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吵架》的空间叙事

2015-07-13刘薇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名作欣赏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哈尔滨空间

⊙刘薇[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吵架》的空间叙事

⊙刘薇[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一、时空融合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吵架》从头到尾没有人物的刻画、没有时间的交替、没有情节的发展,从一开始,读者就在接触着不同的破碎场景,进入饭客厅里进行空间的描写,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逐一细致观察破碎的场面,让读者猜想这可能是房子主人情绪愤激所导致,直到发现撕碎的报纸堆中有一件被剪得稀烂的衬衫,衬衫的衣领有唇膏印,这才可以猜想这应该是夫妻之间的争吵,原因可能是丈夫出轨了,接下来,看到室内近距离的破碎场面:被撕成两半的十二寸双人照,被刀子割破的油画,又可以断定这是由于房子的女主人怀疑自己的丈夫出轨而情绪激动所引发的后果。

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起因,读者看到的是在吵架过后留下的一片凌乱的场面,读者只能根据环境来推敲出故事的起因,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某一阶段发生了某一情节,而是在吵架过后这一个大的时间背景下,将室内破碎的物品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上到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组织起来,这样单纯地运用空间布置,没有激烈的语言描写、没有吵架情节的详尽描绘,但是读者却可以在小说中读出吵架过程中强烈的情感冲突以及主人公已经愤怒到极致,因此才会造成这样的场面。

二、同类并置

小说中提到了三次“电话铃响”,每一次听到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叙事者将他的每一次不同的心理状态都抒发出来。三次铃响,都无人接听。第一次电话铃响出现在刚结束了吵架后的环境描写中:破碎的布景下,电话机也显得毫无存在感,再继续深入发现破碎物件,观看着、感受着,一幕幕破碎场面的涌现,让人的心情也暗淡了,而此时作者看到了从窗外射入的阳光,它不如平时所见能感受到快乐,而是连阳光也乏力了起来,即便如此,阳光的渗入仿佛为破碎的场合带来了一丝希望,这时,第二次电话铃响了,仿佛是故意闯入这份宁静,文中用“象征着生命的律动”对第二次电话铃响进行描绘,继续看着空间的安排与设置,读者已经能够读出吵架的直接原因,再次细致观察空间的描绘,似乎更加能够猜想出造成吵架原因的暗含因素,一件又一件的破碎,一幕又一幕的上演,宁静的空间里留下的是思考,第三次电话铃响打破了这片宁静,添上了一层恐怖的意味,而再回头看这破碎的房间,可怕的仿佛是宁静,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这三次电话铃响,同中有异,因为叙事者是在“观察——猜测——反思”这样的过程中感受着破碎,每一次的电话铃响也都暗示着叙事者对打电话人的心理猜测,三次电话铃响,最后给人的感觉仿佛像是求救,像是挽回。

三、异类并置

作者将吵架后的场面进行描绘,读者可以从中发现主人公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小说中提到“中西合璧、古今共存”,这些不和谐的配合是香港家庭的特征,也显示了香港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形成的情趣。物欲丰富的生活、文化的冲击,可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比较空虚的。从破碎的麻将、山水画等可以看出,主人公或许是在物质的表面上丰富了房间的摆设,但是这不和谐的搭配以及主人公在家的业余活动,已经暴露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不满足,这样的缺失是物质世界充盈下的精神世界的匮乏,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心灵的沟通,因此才会产生隔阂。

四、叙事意向

读这篇小说可以看出,这是妻子怀疑丈夫出轨后,按捺不住愤怒的情绪而产生的争吵。从小说最后女主人公留的字条可以看出,她在已经做好了离婚准备的前提下却渴望和好。小说的结尾彰显了当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内心世界的矛盾、恐惧和孤单。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的是人们表面上对文化的追求,人们可以将古字画进行摆设,却从未真正探究其真正的意义,仿佛是主人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文化的追求,内心世界的不满足产生的是怀疑,从而有了争吵与隔阂,但是人的内心总是矛盾的,渴望破碎后的复合,这也是作者所揭示的作品本身的内涵:当代都市青年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经历诱惑与猜忌。但笔者认为作者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他本意是希望人们在追求物质世界的充盈时能够顾及一下心灵世界的缺失。

作者:刘薇,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哈尔滨空间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静听花开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