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蚌埠市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园区为例

2015-07-13朱延凤安徽蚌埠市文化馆23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8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朱延凤 (安徽蚌埠市文化馆 233000)

浅论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蚌埠市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园区为例

朱延凤 (安徽蚌埠市文化馆 233000)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如何构建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致力实践与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确立服务宗旨,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服务宗旨,并在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变;必须坚持社会公益性质和基本职能不变;必须坚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变;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观念不变;必须坚持无偿服务为主的服务宗旨不变。近年来,蚌埠市始终坚持以“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为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全民共享,提出“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以市级馆为龙头、县区馆为重点、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文化室为前沿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实现了居民看书有去处、演戏有舞台、活动有场所。

二、推动文化惠民,提供量多质优的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深化免费开放,推动文化惠民。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将农民工纳入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不断丰富开放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市文化馆组建成立声乐、舞蹈、戏剧、曲艺、摄影等艺术团体,开设暑期少儿戏曲训练营、声乐培训班、舞蹈培训班等课目,每天组织群众进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均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尤其是乡镇、村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广受群众好评。

2.实施文化民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全年放映公益电影一万场,确保每个行政村每个月放一场电影;组织“千场文艺千村行”,确保每村每年有一场高水平文艺演出;从文化强市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采购两个专业院团100场公益演出,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为群众学生义务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把每年十月份定为“文化惠民月”,集中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二是注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围绕重大节庆,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展览和比赛,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开展美好乡村文艺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巡回展演展示,请民间能人、高手参与表演,为他们提供展示传统文化、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一做法既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也能起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文化水平差距的作用。

3.精心打造品牌,彰显文化特色。打造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是展示文化底蕴、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良好载体。一是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按照“抓特色、增亮点、创品牌”的工作思路,举办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让群众享受文化大餐。二是开展特色文化建设。在办好各类活动的同时,举办“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社区、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广场”评选,鼓励和支持各县区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4.文化成果丰硕,群众共享大餐。文艺繁荣的标志之一就是文艺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注重文艺生产。一是以舞台表演艺术为重点,重点抓剧目的创作和生产。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的大型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泗州戏《摸花轿》分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二是以各种大型艺术活动及各种赛事活动为抓手,繁荣文艺创作。积极组织参加省级比赛。围绕省“群星奖”、小戏调演等演出创作编排了曲艺、舞蹈、戏曲、音乐等近40个优秀文艺作品,参演及获奖均居全省第一。

三、科技融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蚌埠支中心为依托,各县、区建立支中心为骨干,乡(街)、村(居)文化站为节点的公共文化联合服务网络,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信息资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上。会同有关部门已建成地方特色数剧库,已开通部分网上服务移动服务项目,深受好评。目前借助资源整合,拟推出蚌埠公共文化信息发布平台,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等远程终端就能快捷享受图书、电影、戏剧等文化服务。

四、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1.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

2.将每年的第四季度确定为文化消费季,采取让利于民,低价营销的方式,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引导人们开展文化消费。

3.积极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在安徽省率先成立文化辅导员大队,目前有各级各类文化志愿辅导员508人。群众文化志愿辅导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蓬勃开展,志愿者深入乡村、学校、社区,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业余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以社区居民为主的合唱团、舞蹈队、曲艺团、戏剧团、民乐队等各类艺术团队300多支,文艺骨干6000余人,现有注册民营院团20余家。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为抓手,为公共文化服务系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撑。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蚌埠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关于弘扬先进思想文化推动蚌埠加快发展的意见》《蚌埠市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建设格局。

3.大力整合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按照市级建总馆,县(区)建分馆,乡镇、村(社区)建文化中心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着“先易后难,自下而上,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今年我市开展乡镇(街道)、村和社区这两级最基层文化资源整合试点。实现四个整合,建立一个机制。一是整合阵地资源。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为依托,着力整合文化、体育、组织、科技、妇联等相关部门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阵地,综合利用多种文化载体,一个馆舍中挂多个牌子,用一份成本提供多种服务。二是整合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如文化站多功能厅、文化乐园的讲堂礼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以及电影放映等,定期收集整理发布重要信息,搭建集党建知识、政策宣传、科技推广、医疗保健、文化传播、法制教育、信息交流“七位一体”的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基层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民政、人社、法制、扶贫等提供服务。三是整合资金投入。坚持“财政投入为主,争取各方支持”的原则,将涉及到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组织、科技、工青妇等基层有关资金投入的,整合集中使用,以发挥资金整体效益,避免重复投入,造成浪费。四是整合人力资源。将各级、各部门与农村文化、体育、科技等相关的各类人才资源统一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合理分配工作职责和任务,解决好公共服务“有人干事”的问题,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五是探索建立文化场馆共建共享机制。采取市、县(区)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机关、学校、企业、小区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实现全社会文化资源共享。

4.注重流动互动式文化服务。组建图书馆联盟、文化馆联盟、博物馆联盟,搭建多种形式的资源互通、上下互联的流动服务网络,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使地域偏远的基层群众也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日益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1.加大资金投入。专门设立市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文化事业发展。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由各级财政全面保障,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纳入民生工程,专项用于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艺演出活动、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农村体育活动。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专兼结合、专群并举,切实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等办法,招纳学有专长、热爱公益文化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梯队建设实现良性循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专业人员分别超过职工总数70%、80%,乡镇综合文化站均配有3至5名专门文化工作人员、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均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聘有专职人员。举办各层次、各类培训班,全年保证市区在职文化干部每年参加业务培训不少于15天,基层文化单位不少于5天。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