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 发展学生思维
2015-07-12李家洪
李家洪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98-01
电教手段引进课堂以来,就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单用粉笔加黑板的模式进行教学,要研究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媒体,及多种媒体互补余缺,配合使用,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发主动学习的情趣,现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点自己的尝试。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媒体启迪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借助形象直观和实物操作,形成表象,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
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多数学生对、、这三个分子,分母不同而大小却是相等的分数,难于理解,思维出现一定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出三个同样大小的图,并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电脑课件把三个圆重叠在一起,学生很直观地看到表示这三个分数的阴影的面积是相等的。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了三个分数相等的表象,为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架起了桥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由形象到逻辑,思维障碍疏通了,学生就能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这一概念,这样提高了课堂教学环节的切换速度,达到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目的,受到了事功倍的效果。
二、在计算教学中借助媒体诱发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听觉、视觉、角觉、多方位的接受知识,再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时,如何让学生能很快掌握通分的方法,我利用电脑课件可重叠的优点,先出示两个相同的圆,圆分别为和,用阴影表示,把阴影合拢,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不出和占圆的几分之几,再将两圆分开,在和圆上各重叠一个平均分成6份的圆,使成为、成为抽动活动片,使阴影部分合拢,这样学生很快明白了圆的加圆的等于圆的,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快明白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必须把分母变成一样,才能相加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逐步脱离操作,直接用“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必须先通分“的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归纳算理和算法。這样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有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看图列式教学中利用媒体集中思维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设计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集中思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由于这些插图学生早看过了,到上课时已无新鲜感。为重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把书上的插图照搬到电脑上,虽然仍是哪个画面,但被放大了,加上色彩的映衬更加鲜艳醒目,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屏幕上了,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恰当的指导讲解,比学生低头看图,教师“说教”效果好得多。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把6个桃子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有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我就把书上的“桃子、盘子”盘子图照搬到屏幕上进行演示,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集中思维,然后利用此图此题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道看图列式题的解签方法。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巧用媒体拓展思维
应用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依赖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综合力,判断力、推理等智力因素的综合运用和发挥。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能单看学生列式,答案正确与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借助小学熟悉的事物,图形,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灵活动运用解题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电教媒体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有效手段。
例如:义务教材第七册应用题:“少先队第一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际栽树时有1人没来,其他人仍完成了计划。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了多少棵,经过分析,学生能够根据先求实际平均每人栽多少棵树,再减去10棵的思路解答应用题。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教师鼓励学生大担探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寻求另外的解题方法时思维受阻,思路不通。教学时,我用电脑课件把解答应用题的思路用屏幕“动态”地表现出来,由于实际参加植树的人栽完自己应栽的棵数后,还要把没来的那一个人应栽的10棵栽完,只要求出平均每人载多少棵就可以了。通过电脑演示,为学生解题,铺设了思维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沿着这一台阶由“已知”迈向“未知”。这样用电教媒体呈现解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