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海洋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2015-07-12

2015年39期
关键词:管理决策海洋管理

杨 锐

伴随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总量和种类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继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正在重新定义社会管理与国家战略决策、企业管理决策、组织业务流程、个人决策的过程和方式。而当前海洋管理模式在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洋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都遭遇困境,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顺应技术变革的潮流、实现海洋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了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1.大数据的内涵与价值

1.1 大数据的内涵

人类社会数据的产生方式大致经历了运营式系统、用户原创内容和感知式系统三个阶段,数据产生的总量、来源、内容不断扩展,并且数据的产生更加地主动化和自动化。大数据的概念正是从“海量数据”和“超大规模数据”发展演变而来的,但与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不同,大数据在数据规模、数据多样性和复杂性和数据产生高速性等方面都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形态,也超越了现有的数据处理技术,因而必将改变数据管理方式和数据思维[1]。

1.1.1 规模性

顾名思义,大数据首要的特点在于其“大”,即巨大的数据体量。大数据的“大”来源于互联网丰富的用户原创内容以及遍布各地的感知式系统,数据产生的主动性和自动性大大增强。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数据产生,数据总量处于动态增长的状态当中。

1.1.2 多样性

大数据在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存储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首先,大数据的规模性来自于数据产生方式的多元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作为数据源的不断拓展直接导致了数据规模几何级数级的增长。其次,数据产生方式多元化必然促使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为主的数据类型转变为结构化、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三者的糅合,数据类型实现多样化。再次,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必然要求实现数据存储方式的多样化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1.1.3 高速性

大数据之所以“大”,除了其产生方式多样化之外,其极高的产生速度和频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数据产生的高速性必然要求数据处理的高速性,只有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才能充分挖掘数据所蕴涵的时间价值。

1.1.4 价值稀缺性

一般而言,数据价值密度的高低同数据量大小成反比。大数据体量巨大会导致其价值密度的降低,数据之间建立因果联系、从事相关性研究从而挖掘数据价值的困难度大大提升。

1.2 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一方面为人们获得新认知、创造新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因其体量巨大、多元异构、价值获取难度大等特性为公共管理创造了更为复杂的环境。信息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世界的重要载体,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则是体现了人类对于信息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和管理,这不仅是对原有管理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还将促进新的社会文化认知。大数据管理促使管理理论与实践范式向“数据+模型+分析”转变,管理理论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决策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发展阶段后,以数据为中心、计算为手段的管理新范式正在逐步颠覆传统的管理模式。大数据管理使得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和客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的多元整合提供了平台和媒介,进而改变了管理决策流程和管理思维,突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环境,社会认知的基础将发生改变,寻求因果关系的重要性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相关关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都将会因此而改变。

2.当前海洋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

2.1 当前海洋管理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全球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占全球国民经济总值近20%,增长率也远超同期GDP,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海洋经济也长期保持20%的增长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与此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衰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困境,现有的海洋管理理念及实践正遭受严峻的考验。

2.1.1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承受较大的压力,近海海域水质下降,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生物环境质量大幅下降,海洋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海海洋环境不断恶化;一些海洋生态类型和生态系统因环境污染受到严重破坏,不断衰退甚至瓦解,其中相当一部分生态破坏是不可逆转的[2]。

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凸显了海洋管理主体对包括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在内的海洋管理客体及其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入、科学,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一方面,海洋管理主体对海洋生态资源的基础调查工作不足,没能建立相应的海洋生态资源数据库,对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的计算,对海洋经济发展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缺乏科学的预测和有效地控制。同时,海洋管理主体对海洋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尚未建立,使得海洋生态环境的实施监测、海洋环境灾害预警预报较难实现。另一方面,对于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尚显不足,对海洋资源、环境及其生态系统内部的一系列相关关系把握不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海洋管理缺乏科学的目标体系和方式方法,管理效率亟待提升。只有建立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和科学认知基础之上,海洋经济发展才能逐步走出资源衰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困境。

2.1.2 管理理念及实践问题

针对海洋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和海洋组织都进行了海洋管理理念及体制的变革,诞生了行业部门管理、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管理理念、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兴海、海洋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海洋区域管理等众多管理理念。虽然海洋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海洋管理面临的困境依旧,新的海洋管理理念缺乏可执行的基础和平台,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和提高海洋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海洋管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就我国而言,首先是海洋管理涉及管理主体较多,海洋管理队伍庞大,部分职能交叉重叠,管理权限不明、职责不清,中央和地方及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同时,相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海洋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群众行使海洋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海洋管理决策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其次是海洋管理缺乏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和系统、科学的目标体系,致使海洋管理在实践中片面注重经济发展目标,忽视了海洋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海洋管理目标内含的价值冲突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和调和。再次是海洋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海洋立法工作严重滞后,难以满足海洋管理实践的需要。当前海洋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凸显了海洋管理自身科学性不够、效率较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从大数据中得到新的启发。

2.2 海洋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

2.2.1 突破管理客体边界

当前海洋管理实践中,海洋管理主体复杂性、单一性、利益诉求多样性等特征以及碎片化、解构式的职能管理都严重割裂了海洋及其管理的整体性[3]。而海洋的流动性特征表明,海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有不断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划边界,才能实现对海洋的有效管理。由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区域管理等管理理念应运而生,这些管理理念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对海洋整体性规律的把握之上,基于海洋生态系统,重新确立海洋管理客体的边界,实现对海洋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

