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古塔的建筑类型与造型特征探析

2015-07-12孙群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石塔楼阁古塔

孙群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福州是八闽首府,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两岸,已有2 200多年的建城史,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代表了福建的历史与文明。福州辖5区2县级市6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优越。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地理位置,福州佛教十分兴盛,曾是福建寺院数量最多的地区,留下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遗址,塔就是其中重要的建筑。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福州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却极少涉及到塔这一独特的宗教建筑,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对福州古塔进行全面梳理,希望对其建筑特征有较为客观而深入的探究。

1 福州古塔概况

佛教最早传入福建是在西晋时期,虽然也曾受到中原地区数次反佛运动和多次战乱的影响,但仍基本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趋势。福州素为福建省的首府,也曾是福建省内佛教最发达的地区。福州自古以来古塔众多,从南北朝起就开始建塔,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父子在市区创建七座宝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和阿盲王塔,以至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赋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福州市区佛寺与古塔的景观特色,表现了福州浓郁的佛教气氛。据笔者统计,福州如今保存较完整的古塔共有96座,其中包括33座墓塔,数量在福建各地市仅次于泉州。这些古塔大部分建于福州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两宋和明代时期,其中福州五区共有30座,福清19座,闽侯19座,连江14座,罗源9座,长乐2座,永泰2座,闽清1座。从分布情况来看,塔主要位于历史文化较为悠久的沿海县市,而内陆地区较少,真实体现了古代福州的经济状况和佛教发展历程。这些古塔所处的具体位置也颇为多样,有的位于寺庙内,有的位于江河畔、有的在桥头或者山上,还有的在海岸边或海岛上,从这些塔所处地点可以窥见福州古塔多样化的功能与性质[1]。

福州古塔是闽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既受到江南以及中原古塔的影响,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其建筑类型与造型特征的研究,有利于今后继续深入探寻福建地区古塔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填补我国古塔研究的空白。

2 福州古塔的建筑类型

中国古塔是随着佛教传入的,是我国原有建筑形式与古印度佛塔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博大精深。福州古塔的建筑造型主要继承江南和中原地区佛塔的样式,并根据本地建筑特征进行了一些改进,其建筑类型主要有以下6种。

2.1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是我国古塔中数量最多、产生年代最早的一种塔式。楼阁式塔的整体外轮廓似锥形,塔檐各角为起翘之势,有着层层叠叠的美感。福州现存有44座楼阁式塔,其中石塔39座。罗星塔(图1)、乌塔、白塔、瑞云塔、龙山祝圣塔、万安祝圣塔、三峰寺塔、仙塔等大型楼阁式空心塔共有16座,其中12座可以登临,其余如千佛陶塔、文光宝塔、螺州石塔、迎潮塔、陶江塔、莲峰石塔、青圃石塔、林浦石塔等为实心楼阁式塔[2]。由于福州历史上陆续都有大量北方士民南下定居,因此其楼阁式塔既保留了中原地区楼阁式塔稳健厚实的遗风,又具有南方古塔挺拔清秀的特征,有着鲜明的闽都多元文化特色。总体看来,福州楼阁式塔比例匀称,秀丽端庄,线条刚柔结合,雕饰精美华丽,建造技术严谨成熟[3]。

图1 罗星塔Fig.1 Luoxing tower/pagoda

2.2 宝箧印经式塔

这种塔又名阿育王塔,原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为藏匿佛祖舍利而建造的一种佛塔,后来传入中国,经过历代演变成为中国式的塔。我国宝箧印经式塔保留了阿育王所造佛塔的建筑样式,塔基为单层或多层须弥座,塔身四方体,四角之上各立一个山花焦叶,正中竖相轮,其须弥座、塔身或焦叶上刻有佛传故事浮雕。福州拥有8座宝箧印经式塔,其中连江出土的钱弘俶铜塔是最标准的宝箧印经塔,其他如雪峰寺塔林的三座阿育王塔(图2)、鼓山的神晏国师塔与万寿塔、连江宝华寺塔等基本继承了传统宝箧印经塔的造型样式,只是材料由金属改成花岗岩,体量也增大[4]。

