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5-07-12齐鹏飞
齐鹏飞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学科对于学习的方法有所差异,因此,选用什么样的方法必须首先考虑大学生独特的特征和本学科的特点。
一、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及社会特征
1.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特征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18-24岁之间.从生理发育上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二是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皮层的兴奋提高,抑制机能增强,精力旺盛。
2.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由于生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首先,感知水平提高,这有助于发展观察事物的能力;其次各种认知心理特征得到发展,如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都有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远大动机逐步确立,理想和信念逐步巩固,性格基本形成。但是,由于经济没有完全独立,成人感尚未形成,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常会产生幼稚与片面的认知行为,心理动荡比较明显。[1]
3.高校大学生的社会特征
当前,高校学生问题较多,价值观与价值冲突。高校学生生活在高文化人群中,接受大量信息的影响,一般说,每个人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内容、层次上不同的价值观。头脑中的价值观冲突比社会上其他同龄人要强烈的多,苦恼也多。比如学习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师生关系问题、课程选择问题、毕业去向问题、职业岗位选择问题、社会约束与发展个性问题,等等。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与价值冲突的问题,应该是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应当使他们掌握、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2]
哲学同自然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都是人类主动认识世界、获得世界知识的科学实践活动。认识实践活动是哲学具有的一般本质。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大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
(1)加强学习目的、意义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名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由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要教育当代大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对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考入大学再也不是进入就业的“保险箱”,今后只有学到了真是本来和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
(2)提高教师讲课的艺术和水平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水平高的老师讲课,对他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听学生说:“某某学科老师讲得好,所以我喜欢这科。”为此,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教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和艺术,要用生动的语言、新颖的知识、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录像、电影,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做讲演等方式,来维持学生的兴趣。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根本原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是要认真看书学习,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二是要从客观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
毛泽东曾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参加的主要实践活动形式是不同的。学习活动是贯穿于人一生的实践活动。人为了生存,为了从事生产和社会交往就需要学习。[4]
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过程,既是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觉实践的过程。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坚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学习和工作和生活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本质;把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大家在实践中领悟它的实质,更好地为家庭创造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树立爱国主义观
爱国就是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在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党的关系上,要求个人利益服务党的利益,要以国家利益为第一生;第二,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抱的态度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中华全民族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任务,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想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的历史重任,首先必须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应当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的思想情操、审美观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自觉的守法精神,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爱岗敬业,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为人民作贡献,为社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到: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守法律、爱祖国、乐敬业、重诚信。
树立属于新时代精神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涌动的青春携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信仰昂首前行,无所畏惧,这样情况下树立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真正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导向。
[1]李朝辉、宋立华.高等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6
[2]肖前、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3]刘国权、孙崇勇.高等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6
[4]李朝辉、宋立华.高等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6
[5]肖前、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6]刘国权、孙崇勇.高等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6
[7]李朝辉、宋立华.高等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