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独立学院毕业生感恩认知现状研究
2015-07-12杨会战肖莉琴
杨会战 肖莉琴
摘 要 大学生感恩认知的水平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独立学院毕业大学生感恩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三个维度之间,总体水平较好,同时各维度之间存在差距。针对各维度间的差异现象,本文试图从以上所述的三个维度分析其内在原由,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感恩意识 感恩情绪 感恩行为 大学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02-03
一、感恩是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课
感恩是中国儒家哲学的精神内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洗礼,与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立德树人等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一脉相承。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振兴中华,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截至2013年底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468.07万人,[1]是一支庞大的希望之队伍。党和国家一直都很关心这支队伍的培养,于2015年1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并举办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班,[2]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很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为人处事处世的基本之道,只有懂感恩、会感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在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有了精神保障,因此,感恩是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课。
二、珠三角独立学院毕业生感恩认知的现状分析
(一)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生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珠三角地区的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为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的感恩现状,采用自编的《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题目,含感恩认知、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三个维度,其中感恩认知维度下5个题目,感恩情绪维度下5个题目,感恩行为维度下5个题目。问卷从 “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被试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越高,说明感恩心理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研究小组于2014年9月-11月在珠三角地区访谈部分独立学院该方面有一定建树的教师,对学生发放电子问卷,让学生进行问卷的填写。问卷共填写了650份,剔除无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6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2.3%,达到社会问卷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2.珠三角独立学院填写问卷大学毕业生基本情况分析
表1 填写问卷毕业生性别结构表
从表1中数据显示,此次填写问卷对象的情况是,男性频数为210,占总人数的35.0%,女性频数为210,占总人数的65.0%。此数据反映了在支持本研究工作方面,女生的支持力度要明显高于男生;反映女生对感恩的兴趣和态度相较于男生要稍显强烈;从心理学来讲,反映女生比男生感性些。这可能与社会对性别期待不同有关,社会期待男性表现出坚强刚毅,女性表现出温柔体贴。[3]
表2 填写问卷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表
由表2数据可知,在填写问卷的毕业生总计600人,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60.0%不是独生子女,40%是独生子女。从本调查的数据来推断,非独生子女对感恩的关注度要稍高于独生子女。在生源地方面,63.3%的学生的生源地是城镇,36.7%的学生的生源地是农村,由此可假想在感恩教育、感恩环境、家庭教育方面生源地是城镇的学生要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在受资助方面,受过资助的学生占26.7%,未受过资助的学生占73.3%,反映多数学生未受外界资助,但在对感恩的认知方面,未受资助的学生不比受资助过学生的比例低,反而出现高于的现象,说明我国在感恩宣传和感恩环境营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科专业方面,理科类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38.3%,其次是工科,为28.3%,然后是艺术体育和文科类学生均为16.7%。从所调查的学科专业来看,各科在比例上相差不大,当然不排除学科不同对学生个性塑造的差异问题存在。
表3 填写问卷毕业生家长和教养方式情况表
根据表3数据可知,填写问卷毕业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是,父亲中,比例最高的是初中占38.3%,其次是高中占28.4%,然后是本科占20.0%,小学及以下占10.0%,硕士及以上占3.3%;母亲中,比例最高的是初中占43.4%,其次是高中占30.0%,然后是小学及以下占18.3%,本科占8.3%,硕士及以上是无。从中可以看出,填写问卷毕业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高中居多,父亲中本科和研究生两类的教育程度的比例要高于母亲,当然,受教育程度不能直接体现家庭教育的好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长对感恩的认知深度,从而影响其在家庭中对孩子的直接感恩教育和间接行为影响。
从家庭教养方式方面看,63.3%是民主式,20.0%是权威式,16.7%是放任式。由表3的数据显示,民主式是大多数家庭的教养方式,但放任式的教养方式所占比例稍微偏高,因为孩子的教育需要合理的引导,不能随意放纵。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是孩子形成准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土壤。
(二)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对感恩的总体认知分析
表4 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总体认知情况表
根据表4可知,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的总体认知平均分为4.25,具体的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在4. 05至4.54之间,即感恩认知平均得分4.54,感恩情绪平均得分4.17,感恩行为平均得分4.05。由此分析得出,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的总体水平较好,与参阅的文献资料中研究结果趋向一致。
