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人工流产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现状
2015-07-12王亚宁
何 莎,陈 琼,王亚宁
(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401320)
某院人工流产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现状
何 莎,陈 琼,王亚宁
(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401320)
目的 探讨某院青少年群体人工流产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1 182例临床资料,总结该人群中青少年年龄、学生、避孕、妊娠次数、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分布特点。结果 15~<20岁年龄段构成比呈增长趋势,2011、2012年该年龄段构成比与201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5岁年龄段是人工流产的主要人群,超过总人群的30.00%,但无明显增长趋势。15~<20岁群体以学生为主[77.46%(134/173)],该群体对避孕知识明显缺乏[12.14%(21/173)],多为首次妊娠[89.60%(155/173)],该群体4.60%(8/173)存在事实婚姻。20~<25岁群体学生比例明显降低[21.60%(89/412)],该群体了解避孕措施者不及半数[36.17%(149/412)],半数以上妊娠次数超过1次[55.58%(229/412)],已婚者仅约33.01%(136/412)。2个年龄学生、采取避孕措施、首次妊娠、已婚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对青少年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及咨询应作为一项计划生育门诊的重要工作。
流产,人工; 青少年; 妊娠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项补救措施,或是对患有并发症不适宜继续妊娠者而实施的治疗,但绝不是一种避孕方法。由于社会复杂性因素,实施人工流产术的女性越来越多。较早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 300万例人工流产女性,并且趋于年轻化、未婚妇女比例增高[1],随之而来的是相关的并发症增加[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计划生育门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术中青少年人群临床资料,以期为青少年生殖健康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计划生育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术的青少年人群:年龄15~<25岁;超声确诊宫内妊娠,要求终止妊娠。
1.2 方法 根据记录信息按年龄、学校在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婚姻状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的人工流产情况变化趋势比较 2010、2011、2012年青少年人工流产总数分别为386、402、394例:其中15~<20岁年龄段构成比呈增长趋势,2011、2012年该年龄段构成比与201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5岁年龄段是人工流产的主要人群,超过总人群1/3,但无明显增长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的青少年人工流产情况变化趋势比较[n(%)]
2.2 不同年龄段人工流产相关因素比较 15~<20岁年龄阶段共173例,20~<25岁年龄阶段共412例。其中,15~<20岁群体以学生为主,20~<25岁群体学生比例明显降低,2个年龄段学生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避孕措施包括正规避孕和非正规避孕,即明白在无生育要求情况下应采取避孕措施。15~<20岁群体对避孕知识明显缺乏,而20~<25岁群体了解避孕措施者不及半数,随着年龄增长其对采取避孕措施的了解增加,2个年龄段采取避孕措施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0岁群体多为首次妊娠,而20~<25岁群体半数以上妊娠次数超过1次,随年龄增长妊娠次数显著增加,2个年龄段妊娠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在 15~<20岁群体指事实婚姻,占4.62%,20~<25岁群体已婚者仅有约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人工流产相关因素比较[n(%)]
3 讨 论
人工流产指在妊娠3个月内采用人工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也称为早期人工流产。常用的方法有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钳刮人工流产术、药物人工流产术。虽然该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同样存在很多远期并发症,如月经紊乱、生殖器炎症、继发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此计划生育相关建议指出切实落实正规避孕措施是优生优育的基础。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性成熟的过程,目前尚未对青少年有一确切定义,WHO将10~<25岁年龄段人群定义为青少年,在我国共青团章程中,青少年泛指15~<30人群,而法律相关章程中,青少年指年满14~<25岁人群,本研究采用了后者的年龄界定。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和心理共同成长的过程,是逐渐成熟迈向成年人的阶段,此阶段在无正确生殖知识条件下接触无保障性行为,无疑对其身体及心理发展造成不必要性伤害,所以青少年人群的性教育及避孕知识普及尤为重要。
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年全球约有4 200万人工流产,其中5万人出现相关并发症[3]。我国每年至少有1 300万例人工流产,该数字在逐年增加。在社会多重因素作用下,青少年性行为发生越来越早,由此导致青少年人工流产率增加,2010年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岁以下女性人工流产率在10年间由4.49%增至10.15%[4]。而本研究结果显示,20岁以下人群的人工流产率于2010~2012年呈明显增加趋势,已超过15.00%。20~<25岁年龄段人群在总人群中比例无明显变化,但其已成为人工流产人群的一个主要年龄阶段,比例超过1/3,殷震惠等[5]研究也指出,中国人工流产年龄年轻化趋势明显,25岁以内妇女所占比例高达47.5%,另有频繁人工流产(3次或以上的人工流产)及间隔时间短的人工流产等特点。我国另一区域性青少年人工流产的统计学分析中也指出,青少年人工流产率呈上升趋势的同时低龄青少年(≤18岁)的人工流产率也明显增高,且重复人工流产率(>1次)显著上升[5]。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妊娠及其结局已成为社会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在社会文化及价值观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增高,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降低,成为公共卫生难题之一。WHO提出的指导意见中包括减少早婚、加强教育、提供性教育、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等。