2.3 窣堵坡式塔

图2 雪峰寺阿育王塔Fig.2 K ing Ayu tower/pagoda at Xuefeng tem p le

窣堵坡式塔是最原始的佛塔,外形像一座圆冢,用于供奉佛祖及圣僧的舍利、经文或法器等圣物,充分体现了印度早期佛塔的独特风格。福州历史上佛教兴旺,高僧众多,因此在各个古寺中留下了许多墓塔,而这些墓塔基本都是窣堵坡式塔。福州的窣堵坡式塔分为两种,一种有塔刹,另一种无塔刹,无塔刹的窣堵坡式塔又称无缝塔。福州最著名的窣堵坡式塔是雪峰寺的义存祖师塔,此塔是唐代禅宗高僧义存的全身舍利塔,外观如覆钟形,高4.1 m,塔身以长方形花岗岩叠砌,每方石上浮雕1到4颗卵形半球状,全塔共有200余颗,明显是借鉴古代青铜器的外观形态,塔顶覆钵式塔刹。其他窣堵坡式塔还有雪峰寺的海会塔(图3)、林阳寺的隐山墓塔、西禅寺的慧稜禅师塔、妙峰寺的清旺禅师塔等。另外,雪峰寺塔林中还有3座无缝塔,塔座上安放一个半圆形塔,塔体无缝,构造简单之极。福州共有22座窣堵坡式塔,这些墓塔基本沿袭了原始佛塔敦厚古拙的造型。

图3 雪峰寺海会塔Fig.3 Haihui tower/pagoda at Xuefeng temple

2.4 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是窣堵坡塔与我国传统的亭阁相结合的产物,一般为小型单层塔,塔身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福州共有6座亭阁式塔,除了鼓山海会塔塔身为六边形,其余均为四方形,一般是僧人墓塔或纪念塔。福州体量最大的亭阁式塔是建于1926年的清芝山林森藏骨塔,通高7.43 m,塔主体四周立圆柱,夹竖四块长方形磨光青石板,塔顶双层叠涩出檐,顶层有4尊金童顶托火炬式塔刹。其他亭阁式塔还有连江云居寺的禅师塔和明禅塔等,造型比林森藏骨塔简单,显得小巧玲珑。

2.5 幢式塔

经幢是种柔合了塔、旌幡和石柱等造型而创造出来的建筑形式,幢身上大都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平面多为八角形,是一种独特造型的塔。福州目前只保留了一座经幢式塔,即建于清代的鼓山七佛经幢塔,整体造型成柱状,平面八边形,由基座、柱身、盘盖等组成,通高3.2 m,盘盖作塔檐状,盖上刻筒瓦,盖顶雕成宝葫芦状。

2.6 喇嘛塔

喇嘛塔又称藏式塔,与窣堵坡式塔有相似之处,是藏传佛教寺院里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著名建筑史专家梁思成先生认为这种塔“塔肚部分或为圆球形或钟形”。福清瑞岩山顶的宋代石塔是福州乃至福建唯一的一座古代喇嘛塔,塔基为单层须弥座,上方安置一个圆形塔肚,塔肚上为塔颈,上方设六角形塔盖,塔肚上刻梵文。

福州古塔的建筑形式虽然受江南及中原地区古塔的影响较为明显,形式多种多样,然而却没有出现北方地区常见的密檐式塔和金刚宝座塔,这也反映了闽都佛教建筑的设计艺术风格。

3 福州古塔的建筑材料

福州早期曾建有一些木塔,但因木材易损坏,极难保存,从五代开始大量使用石材建塔,目前石塔共89座,占全部古塔总数的91%,另外还有砖塔2座,陶塔2座,木塔、铜塔和铁塔各1座。

