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点滴谈
2015-07-12石建军
石建军
石建军,教师,现居甘肃临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已成为时下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以下就本人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谈谈个人见解:
一、目标确立,明确具体
1.每一篇课文无需都要体现“三维目标”。试想:如果每一课都按三个目标来完成,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有的只体现一或二目标就行,或知识,或能力,或情感,不做无病呻吟之举。
2.目标要具体,不可笼统。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是哪几个实词,或哪几个虚词,或哪几种特殊句式都要写清楚,切不可以“文言文常识”一言而蔽之。
3.目标分解科学合理。每一课时干什么要具体,要有效控制教学内容,两课时完成的坚决不要挤在一课时内完成,在一些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中,我们常见到因为要全面体现“目标”,结果把课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说它是第二课时吧,又不知道第一课时都干了些啥。
4.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每篇课文内容虽多,课时目标也不止一个,但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
二、充分阅读,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的前提是要充分让学生阅读文本,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尽量避免那种学生与文本只打了个照面,就开始直奔重点,就开始“超越文本”作“拓展性的阅读”,甚至脱离文本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对话的做法。
三、思路清晰,相机诱导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可以是一个精炼的板书设计,也可以是一个流水线式的过程安排。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教师思路清晰,课堂就会层次分明,学生学的就会轻松;如果教学思路清晰,教师就可以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就会有的放矢的针对重点,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相机诱导,也只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个人思维品质才会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启迪。
四、科学合理,处理教材
语文教学,或文本冗长,或短小精炼,或文句深奥,或明白如话,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
1.单元归类。可分为大、小单元教学,大是指把全套教材中相同题材的课文归为一类,按题材教学;小是指把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归为一类,列出一个相同的学习提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长文短教。尤其是一些长篇节选更应如此,与其把教师累死,不知有无效果,还不如择其一二,重点突破。
3.短文深教。文章短不一定内容浅,恰恰相反,“浓缩的大都是精品”,所以教师要多挖掘、深钻研,吃透吃准,且不可偷懒放过,或只知皮毛,留下无穷祸端。
五、多方结合,突出实效
无论怎样课改,学习都要落到实处,有效教学更应该体现其实效性。如果没有实际效果,有效就没有意义。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课堂教学应多方结合,突出实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1.结合其它学科知识教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其它学科知识,我们常说的文学之美,更多的就有力量之美、线条之美、形体之美等。尤其是历史、地理知识,常言道“文史不分家”,说得就是这个理。只有多方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既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拓宽学生的眼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考题考点教学
高考如果不变,那么教学的终端就应该落在考题考点上。新课程的实施,许多语文教师感觉到摸不着考题考点,不知道怎样去教语文。其实不然,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许多考题考点其实都隐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在上课时恰到好处的启发、引申、提问、练习,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3.结合写作方法教学
学文章就是为了写文章,精妙的词句、清晰的层次结构、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高深度主题的提炼,无一不是写作的需要,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上有意点拨,日积月累终将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