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添活力
2015-07-12杨秀娟
杨秀娟
杨秀娟,教师,现居河北迁安。
信息技术多姿多彩的表现力和强大震撼力,将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的活灵活现,直观形象、生动动态的呈现方式,会产生奇特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语文课产生强大的内动力,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如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学生对当时的那段历史不是很了解,课本插图更不能让学生感受那段历史故事。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为人民服务》的有关图片资料,搜集有关张思德的生平、事迹材料,以及毛主席撰写这篇文章的有关史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特别是播放了张思德的视频片段,学生对这段历史和写作背景充分了解,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他们不仅了解了写作背景,同时对张思德的先进事迹感受很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学习热情很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如教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时,我体会到爬山虎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一脚一脚”容易产生误解,普遍理解成爬山虎也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教学时教师演示课前设计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爬满墙的过程,让学生边看演示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爬满墙的情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看教学课件演示,把平面而静止的语言文字,化为相对立体而富有动感的画面,重现了爬山虎怎么爬的过程,图文紧密结合,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爬山虎怎么爬的情景。教师随机引导点拨,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突破难点。
三、巧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都是经教育专家精挑细选来的,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不可能把每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展示给大家。过去只有老师的教学参考可以给老师提供有限的相关资料,学生很难了解每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互联网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网上检索、在线学习和在线交流拓宽知识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如在教学《鸟的天堂》 《麻雀》等课文时,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目标,搜索相关的资料和动画、视频信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设计练习,网上阅读,相互交流,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
四、巧用信息技术,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是非常方便,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是充分发挥语音室的作用,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二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讲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她手里一根根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火柴,跟着她快乐和失望,在他们心灵深处燃起了对小孩子的同情之情。这样的教学,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五、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增强感知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借助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接受信息和知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再现真实的场景,更加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如教学《黄果树听瀑》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果树瀑布的真实场景,再现人喧马啸、响遏行云、如雷轰鸣、訇然作响的气势,教师更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耳醉其声,心醉其情。用真实感悟来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声”壮和“形”美,以及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课件演示后,学生谈起自己的感受:我很陶醉!看到这气势磅礴的瀑布,听到那奔泻的水声,真是陶醉了……学生在这一幕幕优美的画面中同时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学的旋律美,沉浸在美的享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