3.1 石塔

福州由于盛产石材,因此建有许多石塔,特别是楼阁式石塔堪称经典。福州地处沿海地区,台风较多,而且位于地震带上,坚固的石塔能较好地抵抗强台风和地震的侵袭。

福州拥有许多建筑技术高超的楼阁式石塔,其中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七层八角空心,以花岗岩砌成,高达27.4m的长乐三峰寺塔(图4),体现了我国南方宋代楼阁式石塔的建筑技术与时代风格。三峰寺塔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塔基为双层须弥座,造型华贵大方,与宋代建筑学名著《营造法式》所记载叠涩式须弥座的制作技术相类似。2)塔壁以石块错缝垒砌,其在塔身砌刻椅柱、梁枋、斗拱、腰檐、门、龛等的做法体现了宋代仿木结构的表现手法。3)塔心室为穿心绕平座式结构,逐层改变石阶方位,以避免楼道集中在同一垂直面上,利于抗震。三峰寺塔充分利用石材的特性仿造木结构建筑,除塔刹外全部以石块叠造,十分坚固,曾经历多次地震和无数次台风而浑然不动,代表了我国楼阁式空心石塔的一流建造水平。

图4 三峰寺塔Fig.4 Sanfeng(3-peak)tem ple tower/pagoda

福州楼阁式实心石塔也同样十分精彩,如建于宋代的闽侯陶江塔全部用花岗岩砌成,塔壁雕饰丰富,是福建楼阁式实心石塔的代表。陶江塔底层圭角为8块岩石,第一层须弥座下枋每层8块,两层下枋共16块,束腰有4块岩石,上下枭各4块,共8块。第二层须弥座束腰仍是4块,上下枭各2块,共4块岩石。由于陶江塔逐层收分,二层须弥座周长小于一层须弥座,如果上枋下枭也同样用4块岩石,结构就会松散,而用2块岩石,有利于加强塔体的稳固性。通过以上计算,须弥座以下共44块岩石,加上塔最底部的8块,双层须弥座共有52块石板。塔身从第一层开始逐渐收分,因此用石也较少。一至七层用石与结构完全相同,每层塔身2块石,塔身下的小台座2块,共4块,加上塔檐2块,七层共42块岩石。塔身42块石板加上须弥座的52块石板,不包括塔刹,整座塔共用花岗岩石板共94块。这94块石构件都是事先按比例先雕刻完成后,然后再一块块相互交错叠砌上去的,这样可防止上下石板的裂缝在同一条线上,使每块岩石互相错位,形成反向拉力。这种建筑方式,可使塔身的应力均衡,防止塔身纵向裂开,有助于提高石塔的抗风抗震能力,确保塔体的坚固持久(图 5)[2]。

图5 陶江塔Fig.5 A tower/pagoda on Tao river

三峰寺塔和陶江塔分别是福州空心与实心楼阁式石塔的典范。总之,福州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的建造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2 砖塔

虽然与江南和中原地区的砖塔相比,福州砖塔数量很少且比较简洁朴素,但也体现了闽都传统建筑特色。福州砖塔只有两座,即连江的含光塔和于山的白塔,其中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的含光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红砖塔,高26.67 m,叠砌出檐,每层均设一门七佛龛,沿塔内石阶可登至顶层。含光塔除基座与翘角用花岗石外,塔身与塔檐均以红砖砌造,外部涂白灰。白塔(图6)初建时样式模仿苏州的北寺塔,高66.7m,内部砌砖,外部木构楼阁,斗拱重叠,颇为壮观。据文献记载,仅塔的轴心就用砖40万块。可惜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白塔被雷火焚毁,只剩下砖造塔心,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利用原有塔轴做塔身,建成七层八角楼阁式塔,通高45.35m。含光塔和白塔反映了福州明代时期制砖业的发达状况。

