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7-12谢玉茹
谢玉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20-01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最大内驱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以导引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以便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利用分苹果引入新课。在讲解中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苹果数量。“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跃跃欲试的状态了。这时,我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苹果,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个苹果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二、情境激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模特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1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6、9.92、9.97、9.83、9.85。
我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想要自己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7是最高分,9.83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三、设疑激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学习的向导,只有不断地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失误的警醒,又不断地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发展。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的前后联系,在设疑质疑中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乐趣,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四、以动导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赘摺U庵执佣植僮鞯接镅孕鹗觯佑镅孕鹗龅焦降牡贸觯褪怯芍惫鄣匠橄蟆⒂删咛宓礁爬ǖ墓獭T谡庵钟薪淌χ傅枷碌氖导疃校帜圆⒂茫⑾趾徒饩隽耸侍猓斡肓嘶袢≈兜娜蹋У没⒅鞫⒌搅颂角笾兜睦秩ぁ?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真正寓教于“趣”,使学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