我国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在本资料统计发现,20岁以下人群存在事实婚姻现象,即因未达法定结婚年龄尚未取得民政机构颁发的正式结婚证书,但已被当地民俗文化认可并在双方家庭中达成一致协议,确认二者存在婚姻关系。本研究资料显示,在该年龄阶段有避孕知识者比例低,有正确避孕知识者更少,甚至有些人群不知道需要采取避孕措施,因此,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帮助其合理计划妊娠,并提供有效避孕的信息及服务是降低意外妊娠的基本途径[3]。因该人群存在事实婚姻,故对该人群中的人工流产者提供流产后规范服务对于降低重复流产率及加强生殖健康尤为重要,该规范服务包括流产并发症的医疗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社区服务、流产后生殖健康服务等5个方面。
刘冰等[6]的调查显示,人工流产女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初、高中居多,且属于中低收入人群,缺乏避孕意识和避孕知识,从而导致未正确采用避孕措施或存在侥幸心理未采用避孕措施。本资料显示,20岁以下人工流产者非学生人群比例约占1/3,根据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年龄计算,即该人群中有1/3未接受更高层次教育;20<25岁人群非学生比例约占4/5,即该人群中大多数未接受高等教育,本统计资料与刘菁等[7]的调查结果相似。另有资料显示,某区域性青少年人工流产调查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者高达78.4%,在校学生比例低,约为1/5,约4/5为社会青少年[7]。我国目前广泛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减轻了手术痛苦性,降低了受术者对手术所造成的疼痛恐惧感,同时也淡化了受术者对人工流产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控制人工流产率。因此,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对于提高该人群对人工流产危害性的认识有重要意义,这也成为降低青少年人工流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与WHO提出的意见一致,同时也与社会整体素质发展有密切关系。
人工流产人群中,约有2/3是未婚女青年,绝大多数未婚女青年首次发生性行为时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8],Hindin等[9]指出,青少年的性行为是冲动和无计划性的,对于男性青少年的避孕教育也必不可少。有调查显示,未婚女青年避孕知识主要来源为书籍、报刊、网络或亲朋好友,通过医院获取仅占10.4%[10]。因此,计划生育门诊应遵循WHO指导意见,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告知女性人工流产的危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避孕观念,指导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美国一项调查显示,通过社会机构加强性教育、父母参与性教育,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由54%降至46%,在性行为中采取避孕措施率由5%增至9%,但形势依然严峻,在不能有效控制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的情况下,告知其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就成为降低妊娠率的主要方法[11]。基于我国目前国情,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家长应在注重学业、生活的同时重视与孩子的性知识沟通,全社会尤其是医疗及计划生育机构应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性健康知识。因此,开展对青少年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及咨询应作为计划生育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应积极扩展并鼓励男性伴侣参与,多形式、多渠道宣教,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发生率,加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保障。
[1]吴尚纯,邱红燕.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5):479-482.
[2]陶群,李波.未育妇女位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7):739-741.
[3]Shah I,Ahman E.Unsafe abortion:global and regional incidence trends,consequences and challenges[J].J Obstet Gynaecol Can,2009,31(12):1149-1158.
[4]张琳,蒋庆春.人工流产患者资料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4):62-63.
[5]殷震惠,杨华.天津市区及郊区20岁以下青少年人工流产情况调查[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31(6):452-454.
[6]刘冰,毛红芳,王海鸣.育龄妇女2999例人工流产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3):143-144.
[7]刘菁,骆华珍.306例人工流产的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52-153.
[8]吴乐贤,李娜.14366例人工流产妇女基本状况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1,22(3):179-180.
[9]Hindin MJ,Christiansen CS,Ferquson BJ.Setting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adolescent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3,91(1):10-18.
[10]安小霞,丁晓英,孙洁,等.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避孕行为、知识及需求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2C):504-505.
[1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Vital signs:teen pregnancy-United States,1991-2009[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1,60(13):414-42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25
B
1009-5519(2015)21-3276-03
2015-06-26)
何莎(1975-),女,重庆巴南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E-mail:362455077@qq.com。
王亚宁(E-mail:carol.fre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