。现在的鄂西山区,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城乡餐饮业场所中,跳摆手舞的现象很普遍。摆手舞简单、朴素、模拟性强、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娱乐功能强大,文化底蕴深厚,审美特征鲜明。具体分来摆手舞有这么几种:狩猎舞。是模拟野兽各种姿态,如“犀牛望月”“赶猴子”“老鹰展翅”“跳蛤蟆”等。农事舞。是展示劳动时的各种动作,如挖土、撒种、插秧、织布、纺棉花、砍火渣等。生活舞。是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扫地、打粑粑、打蚊子、比脚、檫背等,古代还有军前舞、酒后舞。
二、撒尔嗬舞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及其舞蹈特点
撒尔嗬舞也就是跳丧舞,跳丧舞有各种叫法,如“打丧鼓”“跳丧鼓”“撒叶儿嗬”“散忧愁”等,不管哪种叫法,其社会功能性是土家族的祭祀舞,也可以说白事舞,是土家族“喜事丧办,丧事喜办”的特殊民俗现象。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土家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巴人”到“蛮人”再到“土家人”的顺序。“巴”是最远古的称谓,巴,既作姓氏、姓名,又作古国名、地名。武陵山区的清江河流域是“巴人”“蛮人”“土家人”的发祥地。远古时期的土家族人,居住、生活在蛮荒的原始森林中,长年累月与野兽为伴,生命时刻会受到威胁,他们的部落首领叫廪君,带领他们打死了野兽,战胜其他部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因此,土家先民对于百兽之王的老虎视为图腾,表示自己的部落成员也象老虎一样勇猛无敌,这样就有了保护神,也有了用来祭奠、寄托哀思的象征物,这就是土家族的图腾崇拜物是白虎的缘由。
撒尔嗬舞的雏形是图腾舞蹈,也就是“白虎舞”。从史料上可以知道土家先民跳白虎图腾舞的记载。《湖北通志》引《宴公类要》中说:“荆楚之风,夷夏相伴,有巴人焉,有白虎人焉,有蛮蜓人焉。巴人好歌,名踏啼白虎事道。”《夔府图经》中曰;“父母初丧,鼙鼓以道哀,其歌必狂,其众必跳,次乃褩弧白虎之勇也。”这种白事后的祭祀性舞蹈,从古至今流传于土家族山寨中。撒尔嗬舞是土家族先民狩猎劳动形态和图腾崇拜仪式形态的重复和再现,其动作主要是模拟老虎等其它一些动物、植物的象形动作,如“猛虎下山”“猴子爬岩”“犀牛望月”“古树盘根”“羊擦痒”“狗撒尿”等。这些动作风趣、逗笑、朴拙、形象生动,娱乐性强,舞蹈语汇原始、丰富。跳丧舞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肩靠肩、弯腰弓背、屈膝上下颤动,模拟性很强,比如表演“猛虎下山”动作时,二人一跃一掀,然后吸腿躬身,相对逼视,撞肘,紧接着跳跃性转圈后,成左弓箭步,轮右臂,口中发出一阵阵叫嚣声,逼真模仿出猛虎扑食的动作。
三、摆手舞与撒尔嗬舞的异同
如果从摆手舞与撒尔嗬舞这种舞蹈的动作、唱词、祭祀对象和历史渊源等方面观测,二者之间是大同小异的,异支同源的。
动作上,摆手舞的主要动作是脚踏、摆手、弯腰。摆同边手是它的基本动作,特点是低摆、稳重、雄健,所谓“龙行虎步”。同撒尔嗬舞中“猛虎下山”动作一样,都是对图腾白虎形态动作的模仿。摆手舞有“老鹰展翅”,撒尔嗬舞有“凤凰展翅”,摆手舞有“拖野鸡尾巴”,撒尔嗬舞有“燕儿衔泥”等等,都是森林中飞禽走兽的模仿,只是撒尔嗬舞动作比较复杂,摆手舞动作比较简单。
在舞蹈的表现内容方面,摆手舞和撒尔嗬舞都是礼赞他们先民和劳动生活。唱词和仪式举行的方式都基本相同,如鄂西来凤、湘西龙山的摆手舞和鄂西巴东撒尔嗬舞,都有一段开场白,龙山摆手舞的开场白叫“扫堂”,巴东撒尔嗬舞的开场白叫“开堂”唱词有所不同。摆手舞由一人领众人合,衬词是“嗬吔”“吔嗬吔”“吔嗬嗬”;撒尔嗬舞是一人领唱,二人和多人合唱,衬词也是“嗬吔”等。
摆手舞和撒尔嗬舞都是土家先民祭祀白虎神的舞蹈。随着时代与地域的更替和变迁,摆手舞由原来单一的祭祀舞蹈发展为祭祖先、求兴旺、盼丰收、供娱乐等多种用途的舞蹈,而撒尔嗬舞则至今还始终保持着单纯的祭奠亡者的原生态状况。近些年来,摆手舞几乎与祭祖先、求兴旺、盼丰收无关了,跳摆手舞完全是纯娱乐性的活动了,如一些大、小型文化活动中,搞的篝火晚会和一些餐饮业的篝火晚会上人们跳摆手舞,纯粹是图高兴、图热闹而已,这肯定是好事,说明摆手舞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展现出其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一种文化,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越来越兴盛,这是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巴东的撒尔嗬组合,曾经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金奖,这说明民间的丧葬仪式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它不再单纯是丧葬仪式,它逐渐转型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看来,跳丧舞的社会功能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它的艺术性和审美功能应该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使它更加具有艺术性、表演性、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