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015-07-12杨佃明山东省邹城市看庄中学273500
杨佃明(山东省邹城市看庄中学273500)
时莉莉(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273500)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杨佃明(山东省邹城市看庄中学273500)
时莉莉(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273500)
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教育往往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家长只重视学生成绩的好坏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家校双方很少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成长出现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安。因此,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中小学生自身的弱点
独立生存能力很差。中小学生越来越脱离生活实践活动。上学放学要人接送,吃饭穿衣要人伺候,生活不能自理,举手之劳的简单之事不会做,一到需要独立面对生活时便束手无策。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较多地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自私,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自己的东西不许别人碰,更不用说与人共享。哪怕自己的玩具多得堆成山,也不肯送一件给自己的同伴。狭隘,最突出的表现是不能容许别人比自己好。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喜欢别人超过他,总希望别的同学都比他差。有一次,班上有一位成绩与他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在一次数学单元测验途中由于生病没有做完卷子,最后考了不及格,他竟高兴得在班里跳了起来。
缺乏自制力,即心理自控能力较差,迷恋于网络游戏,是当前中小学生缺乏自制力的一种普遍现象,迷上这种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不但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引发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所以,中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都是处于发育之中的,虽然还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独立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所以,就出现在学生身上一种现象,他们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自觉性也有,但是还是存在幼稚性。有时会发现新的自我,就强烈要求自己的独立自主;有时又会表现出幼稚,缺少必要的分析能力来判断是非。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形成,注定经受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整个环境都呈现消极时,学生很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和不良的心态。
(二)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在子女教育上容易产生以下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苛刻、专制,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愿望,这样易使子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逆反等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过分宠爱,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盲目地为独生子女创造物质环境的倾向已成为一种时髦,以为那些“家”,就是靠物质堆起来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中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气氛、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思想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单亲家庭的剧增也给越来越多的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单亲家庭的孩子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不良倾向的概率很高,家庭破裂会使他们感觉强烈的心理失衡。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大多数家长疲于奔命,较成功的家长则忙于各自的“事业”,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一些家长凭不正当竞争取得了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孩子。
(三)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
学校教育尤其在中小城市和农村,依然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社会上也普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成果,学校没有精力也不愿去抓学生的心理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每年都会出现的高中生、大学生不堪重负走极端的情况。
当然,学校也会出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当的问题,有些教师会出现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不能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或对待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漠视一些学习成绩不好或家庭贫困的学生,这会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舆论导向、不正当的社会竞争、网吧的遍地开花却管理不力、影视剧的粗制滥造与错误导向等等,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往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会腐蚀中小学生的心灵。他们往往又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其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更正育人观念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应是当前和今后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学生只有上大学才是光明的出路,致使我国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只强调考分,而不顾个性、人格的完善。因此,认真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是必要和必需的。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坚持正确引导,是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需求的。第一,针对学生中存在比较普遍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和迫切需要的程度,帮助他们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努力培养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防止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第二,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不同、性格类型以及成长环境不同的学生,他们会出现的心理偏差也不同,需要分别对待,进行正确指导,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以塑造各种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品质。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指导相结合,促进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三)优化校园的心理教育环境
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指点,学校应重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健康地交往,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中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解决心理疑惑的能力。通过心理辅导,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建设良好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创设民主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驿站。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中小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家长必须多为子女着想,为他们创造和谐、温暖、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氛围下,身心可以积极、健康地发展。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各项需求,多与孩子做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选择。
只有了解,才能实现家庭真正的民主和谐。当然,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百依百顺,这是对孩子的放任,真正的民主与尊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关注与约束。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