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15-07-12谈玉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734000

学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习惯意识

谈玉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73400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谈玉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734000)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问题意识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大量书籍,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让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的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唤醒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阅读中思考并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在态度上坚持鼓励学生提问,要坚持始终尊重学生,以肯定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自己分析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有一种成就感,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而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也有着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在阅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就会积极地动手查询搜集材料,和同学交流合作,请教教师,主动探究解决各种问题。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的过程。

(三)问题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能在阅读中时时处处发现问题,时时处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思考、质疑、分析、归纳,就能提出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积极的思考。在长期的思维训练过程中增长了学生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正确指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加以思考,正确运用思维方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培养了阅读思维,形成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

(四)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能经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教师按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要使学生喜欢语文,对阅读感兴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放下权威,关心和爱护学生,亲近学生,先让学生喜欢自己,而后对语文感兴趣,对阅读感兴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悬念法、游戏竞赛法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好胜心、驱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觉得学语文很有意思。第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到我能行,学语文并不难,对学好语文有信心,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向教师提出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就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熏陶。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喜欢上阅读。而阅读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开始,运用一切可以激起阅读兴趣的方法逐步地去渗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学生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多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语文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也使人受益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多,如主动认真读书习惯,阅读中多思多问的习惯,写批注,写感悟,阅读时写笔记的习惯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从起始年级抓起,要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有效的实施方案,重在持之以恒的行动,才能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自然。吕叔湘先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阅读习惯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动笔的习惯。这里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指读书过程中的“划”“批”“注”“摘”“品”。这些不仅是阅读时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帮助。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篇文章,如何记读书笔记,如何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等。教还可以在阅读教学的不同环节上指导阅读方法,在预习阶段,指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方面提出问题。在巩固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从知识性角度提问,侧重于“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解性角度提问,侧重于“为什么”的问题;从应用性角度提问,侧重于“怎么做”的问题;从评价性角度提问,侧重于“好不好”的问题。例如,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时,分别提出“文章记叙了哪些内容”(知识性提问)“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起来的”(理解性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评价性提问)。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学会了阅读,也就有了问题意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学生有问题意识是一定的阅读能力的体现。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点,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希平.学会思维.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3]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10).

[4]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10).

[5]易伟保.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西部科教论坛,2010(7).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习惯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