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德丝弦的艺术价值
2015-07-13湖南文理学院415000
万 力 (湖南文理学院 415000)
浅谈常德丝弦的艺术价值
万 力 (湖南文理学院 415000)
常德丝弦是常德本土人民群众中传唱度高、影响力大的一种曲艺形式,是2006年首批国家非遗项目。丝弦唱腔优美、旋律线条自然、唱词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反映地方生活生产心理形态,加上方言是北方方言官话语系,简单易懂。本文对常德丝弦的地域性、艺术价值与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详实的总结了丝弦艺术。
丝弦;艺术;价值
本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保护与传承系统研究。课题编号:10C1016,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
常德丝弦是湖南丝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水、澧水一带,因演唱时用扬琴、琵琶、胡琴、三弦等丝弦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丝弦,因用常德方言演唱而被称之为常德丝弦。常德丝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艺术特征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演变发展,丝弦音乐结构合理、演唱方法成熟具有特点,在传统的表演的形式上现在有多种突破,表演方式也随时代趋于多样化,伴奏配器上除了传统的手法,现在正在织体上革新,力求更贴近现代的审美视角。这一切外在内在的因素发展使得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与动人的艺术魅力,久演不衰,深受社会人民群众的欢迎喜爱。它曲调优、线条风韵、唱词易懂传情,反映了人民朴实的生活状态与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意识,这是对生活的讴歌赞美,这是对伟大的时代的回应。
一、浓郁的地域乡土性价值
常德丝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乡土气息,历史悠久,常德丝弦是来自民间人民群众中的音乐,所以有一定的创新性,丝弦音乐做作品创作产生与本身传承发展也都是与相对应的时代是密切相关的。在建国初期社会踊跃出的时代好干部好模范焦裕禄同志就是最好的时代素材,所以就有丝弦作品焦裕禄的《风雪探亲人》,有歌颂时代建设的作品如;70年代的《新事多》,有歌颂宣传国家政策社会新风的作品如80年代的《枕头风》、《洞房悄悄话》、《旋转的钞票》等。时代的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积累让常德丝弦艺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是音乐线条优美、音乐形式多样、表演形态丰富而且还有很多贴近时代的作品,反映的表现力强的社会意识形态。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有自身艺术的特点。在发展传承中丝弦的音乐语汇、旋律结构、音乐的调性、伴奏的织体衬托等音乐元素都已经自成体系了,丝弦音乐有着比较典型的语言说唱特性,在表演中又强调个体的角色特质。在表演中表现地域的民俗特点、展现地域的历史故事,在整个音乐线条中以情传意为主,词与旋律说唱紧密结合,注重“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腔从字出,音随韵转”的润腔方法,着重在说唱上贴近旋律线条,注重音乐旋律发展的流畅性、优美性。
二、常德丝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社会实用价值
常德丝弦音乐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常德丝弦音乐产生于人民生产生活中,又广泛实践于人民群众、广泛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服务。清朝中后期,富贵人家为了嫁娶等大事都会请丝弦艺人进行表演,热闹气氛;一些老板为了招揽生意也会请来丝弦艺人进行表演,以引起路人的关注。丝弦艺人演唱的基本上是与嫁娶、生意活动相关的内容,有时还根据场景即兴编词,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常德丝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致贴近于社会人民群众,在发展创作中不断的吸收、借鉴地方的民歌、器乐、曲艺等元素,不断的加强丰富其自身的艺术特性,在一地域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丝弦音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曲牌。民间音乐发展中的“口传心授”也是常德丝弦发展方式的基础,丝弦音乐的发展需要对应的地域与群体,需要人民群众的欣赏与批判,通过交流探讨创新,通过作品自身发展中的优胜劣汰,涌现出以前赴后继的继承者与创作者,这些传承人平时都溶于人民群众中,他们了解社会的先进性,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了解地方百姓的生活生产习性,所以这些创作者能以百姓的角度眼光及百姓的思维方式来反映地域性的人民生活状态。丝弦音乐它运用常德方言演唱,常德方言属于北方语系,有着小北京话的称号,这样使得南、北方的观众都能听得懂,百姓乐于听,这对常德丝弦的传播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再者,常德丝弦唱的大多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些事写实,表演形式简朴,常常将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融入常德丝弦的说唱内容中,丝弦宣传新时期的新人新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具有立竿见影的艺术效果。常德丝弦通过讴歌真善美,摈弃假恶丑,通过对思想的传播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社会和谐,从而实现了常德丝弦艺术的的社会价值,反之对常德丝弦的传承与保护也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三、艺术社会价值
(一)艺术研究价值
常德丝弦以演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相结合,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唱词典雅,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感染力强。当今社会,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常德丝弦具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个性化的演唱风格是常德丝弦具有相当的艺术研究价值。
(二)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价值
常德丝弦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地方区域珍贵的曲艺遗产,它反映地方区域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精神,讴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是常德地方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组织一批年轻的、有活力的、创造力的优秀丝弦演员参加义务演出,将常德丝弦在校园、企业、社区进行大力普及推广,有利于丝弦文化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传播,加强了其社会效应,真正的使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喜爱,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高校音乐专业里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常德丝弦》,丝弦音乐要从娃娃抓起,目前常德小学都已在音乐课里注入了丝弦作品,保证每个小朋友都会唱丝弦。在社会上开办常德丝弦传唱班,
社区专干、乡镇文化辅导员参加丝弦培训,尤其在常德各个中小学、专科院校、本科院校进行丝弦教育普及,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唱下去,这样常德丝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三)体现在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的价值
常德丝弦是常德这方沃土孕育出来的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了常德人民的精神生活面貌和对生活的理解、赞美和向往。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认识和理解其它民族的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国际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民族音乐的建设,弘扬地方音乐,促进民间曲艺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常德丝弦为民族文化注入活力。常德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量大,常德丝弦可以借助常德旅游文化蓬勃发展的这股东风来推广常德丝弦,采取民众参与或者专业表演的方式对常德丝弦进行宣传,使常德丝弦更加的具有地方代表性。
[1]欧阳义怀.《德丝弦音乐旋律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音乐(季刊),2005(3).
[2]中国曲艺志·湖南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245.
[3]田正铁《拯救湖湘文化遗产——常德丝弦》[J].音乐论坛.
万力,湖南文理学院艺传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