2.2.2 突破管理主体边界

海洋管理客体的整体性规律也促使海洋管理主体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融合和协调。一方面,要突破原有的行业部门管理的边界,通过联席会议等制度改变原有海洋管理主体碎片化、解构式的职能管理;另一方面,要为相关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个人参与海洋管理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努力实现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联动,改变海洋管理主体单一的局面。

2.2.3 突破管理手段边界

海洋管理因其涉及范围较广以及客体的复杂多变,必然要求其法律政策体系完整和一致。传统海洋管理中存在的“法出多门”、法规政策不协调、缺少统一的国家海洋政策等问题都表明海洋管理手段的结构性缺陷明显。因此要不断突破各种单项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边界,建立完整、一致的海洋管理法律政策体系。

3.大数据时代海洋管理模式的创新

大数据可以极大地缓解海洋管理实践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为海洋管理主、客体和法律政策体系的多元整合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平台。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海洋管理要革新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海洋管理的大数据,逐步形成“数据+模型+分析”的管理范式,从而实现海洋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实现向数据管理理念的转变

大数据背景下海洋管理首先要实现向“数据+模型+分析”范式的改变,逐步形成“以数据为中心,以计算为手段”的管理新范式。大数据为海洋管理系统等复杂管理系统的模型构建与分析,以及优化策略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引入,公共政策分析相关学科将得以突破原有边界,应对更复杂的科学问题。将数据挖掘、社会计算与传统公共政策过程中经济学、社会学方法融合,将极大地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方法论,从而更好地应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复杂公共政策问题[4]。一方面,大数据有助于对海洋管理主客体形成系统、科学的认知,从而准确把握海洋管理主客体之间及内部的影响机理;另一方面,大数据可以为管理主体、法律政策体系的多元整合提供科学的平台,为海洋管理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成为评价海洋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

3.2 建立科学的海洋管理目标体系

海洋管理目标从时间轴上可以分为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但从横向来看都是由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生态等子目标构成的多目标系统。借助大数据,首先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目标的量化,可以清晰的预测海洋经济发展总量、发展速度、各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社会发展情况、海洋生态资源保有量、海洋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清晰、可量化的海洋管理指标是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的基础。其次,要将海洋管理各子目标进行排序,确立海洋管理总目标及各分目标,构建科学的海洋管理目标体系。海洋管理目标一般包含海洋经济发展子目标、海洋社会发展子目标和海洋生态环境子目标三大类,海洋管理目标背后的价值导向是多元的,对海洋管理子目标排序的过程实质是缓解海洋管理目标内在价值冲突的过程,只有处理好它们的矛盾冲突,海洋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制定可执行的方案。将海洋管理总目标及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之后,要细化到每一个具体指标上,制定可执行的方案,从而将海洋管理目标层层落实。

3.3 优化海洋管理决策结构和流程

当前的海洋管理决策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海洋、渔业、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相关社会团体、企业、高校、智库、公民等在海洋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还很小,海洋管理决策结构和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就政府部门而言,要推进大部制改革,不断融合海洋管理相关部门,促进海洋管理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并以此为平台促进海洋管理效率的提升。就社会团体、企业、公民而言,作为海洋管理大数据的重要来源,要鼓励他们在海洋经济、海洋环保等数据库的建设和大数据的共享中贡献力量,同时凭借其在海洋相关领域的专业优势,形成科学的海洋管理政策提案,为政府部门献计献策。在大数据背景下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和智库的“智囊”作用,大数据使得海洋管理实践中对数据的处理、建模、分析、挖掘变得十分重要,对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否科学直接影响了数据价值的大小和决策依据的正确与否,最终将影响海洋管理决策本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高校、智库等机构在未来的海洋管理决策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大数据也将充分发挥其在海洋管理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同时,凭借大数据平台推动多元主体全程参与政策问题的形成与分析、政策的执行、反馈和评估,持续优化海洋管理决策流程。

3.4 构建完善协调的法律政策体系

海洋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协调的海洋法律政策体系作保障。而当前海洋管理中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海洋管理工作的进行。只有完善、协调、自洽的海洋法律政策体系,才能服务于海洋管理战略、战术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大数据背景下,借助不断优化的海洋管理决策流程,任何一项涉海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和反馈情况都可以进入海洋管理的大数据,单项政策的执行和反馈情况就能以量化的形式得到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凭借海洋管理大数据平台,可以建立一套海洋法律政策体系的评价指标,不断提高海洋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协同度,从而推动海洋法律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优化。

3.5 加强海洋管理大数据基础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加强海洋管理大数据的基础建设,首先是要将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洋管理多元主体、海洋管理内外部环境、海洋法律政策的执行过程和实施效果等纳入到大数据的数据源中,充分发挥大数据规模性、多样性以及高速性的优势。这就要求加强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资源调查,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库,依靠卫星、互联网、海洋环境信息平台等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了解;加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工作,建立海洋经济数据库,了解各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发展速度以及涉海企业、居民的状况,全面把握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其次,建立海洋管理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机制,不断挖掘海洋管理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大数据因其多元异构、价值密度低等特征也为海洋管理创造了更为复杂的环境,通过对相关企业、社会团体、公民、高校以及智库等的数据开放与共享,推动相关主体不断挖掘大数据的内涵价值,做出最优的决策,从而推动海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01:146-169.

[2]鹿守本,宋增华.当代海洋管理理念革新发展及影响[J].太平洋学报,2011,10:1-10

[3]孙金波.整体性:基于我国海洋环境管理的视角[J].温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3:21-28

[4]徐宗本,冯芷艳,郭迅华等.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前沿课题 [J].管理世界,2014,(11):158.

猜你喜欢

管理决策海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关于大数据与政府公共管理决策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