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意蕴美的探索

2015-07-13关淑力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435002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气韵意蕴美的

关淑力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35002)

对意蕴美的探索

关淑力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35002)

艺术是审美的,艺术的魅力正是其审美的魅力的显示,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用主观地意识对社会生活加工改造,渗透其自身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情感。同时,艺术家将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和个人感情倾注在作品的形象中,赋予形象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使鉴赏者得到某种美的享受

审美;艺术活动;虚与实;形与神;意蕴美

世界为什么会有审美现象呢?人为什么爱美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只问而未深究。亚里士多德说过,爱美是人的天性,至今还有不少人重复这句话。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过,一个男孩拣起一块石头,抛到河里,溅起一朵浪花,泛起层层涟漪,于是这个男孩感到愉快,他在欣赏自己在水上的作品。也就是说,艺术和美的产生、发展、创造、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活动,都有其规律性。规律性中的虚与实、形与神,是意蕴美中不可或缺的。在古今艺术领域随处可见,并且时刻影响着我们。

一、古今绘画美学领域中的形神论。

中国画中,对“形”与“神”的关系有大量的论述,以形写神说的就是意蕴的境界。“形”是人可以看到的,经过手的训练可以掌握的,“神”包括画家主观的观察、体验、取舍、提炼。早在晋代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顾长康(凯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思妙得、悟对通神等绘画精髓,也正因为他的艺术理论从而影响并孕育了谢赫的“六法论”,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第二点就讲到“骨法用笔”。笔和墨加起来,经过画家的巧妙运用形与神的规律,就构成了艺术表现手法。画家对笔墨运用的好坏关系到物象的表现。意境的表达,能否做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均取决于笔着墨这个基本功。先人的思想要求绘画须有内在的追求,具有特殊的生命力,迄今为止,仍然影响着后人。

在当代绘画领域,描写人物表现生活,单只“形”似,当然是达不成的,达到“神”是基础上,更要求“风态流动”,与我们平常讲的“形神兼备”的审美标准是有所不同的。众所周知“画龙点睛”的故事,起初没有点眼睛,在大家追问下点上眼睛,龙就跑了,把龙画活了。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就觉得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画活了,画家抓住对象一刹那间微笑的神情来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蒙娜丽莎那柔和明亮而微微斜视的眼神,好像在注视着什么,那抿着的微微翘起的嘴角,好像要发出动听的声音,加上那双搭在一起丰腴柔软的手,整个给人一个感觉,她在悠闲自得地欣赏着一件饶有兴趣的事物,整幅作品充满意蕴美,给鉴赏者无限的遐想。与之既对立又统一的绘画领域可以用当今流行语“任性”概括,那便是抽象艺术,重传神,不求形似。它们所描绘的形象野蛮而粗暴,狂野而放荡,甚至有些彪悍,无羁的笔触和粗暴的色彩。不重视“形”专注的是更为内在精神抒发,表现出热烈、豪放而又深邃和神秘。抽象艺术的形象照应“古之画,或遗其形似而尚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也就是说古代的画,往往放弃对象的形貌之似而推尚画的风骨气韵,从形似之外去追求画的意境,此中奥妙难以与人说清楚。现在人的画,即使得到形貌之似,但是气韵不能产生。通过气韵来讲求作画,则形似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二、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虚实转化问题。

“计白当黑”“虚实相间”“知白守黑”等是中国绘画美学中最具特点的绘画语言,虚与实是对事物所处形式和状态的两个方面描述。在《画筌》中谈到画面形象虚实关系时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鏊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给艺术带来了意蕴美的效果。“虚与实”的关系伴随在我们周围。人们所熟知“画留三分白,气韵自然生”“一炬之光,通体皆灵”,来源于象形文字,以现实的事物为实在,以图案的类相为虚。延伸到现代多媒体艺术,设计师绘制方案,多媒体图片让我们看到现实的世界等等,都运用到虚实关系,其实,在艺术中,虚与实作为一对时空观念和审美范畴,存在于各门类艺术表现形式之中。比如西班牙人约安·米罗是冷抽象的代表,巧妙处理虚实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米罗画中的物体都像漂浮在宇宙或空气中的某种生物体结构。画中的背景被处理成一种虚空,在这种虚空中,故事发生了,细细看来,米罗的画是很具象的,他创造了许许多多怪怪的形象符号,有脸形,眼形,嘴形,星形,蛇形,虫形等等。说真的,当我把它们都看作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形象时,米罗的神话世界真的动起来了。画面描述的气氛、情调和戏剧结构能清晰地感受到,有的画抒情,有的画恐怖,有的幽默,欢快,有的深沉,悲怆。再如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不妨把每个名词做类相,展现了孤独悲凉的凄苦境界。国门精粹,戏剧中“扬鞭催马”却无马,“举手叩门”且无门,山水画中土山,石山的皴、各种木叶的点、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传统园林中空间布置和空间处理等艺术处理手法,不都是运用“虚与实”所产生的意蕴美吗?因此,虚与实这对范畴,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在绘画中认为“虚”就是松、淡、模糊,以至空白,“实”就是浓、重、密等等,根据画面的需要互相配合得体。没有虚实就不成画面。画面的虚实关系处理好了,就层次明晰、有深度。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能空灵而不板滞,虚中有实才能丰富而不空洞无物。另外,在艺术创作中,向壁虚造,“以虚为虚”,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苍白无力,必然没有艺术生命力。只有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表现出来,只有在映入眼帘的自然景象中融汇进自己的情思理想,达到情景交融,才能创作出美的有生命力的艺术。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审美精神需求空前高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一切文明社会的教育内容。作为现代的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领悟传统艺术带来的意蕴美。

意蕴美是比直接呈现的形象更加深远的一种价值取向。正是艺术意蕴美的丰富性和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才使得视觉艺术,在整体上能够发挥其巨大的审美功能,同时也拓展了审美领域,领略到艺术作品的意蕴美。

指导老师:郭喜安

[1]韩林德,许医农.境生象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4.

[2]甄巍,贾红博.世纪的交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4.

关淑力,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湖北师范学院学生,本科学位,研究艺术审美方向。

湖北师范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2014134)

猜你喜欢

气韵意蕴美的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