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思维 巧练作文
2015-07-12明平发
明平发
明平发,教师,现居湖北阳新。
我们知道,学生积累的信息只能是一堆作文原料,它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这种知识,只有在能力的指导下才会“活化”,而练则是中介,因为知识在训练中获得,技能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智力在训练中发展。对此,斯宾塞说得很形象:“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心智肌肉才有用。”那么如何活化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巧练作文呢?
1、整体规划,定序定格
作文教学,应以学段为单位,列出整体计划,循序渐进地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所谓循序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基础,根据学生作文实际来确定,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以高中为例,其序应受记叙、议论、说明的限制,理出一条知识线索,根据学年要求确定各学期的序和格。如立意与选材,布局谋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状物联想,应用说明,感想评论,论证方法,依序逐项入格,打好基础。
2、反复研读,解剖麻雀
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反复阅读,正是模仿借鉴的入门之法。其做法是,有重点地选取同题不同体裁的两三篇文章,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进行反复研读,比较异同,甚至不惜抄一两遍,全面解剖,做到烂熟于心。这样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体的基本模式就可以了然如心。
3、聚零为整,点面结合
所谓聚零为整,就是把各种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体,使之发挥整体效应。构思时,零散的材料是点,所要表达的中心是面,点面结合,可以建构华章。
4、以退为进,有放有收
一开始就想步调一致地进入预想的训练模式,势必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学生应深入了解,量体裁衣。对那些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不妨让他退一步再说,高中要求达不到,就从初中要求训练起,待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再作高要求。而对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则可采用有放有收的方法,以培养成功体验。所谓放,就是在某段时间内,只规定作文篇数,而不规定题目、内容、交作文本的时间,让他们放手作文。待上到一定台阶后,再收,使之进入原定的训练计划。
5、借用外物,激活灵思
学生迟钝的心智,一经触发,便闪现出耀眼的火花。借助外物,激活灵思,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流于空泛,描写不细致,不妨借助古诗加以引发。因为古诗写山画水,绘鸟描花,无一不表现诗人观察入微,写物肖形的功力。借助古诗,正是以古诗之形,启学生之智,让学生去体会,吸收消化,把别人借以表情达意的工具,变为自己感情流露的寄托,使自己那迟钝的灵思,与古代诗人的睿智相撞,碰撞出自己心灵闪烁的火花,从而达到提高观察和描写能力的目的。
6、常中求变,陈中求新
运用发散思维,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言他人未所言,是作文剔去平庸,独树一帜的妙法。平常事都常见,但能在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之处,于陈旧之中捕捉新信息,则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所在。如“校容校貌”一题,平常的思考便是栽花栽草,打扫卫生之类,这是常式。进一步思考,看哪些因素与题目有关呢?如果有,又该是怎样的地位呢?这样一深思,一篇超凡脱俗的作文便会飘然而至。
7、化朽为奇,点石成金
古人有“点石成金”之术,我们不妨借用其法,使作文生辉。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深藏着一些不起眼的琐事,平庸事,勾起回忆,不免嗤之以鼻。如果对那些材料稍作加工,就像利用破树根歪歪扭扭的自然之形加工后成为根雕艺术一样,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写出感人之作来。
8、互改互评,不断调控
开展“兵教兵”互改互评活动,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指出作文的得失,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能力的锻炼。学生从作文中吸收经验,进行小结,比较出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当然,在互改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提供优秀习作,让学生改有依据,写有范例。辅之以下水作文示范,再上台阶。不过,在使用这一做法时,还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不断调控,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