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融合,提高课堂练笔的有效性

2015-07-12何娟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阅读教学融合

何娟娟

摘 要 沐浴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缕缕春风,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让学生将课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课堂练笔 阅读教学 语言表达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64-0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在不断增强,阅读教学中不再只有滔滔不绝地说,有声有色地读,课堂练笔也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经常成为压轴节目。不可否认,在崇尚读的今天,课堂练笔无疑是一种冷静的思考,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综观我们语文课堂中的练笔,是否都真正地有效呢?其实不尽然。有时课堂练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导致课堂练笔效益低下,流于形式。

一、课堂练笔效益低下的原因

(一)随心所欲,想练就练。阅读课上的练笔应有一定的练习意义,即目的。目的不应该包罗万象,否则就失去其练习的实际意义。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练笔当作“作料”,想到怎么练就怎么练,随心所欲。在教学中往往“为练笔而练笔”,事先没有预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使得练笔显得浮华有余,价值不足。

(二)思考不足,生搬硬套。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有些教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好处,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重读轻写,形同虚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有这样的一种现象:课堂容量太大,教师在其它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临到要下课的前几分钟,教师才匆匆忙忙出示练笔训练题目,让学生来写,教师没有让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急忙开始交流。请几个比较优秀的或已经写完的学生来读读他们所写的,把大部分孩子晾在了一边。

二、提高课堂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一)感悟内涵丰富的词语。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对于这些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感情内涵,还可以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有这样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其中诗中的“胡尘”一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刻。我在教学这首诗时,紧紧抓住“胡尘”一词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胡尘”是指怎样的尘土呢?

生:这是胡人铁骑践踏飞扬而起的尘土。

……

师:这仅仅是敌人飞扬跋扈、胡作非为飞扬而起的尘土吗?这些飞扬的尘土里还沾染着什么呢?

生:还沾满了百姓的泪水。

生:这不仅是尘土,还沾满了百姓的血和泪。

……学到这儿,我马上激情引导:老百姓在敌人的铁骑之下,流尽了眼泪。听,哀声遍野;看,生灵涂炭……透过“胡尘”这个血淋淋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几句话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通过让学生诵读、感悟、抒写等方式巧妙地将“胡尘”一词由抽象符号变得形象可感。同时,读和写就在“胡尘”这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上得到了融会贯通,学生在这样的读写融合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

(二)仿写句式经典的语言。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名家名篇、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或句式精美、语言生动,或结构典范、简洁明了,或表现手法独特……因此,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随时进行模仿、迁移,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还让学生掌握作品中一些经典的写法。

例如,《翠鸟》一课有一段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淡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对翠鸟外貌颜色特征的描写十分形象到位,因此抓住这一点设计小练笔。我首先让学生玩游戏,“猜猜我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这个动物的特点,然后让同学们猜。学生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时候,我布置要求:仿照本段寫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如果将你的小动物写得让所有读过你文章的人都喜欢,那就是你的本事了。顿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沙沙沙”,学生动笔不绝。

陈科宇同学写道:“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披着一身丑陋又坚硬的盔甲,上面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小疙瘩,即使锋利的箭也难以戳穿它的保护衣。它有时会眯着眼睛在陆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当它睁开眼睛时,恐怖的目光让你直发抖。当它张开血盆大口时就更可怕了,尖锐的牙齿能把猎物轻易地撕开。它的尾巴又粗又长,而且还十分有力,只要它大力地一甩,任何东西都不能避免地倒地。”

曹雨露同学写道:“外婆家的公鸡长得非常高大,通红通红的冠子,全身都披着漂亮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尾巴上的羽毛更是五颜六色,格外耀眼。它还有两条金黄色的粗壮的腿,走起路来趾高气扬的,一副旁若无人、居高临下的样子。”

……

学生的这些鲜活灵动的文字中既有“课”的影子,又是心灵的折射。既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内容。而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读写融合所绽放的活力,所显示的魅力。

(三)充实精彩课文的留白。精彩的课文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细品,去深思,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在调动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

在学习《生命生命》一课时,我们无不被标点的留白之美所吸引。在教学时,当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后,让他们在课题留白处“生命_____生命_____”填上标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生1:题为“生命?生命!”写道:生命是什么?我认为生命是勇气。看一只只能活九天的飞蛾,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因为我要弄死一只飞蛾简直易如反掌,可是它却敢做拼命的反抗!勇气可嘉!生命可贵!

生2:题为“生命,生命……”写道: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生命也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轻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霍金的“黑洞”世界。生命更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小练笔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象的升华。

(四)衔接课内外的拓展。课外拓展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读和写很好的融合点。它或关注文本背景,或与相关的事件连接,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从课内引申到课外时,学生的思维也就更开阔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的主题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首先表达了作者失去作为联合国观察员的父亲的悲痛,接着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因此,我在教学到这儿时,引导学生将思维拓展到现实的问题当中。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读着这一句话,让你想到了在这个世界上甚至在我们中国,都有些什么不太平的事?

生:伊拉克战争……

生:美国“9.11”事件……

生:新疆恐怖事件……

……

师:听着同学们的述说,我们的世界的确是不和平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并讲解)。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吗?要求仿照课文作者的笔触写。

在这个教学拓展中,学生看到了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背井离乡以及疾病、伤亡和恐惧,此时,学生与课文的作者产生了更深一度的共鸣,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情感在涌动,此时的练笔给了他们将感悟凝结下来的好时机。于是,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把积蓄在心中的那强烈的感情迸发了出来:

生:我想对战争的发起者说:“你们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如果在痛苦中挣扎,在炮火中牺牲的是你的亲人,你又作何感想?”

生:我想对爱国留学生说:“看到你们举起(上接65页)国旗,看到那红色的海洋,我感动得流泪了……”

……

學生的语言非常朴素而生动,声声震撼人心,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自始至终洋溢着学生们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用飞扬的激情引发学生激情的飞扬,用文本拓展的激情催化学生激情的升华。

总之,文本资源取之不尽,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那么我们就能为学生寻觅到最佳的读写融合点。与此同时,课堂练笔不但要找准课文的练笔切入点,还要精心、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善于抓住课堂的最佳练笔时间,留足时间,并注重范例引路,合理评价,这样课堂练笔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训练才会扎实有效,从而收获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0,(12).

[2] 张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练笔[J].小学教学研究,2012(05).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阅读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