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在感恩认知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最高,为4.54;在感恩情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次之,为4.17;感恩行为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最低,为4.05。表明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对感恩的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在感恩认知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最高,反映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对感恩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意识到感恩是一种美德,是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在感恩情感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次之,说明毕业生内心实有饱含感恩之情。在感恩行为维度上,在现实行动上,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克服一定的困难,做出努力和个人利益的博弈,因此,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在感恩行为上的得分相对偏低。
(三)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意识分析
感恩意识指大学毕业生对感恩价值、重要性评价以及表达感恩的期待和愿望倾向。[4]
表5 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意识情况表
从表5数据可知,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对感恩意识维度的认知总体差别不大,但在往下细分为具体的宏观层面(平均得分为4.70、4.19)和微观层面,表现为对微观层面(平均得分为4.84、4.63、4.36)的感恩意识认知高于宏观层面的感恩认知,即在感恩意识上普遍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感恩意识水平较高。
(四)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情绪分析
感恩情绪指伴随感恩认知过程产生的情绪体验。[4]
表6 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情绪情况表
由表6数据显示可知,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情绪维度上的认知总体情况较好。对感恩情绪维度的下一级指标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对个人日常生活圈内指标的认知强于其他领域指标,如平均得分为3.92明显低于其他日常生活圈内指标的平均得分。
(五)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行为分析
感恩行为是人们受到外界恩惠和帮助后,倾向于把感恩意识和感恩情绪反馈给外界的行为转化过程。[4]
表7 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行为情况表
行为是需要人去现实中付诸实践,此中涉及到个人利益的分配、人力成本、资源成本、关系成本等成本的消耗,需要付出个人努力和克服一定的困难。由表7和表4中的数据显示,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行为维度的平均得分与感恩意识、感恩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相比,是略偏低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将感恩活动付诸于行为的水平是以后要努力的着眼点。从表7中还可看出,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行为根据时间的长短、亲密关系程度的不同,感恩行为水平存在差异。
三、分析与建议
(一)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认知的症结分析
根据所述分析,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认知的总体水平较好,同时在感恩意识、感恩情绪、感恩行为三个维度上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对感恩意识的认知水平最高,感恩情绪的认知水平次之、感恩行为的认知水平相对最低。上述差异表现为: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在独生子女上,非独生子女多于独生子女;在生源地上,城镇多于农村;在感恩意识方面,身边的微观层面的人和事的感恩意识认知水平高于宏观层面;在感恩情绪方面,日常生活圈内的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在感恩行为上,亲密关系强和时间近的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基于以上现象,认为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需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大学毕业生感恩教育工作,即增强感恩意识、培养感恩情绪、强化感恩行为。
(二)提升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感恩认知水平的建议
1.制度先行,从学校顶层设计层面予以制度保障。将大学毕业生感恩教育与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提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地位,形成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的双管齐下景象。
2.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引进和培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强化个人魅力,为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3.新常态下,保持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将感恩教育活动在大学毕业生中的开展向度、广度、深度、程度、范围、频度等稳步提升,从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氛围的熏陶。举行校园感恩教育宣讲会,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4.树榜样,规范奖励机制。在大学毕业生中善于树立班上、年级、学校、校友、社会等的感恩榜样,让学生体验到感恩就在身边,进而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行为和习惯。对好人好事要予以鼓励和宣传,规范奖励机制,使其超有利于发展大学生感恩的方向逐步发展。
5.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志愿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毕业生感恩班会,进行感恩故事与案例的主题班会,尤其是在国内外与感恩有关的节日前,不断提醒和教育大学生感恩。制作感恩宣传小册子、书签,发放给学生。利用班级活动,组织感恩类的志愿者活动,用实践来进行大学毕业生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
[2]教育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502/183984.html
[3]Baumgarten-Tramer F.“Gratefulness”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J. Genet. Psychol.,1938,(53):53- 66.
[4]蒲清平.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现状及培养对策——以重庆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5):109-112.
基金项目:
2014年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课题:珠三角独立学院学生感恩心理及感恩教育调查研究(课题编号:LX2014Y057)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