图6 白塔Fig.6 W hite tower/pagoda in Fuzhou

3.3 陶塔

宋代时期福州制陶技术高超,并且用陶建造了一些塔,保留至今的只剩鼓山涌泉寺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的2座千佛陶塔(图7),为九层八角楼阁式实心塔,是中国最大的一对陶塔。千佛陶塔采用陶土分层烧制而成,其塔身、门窗、柱子、斗拱、塔檐、瓦陇等各种构件,都是事先按照木结构形制模刻制成,并逐一做出泥坯,用分层逐段烧制的施工技术待上釉后再按榫卯空心拼合垒叠而成的,各个部件之间采用优质糯米黏合,这样不仅便于建造,而且还利装配和搬迁。千佛陶塔表现了福州北宋陶瓷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烧陶工匠精湛的技术水平。

3.4 铜塔

福州只有一座铜塔,即钱弘俶铜塔,目前收藏在福建省博物馆。这座宝箧印经塔是五代后期由吴越国传入的,是吴越国国王钱弘俶建造众多宝箧印经塔中的一座,极其珍贵。整座铜塔由基座、塔身、蕉叶、顶盖、塔刹和相轮组成,并雕饰众多佛传故事,其中基座为单层须弥座,塔身四方形,塔身顶上四方各立一根马耳状的山花焦叶,极具历史和文物价值。

3.5 木塔

图7 千佛陶塔Fig.7 Thousand-Budda ceram ic tower/pagoda

福州曾经建造过一些木塔,但保存至今的木塔只剩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六角五层的永泰麒瑞塔。麒瑞塔为全木结构,通高22 m,塔顶为胡芦造型,周长42 m,占地面积约100 m2。麒瑞塔与其说是塔,其实更像一座高层楼阁式建筑。

3.6 铁塔

福州铁塔仅存涌泉寺位于藏经阁内的唐代舍利铁塔。这是座宝箧印经塔,双层须弥座,高约3 m,外壁贴金,内藏佛舍利。

福州古塔建筑材料的种类是福建地区最为多样的,体现了闽都特有的建筑文化。

4 福州古塔的平面形式与基座

4.1 平面形式

福州古塔塔身平面以八边形居多,其它还有六边形塔、四边形塔和圆形塔。福州八边形塔共有34座,如乌塔、白塔、含光塔、仙塔、瑞云塔、罗星塔、台山石塔、陶江塔、文光宝塔、尚宾石塔、金山寺塔、莲峰石塔、青圃石塔、天峰塔等。塔平面为正八边形是建塔技术的进步。工匠们在长期筑塔实践中,逐渐积累和摸索出一些经验,认识到塔平面由方形改为八边形不仅具有增大视野,而且还有抗震以及削弱风力对塔身冲击的诸多优点。福州处于地震带,又为沿海城市,每年几乎都会有强台风侵袭,把塔建成八边形,利于抗震防风,力保塔的整体稳定性。福州六边形塔有11座,如圣泉寺双塔、石步塔仔、龙江桥双塔、麟瑞塔、白豸塔等;福州四边形塔有7座,如镇国宝塔、惜字纸塔、青富石塔、石步石塔等,其中建于五代的闽侯镇国宝塔平面继承了唐代中原地区流行的四边形古塔的特征;圆形塔有23座,其中22座皆是窣堵坡式塔,楼阁式塔中只有坑田石塔为圆形。福州六边形、四边形和圆形塔体量一般都较小[5]。

4.2 基座

福州古塔普遍采用须弥座作为基座,其中66座塔为单层须弥座,如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福清瑞云塔的单层须弥座具江南地区宋代古塔的特征,收分圆和,形态健美,从下往上由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构成,束腰雕刻侏儒力士和狮、麒麟、马、鹿各种瑞兽。其他如水南塔、鳌江宝塔、仙塔、万安祝圣塔、巽峰塔、灵宝飞仙塔、林森藏骨塔的基座也为单层须弥座[6]。

