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伦理视角下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2015-07-12杜美庆

2015年39期
关键词:公信力伦理政府

杜美庆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教育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党和政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许多让人民群众不满的行为也随之增长,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所以树立公共伦理的价值观念,提升政府公信力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公共伦理视角研究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意义

与从政治、经济、体制与职能转变等建设公信力不同,从公共伦理视角出发建设政府公信力因其软约束和信念的精神力量使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和长远发展的优势,更好实现政府治理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效统一和融合。

(一)增强政府合法性的根基,有效实现和谐社会治理

政府公信力一旦获得就是政府的一种资源,会发挥出其权威性、影响力和感召力,政府公信力形成离不开政府能力的建设,而政府能力建设与公共伦理密切相关,有公共伦理精神的政府才会更好的发挥公仆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政、廉政、善政,坚守法治和公正原则,乐于奉献,为民谋利,实现公共利益至上的目标。

(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

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资源和能力,会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共伦理作为一种思想基础也会对市场经济发挥反作用力。一方面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必然伴随着政府能力和形象的提升以及民心的获得,其根源在于政府公共伦理精神的确立,能公正的行使公权力,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要,实现与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了政府与市场的越位、缺位和错位,自然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激发政府责任感和自豪感,营造良好的社会的道德氛围

随着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伦理行为标准模糊的现象,新旧伦理观念的冲突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和衔接,使大部分人发生信仰危机。通过公共伦理的重塑,重新确立伦理标准,解放思想,规范好政府行为会使政府公信力在公共伦理的指引下得以提升,同时,在政府主导作用下的榜样作用也大力提升了社会的道德氛围。

(四)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的生命线在于公平正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公共伦理的参与作用,有公共伦理精神参与的法治建设则会更好统筹社会力量规范社会行为,建立良法,实现善治;减少立法中的部门化倾向、不公正、公共利益不能实现等弊端,更好的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真正获得政府的公信力。

二、公共伦理视角下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20世纪末期以来,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遭遇“信任危机”,导致政府信用骤降,公信力被严重削弱。政府公信力弱化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化趋势,在这种世界大背景下,我国作为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中的发展中国家,更应采取积极措施基于公共伦理视角阻止公信力弱化的问题。

(一)明晰价值理念

要加强公民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尊重人权,与时俱进的在治理现代化背景的发展中明晰公共伦理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要求我们首先要形成自身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道德自律意识,觉地遵从内心信念的指引,自身的行为不偏离公共性这一根本;其次要注重人权意识、坚定执政为民的理念,这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和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政府获得公信力的源泉。

(二)注重制度行为的公正性

伦理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需要法律制度等硬约束的配合,将文化建设与法律制度的完善相结合,这种强制作用有助于形成一种行为习惯,保证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政府制度信用的提升,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共同作用,提升政府公信力,包含了一种责任政府和效率政府的形成,会自觉负责的对发展进步中的伦理成果进行固定,进一步使之制度化,逐渐促进制度规范的完善发展,更好的实现治理现代化所要求的法治政府,更好的规范政府和公民行为,公开透明,彰显正义。制度行为公正是与公共伦理精神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伦理精神会形成制度行为的补充和保障,而制度行为的发展会为公共伦理精神的发育和成长提供支持和实践验证。制度行为公正总体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公务员进入机制,科学完善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是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三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合理安排社会基本机构。

(三)注重文武之道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把握公共伦理精神的形成进而实现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的整个过程也需宽严结合,既要有文化等方面的陶冶升华也要有制约机制的科学建立,从潜移默化和规则制定实施中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实现对健康正确公共伦理信念培养,更好的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总体来说要做到:一是营造有利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社会伦理环境,二是加强宣传,发挥榜样的力量。三是丰富公民的参与渠道,形成权力制约力量。四是制定多层次的责任追究机制,不仅包括行政责任,还要有道德责任。五是要建立科学公正的伦理制约机制。

三、结束语

国无信不立,政府公信力对一个国家社会的良序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关系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基于公共伦理角度下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更是时代留给我们的艰巨任务,他需要不仅我们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理想信念,更需要我们从行政个体到行政组织以至我们所有国民的共同努力!正如郑也夫先生所言:“国家没有丝毫的力量去创造信任,却拥有足够的力量摧毁社会中的信任。一个社会中流行的信任是其伟大历史和传统的恩惠,它的形成就是该民族的文明史。它的消失是缓慢的,但失去了想要找回来,却需要几代人的时间,需要一个世纪的光阴。”

[1]谢治菊.公共伦理:概念辨析、价值取向、时代精神 [J].天府新论,2011.

[2]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53-354.

[3]郭夏娟.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8-24.

[4]薄贵利.十大因素影响政府公信力[N].人民日报,2008-11-05.

[5]郭俊,曾伟.公共伦理视角下的中国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 [J].改革研究,2012,(7).

猜你喜欢

公信力伦理政府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