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篆刻教学的几点随想

2015-07-12彭育龙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421008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篆书篆刻书法

彭育龙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421008)

关于篆刻教学的几点随想

彭育龙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421008)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所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尤显重要。篆刻做为中国艺术的重要一部分,如今高校教育逐渐普及,学生能上大学的数量也越来越大,面临人数基数大、时间有限以及课程设置的性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篆刻教学存在诸多教学效果问题和教学方式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以下将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所得出的几点想法。

篆刻;教学;随想

一、时间的安排问题

如今普通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化,尤其是对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类型多倾向于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所以课程门类多,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大部分综合院校对篆刻课程的安排都是浅尝辄止,这与课程时间、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安排、学生的专业性质及个人兴趣都有关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的教授篆刻,学生也不能深入的学习篆刻。在本人执教的院校教学中,篆刻教学的时间为两周时间段(24课时),在这样的时间安排下,很难充分挖掘学生对篆刻学习的潜力与兴趣,同时也不能以的系统讲解欣赏为主要内容,而是要以足够的动手练习为主。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通常开始上课时就简要的教授篆刻的基本刻法及布局的规律,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逐一讲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也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六个上午的课时能让学生初步的学习到篆刻的基本技法,能可出个人常用的姓名章,个别学生能进行基本的独立创作,有一定的布局意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刚上手就结课,对篆刻的艺术认知水平不高、对篆刻风格及历史沿革认识不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多学生结课后仍然不能独立进行后续的学习,时间一长,毕业后还是不懂篆刻,常常有学生在毕业后还打电话问笔者有关书法篆刻的知识 。根据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笔者有几点关于时间调整的构想:首先是可适当延长阶段课程的时间,由原来的两周时间段延长到四周,这样的安排是绝对有可能的,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公共基础课减少很多,这些时间可以适当加以利用,来延长篆刻课程的课时,相对舒缓学生学习的压力,有利于能更加充分系统讲解篆刻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古代篆刻与现代篆刻知识多一些理解与认识;也可以由原来两周(六个上午课时)后,接着往后每隔一周(一个上午课时)上一次课,这样的上课主要是来检查学生篆刻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的讲解与点评,竖立学生对篆刻的兴趣,指出作业的优缺点,让学生以高格调的要求来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课后仍继续篆刻,也有利于篆刻课与其他课程的穿插进行,起到相互理解与相互促进的作用;再者也可适当安排两次篆刻课程,比如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候安排一次篆刻课程,从课程安排时间和学生学习压力来分析,是完全行合理,第一次篆刻是基础,第二次篆刻是深入与巩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也就不至于结课后就把篆刻丢一边了,进行二次上课也有助于反应慢一点的学生有效的接受与消化,同时起到深入加强巩固的作用。

二、篆书的无基础问题

传统篆刻的学习,通常先由学习篆书开始,素有“治印必先识篆,以求篆书之笔法,得笔法则得字法,而章法随之”与“以书入篆”的说法,篆刻的“篆”字源于篆书,篆书的种类繁多,通常分为大篆和小篆,也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古人学习篆刻都是要学篆书的,明人赵凡夫说过:“今人不会写篆字,如何有好印?”,基本篆书的学习是进行篆刻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的篆书理解和书写基础后再去篆刻,也就不至于被动的接受古代篆字,而是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结构的疏密、取舍及线条粗细的处理能力,从而更加容易的进行篆刻创作,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篆刻学习的积极性与艺术兴趣。而如今大部分综合院校招进来的学生是没有篆刻和篆书基础的,大多学生是把艺术作为进入大学的跳板,所以临时参加考前班的集训,对艺术的热度并不是很高,艺术素养也较为欠缺。同时目前中学阶段没有书法篆刻艺术的普及课程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学阶段没有一个基础的铺垫,使得与大学教育部分课程工作难以衔接,所以开始直接进行篆刻教学势必有难度,在短期内也难以取得普遍优异的教学成绩。加上学生的专业本身是非书法专业的,所以学习重点固然不在篆刻上,也就难以提高篆刻教学的水平,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有必要适当的增加篆书学习这一课程环节,这一课程中可以将篆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互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门课程设置在篆刻课程的前一阶段进行,也可以贯穿于书法教学中进行,使学生初步的了解篆书的种类、风格、特点及演变,同时也掌握篆书的基本书写方法,有一定得篆书欣赏能力,上完这个篆书课程后再进行篆刻课,学生就会主动的根据个人的理解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篆书书体和不同的篆书风格,这样也就使刚接触篆刻的学生不至于像面对天书一般无法理解,学生的主动性也会提高;另外中学阶段应普及书法知识及书写技能,而如今大部分学生是进大学才开始学习书法篆刻,也是目前综合院校书法教学效果不高的原因,多数学生上完书法课后都不能在自己的画上落款,上完篆刻课后也仅能够刻一两个自己的姓名章,整体的效果偏低,这都与中学阶段没有良好的书法基础有关,增强学生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初步了解,培养一定得审美欣赏水平,如此一来,大学阶段再由专业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加容易,这样的基础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凸显。

三、欣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欣赏与练习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问题,欣赏解决不了实际操作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直接操作比长篇大论的纸上谈兵更容易显著成效。通过多年的教学以及笔者的学习之路,篆刻学习如何做到在短期内取得最大的成绩,方法当归于最基本的练习。通常教学情况下,会先让学生欣赏古代篆刻作品,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技法、流派、风格、特点等问题,然后再介绍如何临摹,如何创作,如何安排结构,如何用刀······这样以来,欣赏完作品后,剩下留给学生的时间必然也就不多了,当学生拿起石头刻刀时还是不懂安排结构、运刀,还是要自己摸索一段时间,才能逐步体会到以刀当笔的感觉,魏源说过“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技术是艺术的基础,当技术精湛后,再进一步便可达到“道”的境界,所以如何以最简洁的语言点名技法要点是关键所在,篆刻技法不外是布局结构和用刀,首先是布局结构要符合既饱满又空灵,然后运刀分为单刀和复刀。这样在基本的要求下,学生根据基本的方向,反复练习,学生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这就能在短期内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欣赏固然也是必要的,欣赏就相当于师传统师古人,用何种方式进行欣赏,这是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欣赏作品不能多、繁、粗,而应该要少、简、精,传统篆刻印章种类、特点、风格、艺术手法、流派、历史演变等等,繁如大海,要选用经典的作品,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出作品的特点和手法,便于初学者理解与接受记忆,这样才能起到欣赏的作用,在实践课时候也就能有一个好的借鉴方向,树立高雅的品位追求。

结语

如今书法篆刻课迅速的在高校教育中发展起来,很多非艺术专业的学院,也都设置了书法篆刻的必修课,说明书法篆刻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如此多的书法篆刻的学习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每个教师都愿意看到的愿景,所以篆刻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很重要,要做到符合学情的安排时间量以及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显著成效,不然投入大量资源与精力到最后也是徒劳,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效的,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进行教育,以上便是笔者的几点浅薄之见,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总结。

彭育龙,男,汉族,湖南新化人,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篆书篆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书法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篆刻
书法欣赏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