福州还有6座塔为双层须弥座,如陶江塔、莲峰石塔、青圃石塔、千佛陶塔、三峰寺塔等。其中闽侯宋代的青圃塔塔基为一大一小双层须弥座重叠而成,第一层须弥座高1.08 m,底部八个边角用剔地法雕饰蝙蝠形琴角式底足,压地有云纹和卷草图案,上下施皮条线,下枭刻重瓣覆莲,上枭雕仰莲,束腰浮雕狮子戏球。第二层须弥座向内收分,高0.5m,下枭为覆莲,上枭为三层仰莲,束腰浮雕凤凰与花卉。双层须弥座主要起了稳固塔体、增高塔身及美观的作用。

福州还有少数古塔的基座比较简单,没有使用须弥座,如白塔和含光塔的基座仅仅是一层低矮的石板,连江元代的普光塔的基座是用两层石块堆砌而成,素面无雕刻,简洁厚重。其他如罗源清代的万寿塔和护国塔也无须弥座。无须弥座的塔保留了唐代古塔的基本特点。

5 福州古塔的层数与高度

福州古塔有单层、双层、三层、四层、五层、七层、九层和十三层,绝大多数为单层塔。福州只有一座十三层塔,即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罗源万寿塔,这是福建外形最纤细的塔。九层塔共2座,为千佛双陶塔。七层塔数量最多,共33座,如白塔、尚宾石塔、瑞云塔、五龙桥塔等。五层塔只有麟瑞塔。四层塔只有圣水寺海会塔。三层塔只有罗源的惜字纸塔。两层塔有普光塔和仙塔,这两座塔原本并非建两层,不知因何原因,如今只剩下两层。福州全部的窣堵坡式塔、宝箧印经塔和亭阁式塔皆为单层塔。综上所述,福州古塔层数以奇数为主,佛教中许多事物都采用奇数,代表吉祥之意,在佛教建筑中具有特殊含义的塔,其层数的设计也多采用奇数。

福州最高的塔是白塔,通高41 m,以下依次为35m的乌塔,34.6m 的瑞云塔,31.58 m的罗星塔,27.4m 的三峰寺塔,27 m 的麟瑞塔,26.67 m的含光塔,25.3 m的鳌江宝塔,24 m的紫云宝塔,22m的龙山祝圣塔,21 m的联奎塔。10~20 m之间的塔为19.5 m的东莒灯塔、19.3 m巽峰塔、18m的迎潮塔和万安祝圣塔、15 m的莲峰石塔和白豸塔、14.2 m的东引灯塔、13.4 m 的万寿塔、12m的普光塔、10m的仙塔、陶江塔、台山石塔和金山寺塔。其余的塔皆低于10 m。白塔的高度虽然不如泉州的东西塔,但总体看来,福州高塔的数量远比泉州更多,体现了福州作为八闽首府的政治与文化优势。

6 福州古塔的斗拱与塔檐造型

斗拱与屋檐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塔的中国化过程中,工匠们在建造楼阁式塔时,也把其巧妙地运用到塔上,并出现了一个从兴起到发展,再到衰落的演变历程。

图8 瑞云塔Fig.8 Ruiyun tower/pagoda

福州楼阁式石塔的斗拱与塔檐模仿了木构建筑,如瑞云塔(图8)斗拱具有高度的仿木构造,斗拱造型与我国传统建筑的木质斗拱如出一辙,其塔檐补间斗拱施两朵,为出两跳花拱托住腰檐,两朵补间斗拱则是中心门洞和佛龛上方的补间斗拱间距明显大于两边斗拱的间距,这使得塔门和佛龛在视觉上显得更加突出,体现了明代补间斗拱的运用更加关注外立面的和谐关系,有着强烈的装饰化效果。另外,瑞云塔塔檐借鉴了木构屋檐的造型,做出翬飞式形态,上方形成一条中间平直,两端往上翘起的曲线。福州还有许多楼阁式石塔有造型优美的仿木斗拱和塔檐,如巽峰塔、水南塔、万安祝圣塔、紫云宝塔、鳌江宝塔与普光塔等。

