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两篇教学心得

2015-07-12王迎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30070

学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钟子期伯牙古诗

王迎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30070)

古诗文两篇教学心得

王迎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30070)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我在教这首古诗时,采取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品读诗人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指导学生大声地朗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之后,我要求学生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我组织他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体会,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从晴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画,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场景。学生根据诗句联想到画面,自然地走进了诗的意境中,读出了轻柔明快之感。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诗的三四两句,是诗人脱口而出的劝酒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品读的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难,难点在于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读出感情来。我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诗人王维,说说与好友分别时的心情。他们有的说伤心,有的说难舍,有的说担心……我便及时地让他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诗句。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两人喝下的是一杯怎样的酒啊?学生纷纷回答:离别的酒;伤感的酒;祝福的酒;壮行的酒……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读诗句:这是一杯离别的酒,从此天各一方;这是一杯伤感的酒,此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这是一杯祝福的酒,此行路途遥远,祝朋友一路平安;这是一杯壮行的酒,朋友出使安西,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他日必定凯旋……在我引语的渲染下,学生读得越来越投入,情感越来越真挚,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又有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通过我的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走进了古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深处,读得入情。此时,我结合史料,揭示这一别竟成了永别的悲凉现实。此时课堂上十分安静,学生表情凝重,心情沉重。这时,我抓住时机组织大家齐读全诗,师生共同品味着诗人带给我们的这一杯饱含深挚情谊的浓郁的感情琼浆。

尾声部分,我让学生欣赏古人为这首诗谱写的“阳关三叠”。那低回沉郁而不失激情的琴声,如泣如诉。一位学生道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我的心跟着琴弦一起在颤动。”此时,师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不禁齐声吟诵起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的成功之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语言描述和音乐、图画渲染创设了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书声琅琅的课堂充满了真切动人的情意,如诗如画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看来,古诗词的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地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顺学而导,拓展升华,突破难点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它讲述的是名满天下的琴师俞伯牙因痛失知音钟子期,而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文字不多,篇幅不长,却感人肺腑。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

学习这篇古文,让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故事中感受到知音难觅,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十分可贵则是教学难点。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这段话时,问道:“伯牙弹琴时所想到的高山和流水代表的是什么?”设计这一环节,我本想让学生体会到钟子期虽然只是一介樵夫,但他跟伯牙一样精通音律,一样具有泰山般高远的志向和流水般宽广的胸怀,他总能听得懂伯牙琴声中所表达的心声。没想到,问题一提出,学生却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我并没有慌张,灵机一动,在揭晓答案的同时顺势总结道:“同学们都不懂伯牙的弦外之音,可见知音难觅啊!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琴声里所要表达的情感,伯牙一定觉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在我的巧妙处理下变成了亮点。可以说,用事实证明了“知音的确难觅”“伯牙能得子期这样的知己多么幸运”“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多么可贵”。就这样,本课“知音难觅”的主题和教学难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被突显出来,最终得以突破。由此看来,教学活动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我们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和预设,但课堂是动态的,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个体情况的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相同,他们会使我们的课堂“节外生枝”,让我们遭遇“意外”。面对这些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我们要灵活地进行有效处理,将这些信息和资源进行即时捕捉,并智慧地纳入课堂中,顺学而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之后,我给学生讲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决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并与学生一道深情朗读伯牙所做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进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绝弦”。最后,通过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诵继而背诵课文,更好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其精湛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将祖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钟子期伯牙古诗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知 音
高山流水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