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旋型髓内钉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

2015-07-12李嗣达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1期
关键词:髓内高龄股骨

李嗣达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新院骨科,湖南418400)

防旋型髓内钉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

李嗣达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新院骨科,湖南418400)

目的 探讨防旋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其中3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肢负重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骨质疏松严重、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而对于无明显骨质疏松且手术耐受差的患者可选择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

骨折固定术,髓内;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防旋型髓内钉质量;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不稳定性,并且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及明显的骨质疏松,传统保守治疗的并发症较多,难度较大,临床主要行手术治疗。但是,目前临床对手术方式及内固定物选择并无统一标准,争议较大[1]。作者选择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及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入选标准:全部患者均经X射线及髋部CT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大于70岁,患者下肢肌力正常,无精神障碍病史,意识清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陈旧性骨折患者及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能手术者。

76例患者中,3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72~84岁,平均(74.7±3.5)岁;致伤原因:跌倒伤25例,交通伤11例;骨折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号6例,Ⅲ15例,Ⅳ型8例,Ⅴ型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70~83岁,平均(75.2± 4.0)岁;致伤原因:跌倒伤27例,交通伤13例;骨折E 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号8例,Ⅲ型17例,Ⅳ型8例,Ⅴ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皮牵引,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心肺功能、骨密度等,无明显禁忌证者尽早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1.2.1 治疗方法

1.2.1.1 观察组 患者取侧卧位,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暴露并切开关节囊后外侧;保留大小粗隆的骨折块,并保护其血运;行股骨颈截骨后取出股骨头,磨锉并安装髋臼假体,患肢适当内旋,暴露后内侧部分,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螺钉、钢丝、克氏针等方式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块;然后紧贴大粗隆扩髓,保证假体股骨头中心与大粗隆顶端水平,置入假体柄,骨水泥填充髓腔。复位人工股骨头并测试活动度满意后,在原位钻骨孔缝合修复外旋肌群,置管引流,逐层关闭切口[2]。

1.2.1.2 对照组 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C型臂X射线透视下行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采用大转子近侧入路,在大粗隆顶端向近端行纵向切口,暴露顶端后,沿顶点处偏内侧开口,导针插入髓腔扩髓后,行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置管引流后关闭切口。

两组术后进行心电监护24 h,给予抗感染治疗,一般根据患者情况48~72 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可在术后1周下地部分负重活动,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拆线后允许不负重活动,负重活动需待X射线显示骨折线模糊后进行。

1.2.2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3],其中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一般,<70分为差。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等维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指征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征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征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引流量(mL)下床活动时间(h)观察组对照组t/χ2P 36 40 --62.4±6.7 48.5±5.2 6.794<0.05 425.8±50.6 160.5±26.0 5.402<0.05 82.4±16.8 65.2±45.0 4.306<0.05 8.2±2.0 15.4±5.0 8.274<0.05

2.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半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7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2.3 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活力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36 40 tP --生理功能81.5±4.8 76.4±5.3 3.297<0.05 79.6±4.2 74.1±5.8 4.383<0.05 76.2±5.9 70.4±6.3 5.102<0.05 79.7±7.6 68.2±6.7 7.925<0.05 75.0±6.4 71.2±5.3 3.106<0.05 78.4±5.7 70.6±6.2 6.461<0.05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约占髋部骨折的4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由于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且高龄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对内固定的保持力不足,容易导致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等,因此,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涉及很多因素,如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5]。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式较多,常用的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防旋型髓内钉等,其中前二者主要适用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不适用于以骨质疏松及不稳定骨折为特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

防旋型髓内钉为髓内固定系统,具有力臂短、弯矩小、滑动加压等特点,增加了骨折端的稳定性,近年来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其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存在2个问题,一方面严重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骨质把持力不够,固定不够牢固,一般早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延长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存在股骨外侧结构破坏的患者,后期存在螺钉松动、后退导致内固定松动的可能[7]。而相对于多数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内固定失效及卧床时间较长的情况,全髋关节置换可提供更为牢固的固定,并且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行走时,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可完全匹配,关节更稳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虽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但是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术后半年时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严重、身体状况可耐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而对于无明显骨质疏松、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可选择防旋型髓内钉治疗。

[1]孙劲,喻爱喜.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内固定方法的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120-122.

[2]伍旭辉.PFNA和THA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85-86.

[3]庞向华,欧兆强,欧阳建江.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3,42(10):1086-1088.

[4]王星,董长军.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医药论坛杂志,2013,33(11):100-101.

[5]刘建斌,王栋,赵法章.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6):529-531.

[6]李克文,张国秋.DHS与半髋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350-2353.

[7]李健,肖扬,伍旭辉,等.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西南军医,2013,15(2):125-128.

[8]魏任远,姜卓男.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116-1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29

B

1009-5519(2015)21-3284-02

2015-07-08)

李嗣达(1978-),男,湖南新宁人,主要从事关节与创伤方面的研究;E-mail:seanqinping@163.com。

猜你喜欢

髓内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