千佛陶塔与含光塔作为陶塔和砖塔,其仿木构技术也同样精湛。千佛陶塔外表仿效木制楼阁的结构,突出斗拱、梁、枋等各种构件,每层角柱设转角铺作,一到七层每面各施一朵补间铺作,一至七层的转角斗拱为八铺作双抄三下昂,立柱上为方形栌斗,栌斗上出华拱承撩塔檐翘角,檐下伸出三支角昂向上作支托,斜杀向下,与塔身形成反方向的节奏感。第一至七层的补间铺作比其转角铺作少一跳,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栌斗位置施“叉手斗子”。总之,千佛陶塔的斗拱结构颇为繁杂,充分体现了福州北宋建筑的成就,在福建所有楼阁式实心塔中极其少见。千佛陶塔的双层塔檐一长一短,做出流行性曲线,塔檐雕刻瓦当、滴水,各层腰檐以筒瓦覆之,筒瓦华头装饰有六瓣莲花,檐头处为板瓦。在福建全部古塔中,只有千佛陶塔做成双重塔檐。含光塔塔檐下方八个转角为一跳斗拱,但补间为三排菱角牙子,这种做法大都见于中原地区的砖塔之上。

这些仿木楼阁式塔的斗拱与塔檐虽然不如木建筑灵巧,但匠师们根据石、陶、砖等不同材质的特性,精心设计与建造,依然显得轻灵典雅,别具特色。

福州有的楼阁式塔塔檐下没有施斗拱,如白塔塔檐由单层叠涩支撑,木构化特点并不明显,其他还有罗源万寿塔、护国塔、莲峰石塔、青圃石塔、陶江塔、龙江桥塔、灵宝飞仙塔等塔为单混出檐,也没有斗拱。

总体看来,大型楼阁式塔大部分都有斗拱支撑塔檐,而小型的楼阁式塔基本没有施斗拱。

7 福州古塔的门窗、佛龛与平座形式

我国大型楼阁式塔基本都有门窗,不仅通风,而且又可观景,起到了装饰和美观的作用。

福州古塔的塔门主要有三种形式。1)圭角形券门。三峰寺塔塔门用弧形石板叠涩做圭角形券门,这是福州地区大多数塔门的做法,如鳌江宝塔、万安祝圣塔、紫云宝塔均采用这种方式。2)方形门。方形门比较简洁大方,如联奎塔、瑞云塔、普光塔、仙塔、含光塔、台山石塔的塔门都为方形门。3)拱形门。拱形门在我国古塔中经常见到,不过福州古塔中拱形门较少,如白塔和东引灯塔使用拱形门。

福州只有少数塔设有窗户,如普光塔的第二层塔身开有四扇方形石窗,不仅从塔内可以远望景色,而且还增加塔内部空间的光线。其他只有马祖建于清末的东引灯塔和东莒灯塔由于是航标塔,均采用大型玻璃窗。

福州楼阁式塔上大量出现各种佛龛,用以摆放佛菩萨圣像,如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福清的万安祝圣塔每一层塔身除塔门外均设佛龛。有的塔佛龛还开得较大,如乌塔、仙塔和瑞云塔。其他一些实心楼阁式塔上虽然没有门窗,但塔身每一面都开小型佛龛[7]。

福州楼阁式空心塔的门窗及佛龛的位置的设计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如万安祝圣塔第一层和第七层只有一面开门,二至六层则两面开门,而且门的位置逐层错开,避免了开口集中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平均分散重力,增强塔壁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富有韵律感,这也是宋元时期古塔常用的手法,颇具科学原理。

平座是空中回廊,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南方楼阁式塔往往都有平座,便于游客欣赏风光。福州大型楼阁式空心塔中许多带有平座,如乌塔、仙塔、普光塔、白塔、瑞云塔、鳌江宝塔和万安祝圣塔等均建有完整的平座。有的小型楼阁式实心塔也设平座,但完全是起了装饰性的作用,如千佛陶塔每一层平座都以实心栏杆围成,以增强塔身外形的节奏感,起到美观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见福州古塔的门窗、佛龛以及平座,基本上沿用江南地区古塔的样式。

