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融入城市,融入设计
2015-07-12李建伟
文·图 ◎ 李建伟
将生态融入城市,融入设计
文·图 ◎ 李建伟
整个地球已经伤痕累累,都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人类现在不只是在危害地球,同时在危害外部世界。人类走向月球,走向土星、火星,估计不久的将来人类会对其他的星球带来威胁。
而人类改变世界,往往最大的力量也是他的思想,有了思想意识以后,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才能提出好的想法,才能看到世界上最重要、最真实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人不是受了教育、学了专业就可以成为设计师。设计师最重要的感受自己的心灵,找到自己的感觉才能创造。
人类改变世界,可以改变得好,也可以改变得坏。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出了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预示着人类开始懂得要怎么样对待自然,怎么样看待自然。不是说造出了几个盆景,就懂得了自然。以前我们不懂自然,以前说的尊重自然,其实也没有。西方人直接破坏自然,我们是扭扭捏捏地破坏自然。
生态不仅是科学,更是美学
今天为什么谈自然,谈怎么样保护自然和尊重自然,是因为生态问题就摆在人们面前了。我们谈设计的生态,把生态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在设计中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设计师意识到每个人都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去实现生态目标。
很多人认为生态是一个科学的东西,设计师做设计,追求的是艺术,追求的是美,而生态给我们带来的是自然的、科学的东西,和设计好像不太有关。但生态同样是美的,很多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法和创造意图都能通过生态表达出来。
设计师要让生态融入设计,在设计每一个环节中,包括设计创意、任何细节都要想到怎么样体现生态。设计首先应该是生态的,然后才是美的。
前面已经说了,工业文明最辉煌的时代可能也就是今天这个时代。人类文明还会有更多的发展,但是我们一路走来,今天的工业文明已经非常辉煌了,生态文明却处于最黑暗的时代。人类用生态的代价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奇迹,这是很大的反差,值得思考。
做生态保护首先就要认识生态。作为一名好的景观设计师,到一个场地首先要看这个地方有什么资源,现状条件是什么样的,什么东西可以利用、可以发扬光大,什么需要恢复,什么需要保护,这是设计师认识生态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我们所做的设计必须和所有的生态元素紧紧吻合,怎样让植物生长得好,鸟类有栖息的场所等等。
第三个层次,在生态和艺术的道路上,设计师要走得更远一点,不要把生态只当成一个科学,生态同样可以是艺术的。
案例:神州半岛的生态设计
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案,希望给大家得到一些实际的东西。怎么样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生态,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神州半岛是海南的一个半岛,这个岛屿已经被破坏得很厉害。最早是郁郁葱葱的,全是森林。现在因为开发建设,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混凝土和裸露的沙子。甲方希望我们去做一个全新的景观梳理。改变半岛的状况是我们设计的主要目的。
场地的周边是山地,是大海,岛屿中间本身的生态应该是一片森林,虽然说现在森林不存在了,但是我们希望恢复森林景观。我们提出把山、水、林结合的设计理念。
岛屿的东边是一条内海,内海边缘有非常美丽的红树林。红树林是国家保护的植物,对于维系海洋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在中间建一条榕树林景观带,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气候的作用。沿海是一个沙丘的椰林带,沙丘看起来没有太多的景观和生态意义,其实对于整个海洋生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的海洋动物,包括海龟、螃蟹都是在沙子里繁衍后代的,沙丘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景观带。
这是三个主要的理念,融合起来组成神州半岛未来要做的生态恢复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景观体系,有海洋,以岛屿为中心,辐射到滨海的海岛,每一个海岛都有其景观特色,和海洋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椰林景观带,延伸到对面的森林。那里有很多人类活动,人们的居住、旅游、度假都在这个森林里实现,和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红树林生态保护带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除了有优美的树和水以外,还有很好的生物资源,包括鸟类、鱼类。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为休闲、度假创造很好的景观效应。野性是设计师要挖掘的景观元素。景观设计有时候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要做什么。林中也可以做很多有创意的东西。主要的目的是想在保护的基础上,同时能够吸引候鸟,使鱼类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也可以创造一些水上的旅游、观光。
设计中也融进了很多游戏,也有一些休闲的内容,可以在森林带里创造很好的栖息条件,也为人类提供很好的休息场所,比如歌舞、展览、户外拓展等等。生态的东西也是可以艺术的,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
我们看看榕树林的景观带,建立一个榕树林的生态系统,目的就是保护和恢复这里的生态,同时能够提供清凉优雅、让人能够休憩的场所。在中央景观带里,希望把居住区的开发和中央公园紧密地融为一体,所有的地块都融入了森林的概念,让人进入家庭就像穿过了一片大森林。
这里的沙丘可以说是我看到的最漂亮、最优美的沙丘,早上起来到海滩上走,到处都是小螃蟹。当你看到这么多的生物在这里生长繁衍,觉得这是你的责任一定要好好地呵护。我们要保护好沙丘,创建立体的、起伏的、有层次的沙丘形态。
我们还规划了一片森林。森林除了为鸟类服务,度假的人们也可以享受。在这片大森林里,可以创造生态景观的素材太多了。如果说我们把这里的生态做好了,把鸟引来了,人会高兴,鸟也会高兴。
建立这样人和自然真正相互依托、和谐的生活在一起的环境,这是我们今天的景观设计师伟大的目标。
走出设计的框框
有两件事一直让笔者很难放下:其一是中国的河道景观的建设,目前仍然是水利部门主导;其二是道路景观还是交通部门说了算。中国目前基本上有河流的城市都在做河道规划,似乎水利部门唯一的做法就是修堤,做护岸。把所有的河流都做成泄洪沟,然后做些混凝土的亲水平台等七七八八的滨河设施。没有人问一问这条河想要什么,里面的鱼怎么活?更没有考虑它对城市和子孙后代有什么影响。
道路设计,如果没有景观设计师的参与,那注定会是一条只为汽车服务的路。道路工程师们普遍分不清游览路和交通路的区别,更谈不上景观路要怎样选线造型。所以中国的道路都很千篇一律!
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设计管理太落后。大家基本上还是各管各的,没有沟通。所谓隔行如隔山!每个人的知识面都窄得要命,还一个劲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利局的人说“你不听我的,将来城市被淹了,你负责啊?”一句话把市长都吓懵了!所以大家都把河流修直,把驳岸打上水泥。常常有甲方来找我们做道路景观,说是我们要打造一条景观大道。目前路面已经完成,很壮观,双向八车道!道路工程师给留了一条1.5米的中央绿化带。以为景观设计师是神吗?这样的道路基本上就只能做成汽车景观道!
景观设计要引入一个“综合设计”的概念,应该融入建筑、规划、交通、桥梁、水利、电力等行业中去,进行合理开发。我们今天的城市化进程太快了,如果我们不静下心来认识我们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就会犯更多的错误。在国外,景观设计师加盟市政设计院、水电设计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在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景观设计之前,一般都会征求土壤、水利、生态等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但中国河流、道路都还是分项设计。这是很危险的,也是出不了好作品的主要原因。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地域文化、脉络、生活方式、气候条件等属性;每一个场地有它的场地特征、生命特色。我们在建设生态型项目的同时,最需要有一个综合协调的观念和机制,才能有效发挥各专业的长处,把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和理想一起倾注到项目当中去。
如今已经进入景观设计行业的转折点,设计师必须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尽可能占用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景观。
李建伟 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EDSA Orient及东方艾地(ID)总裁兼首席设计师。1995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景观艺术硕士学位,1996年加入美国EDSA,2006年回国,带领EDSA Orient团队打造出亚洲景观设计行业的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