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5-07-12房秀丽聊城大学文学院252059山东省平阴县实验小学250400

学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习作德育课文

房秀丽(聊城大学文学院252059;山东省平阴县实验小学250400)

戴永新(聊城大学文学院25205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房秀丽(聊城大学文学院252059;山东省平阴县实验小学250400)

戴永新(聊城大学文学院252059)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本文介绍了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课文中的德育内涵,并以创设合适的道德情境为切入点,结合习作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诵读道德情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1]。素质教育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材是由经过字斟句酌挑选出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构成的。这些优美的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成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但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佳作,在内容方面更是进行课堂德育的绝好材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一定可使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相得益彰。

一、揭示题目内涵,引导德育教育

俗话说“题为文眼”“好题一半文”,这是对文章题目关键性最准确的表达[2]。题目作为课文的重要部分,是全文内容和情感内涵的核心。教师要通学会过题目揭示课文的内涵,这样会促进学生领会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也有利于品德教育的潜移默化,达到以文载道的目的。例如,教《搭石》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类课文时,教师应着重抓住文中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悟人们朴实的情感,体会助人为乐,把爱心献给他人的无私情怀,立志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学生。又如,在讲《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和《观潮》等科学知识性比较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如教学《新型玻璃》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出课题:玻璃是大家最常见的东西,在今天的课文中我会带领大家认识几种神奇的玻璃。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玻璃吗?这样的设问导入抓住了小学生的猎奇心理,即由常见事物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了解科技的无穷奥妙,发现在自己认知范围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谦卑好学之心,并能通过这样的题目导入来渗透德育。

二、加强诵读训练,强化德育教育

我国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的说法。一篇经典的文章,必然在文学高度和思想高度都有极大的突破。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课文知识的学习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而且,在理解课文思想之后反过来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通俗易懂的课文,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只需把课文的教学目标稍加点拨,就可让学生进行诵读。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诵读由生疏变熟练过程中逐渐感悟到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多次诵读中自然会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文中的德育营养也会慢慢地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印记。

三、创设情境,促进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创建一些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感悟课文内涵,逐渐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意识[3]。通过道德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感同身受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悲喜忧愁,体会各种情绪,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课文中内在的情节,适当运用角色扮演方法,模拟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就易于课堂教学时德育教育的开展。例如,在讲授《白杨》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是一篇充满大西北戈壁气息的课文。课文通过“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几句寥寥数笔,便把大西北那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刻画成一幅冷峻的风景画,表现出戈壁的荒凉,说明在戈壁深处挺拔的白杨树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艰苦。在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孩子的争论和父子之间的对话,通过父亲跟孩子们讲述白杨的特点,进而明白白杨树的品质“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随着刚才设立的情境,学生很容易就想到戈壁中的白杨树的刚正不阿的形象,而这种刚正、坚强、不动摇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四、习作指导,提升德育教育

习作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常言道“吾手写吾心”[4],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向上、乐观的心态,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他们的将来的发展将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健康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七,要求学生写身边值得敬佩的人。通过审题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要求写一些大的英雄人物,而是要求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教材入手来引导学生: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有追求真理的伽利略,聚精会神工作的罗丹,朴实无华的农民。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自己身边有没有人让自己感到很敬佩?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白要找到令自己敬佩的人,首先会考虑那些让自己敬佩的品质。当他们下意识地去寻找这些人的时候,这些良好的品质已经在学生头脑中占据了位置,德育教育又一次在习作课中得到了体现。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5]新课改中,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品德培养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程柳娟.巧觅文眼,突破阅读教学瓶颈.新课程:上,2013(11):116.

[3]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课程·教材·教法,2001(7):19-23.

[4]单东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文学教育,2007(7):38-39.

[5]宋思洁.为学科德育正名.中国德育,2013(19):18-20.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习作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