8 福州古塔的塔刹

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塔,分别由刹座、刹身、刹顶和刹杆组成,各种式样的塔都有塔刹。唐代之后,塔刹随着佛塔的普及,也逐渐中国化,福州古塔的塔刹也是如此。

8.1 宝葫芦式塔刹

福州古塔大多数塔刹为葫芦式造型,如瑞云塔、龙江桥塔、五龙桥塔、灵宝飞仙塔、万安祝圣塔、三峰寺塔、千佛陶塔、联奎塔、三峰寺塔以及麟瑞塔等均为宝葫芦式塔刹。其中,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的福清鳌江宝塔的葫芦塔刹高达3m,颇有气势,而千佛陶塔塔刹原来覆以铁钵,上为相轮,后因年代久远,改为覆莲、仰莲与葫芦顶,并加以铁索加固,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另外,建于五代闽永隆三年(941年)的乌塔也为宝葫芦式塔刹,由基座、覆钵、露盘、宝珠、宝盖与宝葫芦等组成,造型古朴厚重,露盘八方各垂铁质浪风索,连接塔顶八角脊端。

8.2 相轮式塔刹

相轮式塔刹一般是用整块石材雕出重重相轮的样式,在上方再加一颗宝珠,如闽侯的莲峰石塔塔顶为七层相轮塔刹,相类似的还有青圃石塔与陶江塔。有的塔是在球上设相轮,如明代天启年(1627年)建的马尾罗星塔塔刹为一颗较大的铁球,球上立五层相轮。

8.3 变体式塔刹

变体式塔刹创造性地改变佛塔固有的塔刹式样,出现多种造型各异的塔刹。福州有部分古塔为变体式塔刹,如西禅寺高僧墓塔的塔刹为六角形仿木构式屋檐造型,类似的还有明禅师塔。其他还有几种颇为独特的塔刹,如东引灯塔和东莒灯塔作为航标塔,其塔刹为指南针,已完全没有了佛教的寓意;惜字纸塔塔刹则为一尊罗汉打虎的圆雕[8]。

通过调研可知,福州古塔塔刹既保持我国早期塔刹的样式,又根据不同情况,有着独特的设计样式。

9 福州古塔的塔心室结构

福州楼阁式空心塔内部多为“穿心绕平座式”结构,还有少量塔为“塔心柱式”和“螺旋式”结构。

9.1 穿心绕平座式

“穿心绕平座式”是宋代古塔的内部结构之一,登塔时首先从第一层塔门进入,先登台阶进入位于中心的塔心室,然后拐90°弯继续攀登,才能登临到第二层平座,如要再上一层,需沿着平座环绕塔外壁半周,才能进入通往上一层的塔门,往上各层的登塔方式相同,如此逐层循序渐进,直至到顶层。福州五代、宋代与明代的楼阁式空心塔塔心室大多数采用这种构造,如乌塔(图9)、仙塔、三峰寺塔、瑞云塔、罗星塔、万安祝圣塔、鳌江宝塔等均为这种结构。这些塔每一层设有方形塔心室,但空间较小,每层塔心室各自独立,其塔壁、楼板和塔心室紧密结合为一体,而且如果第一层塔心室台阶是右拐90°角,那么第二层就是左拐90°,第三层又是右拐 90°,第四层又左拐 90°,如此逐层错开,避免楼道开在同一方向,防止地震时容易遭到损坏。

图9 乌塔Fig.9 Black tower/pagoda

9.2 塔心柱式

塔心柱是我国古塔内部构造的一种古制,最初来源自江南和中原地区的古塔样式,一些早期木塔都采用巨大木柱自下而上贯通全塔,并直入地下,这种结构样式使塔内部空间有着围合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塔心室的整体效果。福建最标准的塔心柱式塔是泉州东西塔和石狮六胜塔,福州古塔中只有普光塔和含光塔采用类似的做法。

普光塔(图10)的塔心柱式构造与东西塔的塔心柱式有所不同,东西塔的塔壁和塔心柱之间有宽大的空间,楼梯单独设在楼板中间,与塔壁和塔心柱没有相连,而普光塔的阶梯、塔壁、塔心柱三部分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如此建造颇为科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塔内有限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塔体的稳定性。普光塔位于海拔数百米的云居山山巅,东面是浩瀚的东海,每年几乎均会有强台风,建塔者采用这种构造方式有利于普光塔的坚固性。含光塔也是在中间立一根圆形砖柱,在圆柱和塔壁之间则是石阶,内部构造与普光塔相似。

图10 普光塔Fig.10 Puguang(all-light)tower/pagoda

9.3 螺旋式

螺旋式结构最早出现在北宋砖塔中,建塔时在塔内部设螺旋式阶梯,自第一层到顶层每一层按照圆形旋转折上。其主要特点是楼梯转折较为弯曲,没有生硬的转角,登塔时盘旋而上,有着自然、舒适的感觉,这是宋代建造师对塔内部结构的改革与创新。福州古塔中只有白塔为标准螺旋式塔,站在塔底层中心向上望,可以明显地看到盘旋而上的木旋梯,其他如福清龙山祝圣塔塔内虽为直筒式,但一至四层设有螺旋状石阶。

其实,宋代之后,塔心室的构造逐渐多样化,有的塔内部具有2种以上的混合式结构方式,如前面提到的普光塔虽然是塔心柱式,但其石阶采用的是螺旋式结构。还有白塔楼梯是典型的螺旋式,但其塔内部却是空筒式,每层均没有设楼板,上下层相互贯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每座塔的整体构造都不相同,于是工匠便随机应变地吸取其他塔塔心室的优点,采用混合式结构。

综上所述,福州古塔在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平面形式、塔基、层数、高度、斗拱、塔檐、门窗、佛龛、平座、塔刹以及塔心室等方面既保留了江南和中原地区古塔的部分建筑样式,又根据福州独特的地域特征,进行了一些改造,具有典型的闽都建筑风格,浓缩了福州古代工匠天才的智慧与精湛的技术[9]。

10 结语

福州古塔以优美的造型、古朴的风姿、独特的装饰屹立于闽都大地,其建筑风格既体现了江南及中原地区古塔建筑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较为鲜明、典型的地域特色,奠定了福建古塔的建筑样式。福州古塔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旅游资源,涉及中西文化交流、民族宗教、风俗信仰、建筑与雕刻艺术等诸多方面,蕴含了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与人文观赏价值,是研究我国东南部建筑艺术以及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福州古塔在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的成为城市景观的中心、有的成为城镇风水的标志点、还有的成为文化休闲场所,是发展旅游的重要景观建筑,如何维护和利用好这些古塔成为当代人的光荣重任。

[1]何锦山.闽台佛教亲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5-6.

[2]王晓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13:259-262.

[3]孙群.福州楼阁式古塔的建筑艺术特征[J].建筑与文化,2014(1):77-80.

[4]孙群.从艺术到文化:泉州宝箧印经石塔与吴越国金涂塔雕刻艺术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3):76-77.

[5]郑力鹏.中国古塔平面演变的数理分析与启示[J].华中建筑,1991(7):53-54.

[6]孙群.福清古塔建筑与文化价值探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10):77-80.

[7]林蔚文.福建石雕艺术[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6:74-77.

[8]吴庆洲.佛塔的源流及中国塔刹形制研究[J].华中建筑,2000(3):130-131.

[9]萧默.萧墨建筑艺术论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28-229.

猜你喜欢

石塔楼阁古塔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有 缝
补缺口
古塔
亭台楼阁知多少
景州古塔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
无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