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非遗”与文化产业整合构建新型产业业态研究

2015-07-12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06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非遗业态河北省

何 巍 (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063000)

河北省“非遗”与文化产业整合构建新型产业业态研究

何 巍 (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063000)

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众多且格局特色,但都处于疏于保护的状态。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通过对“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内涵的研究,把握当前形势,分析研究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及其整合所形成的新型产业业态在新时期的构建和发展。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挖掘其新的增长点,提升竞争力,使其能够持续发展,进而将河北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新兴产业业态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课题《河北省“非遗”与文化产业整合构建新型产业业态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BWY2014-Y-D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由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印证一个民族存在的文化标识,也是维系一个民族发展的文化基因。当高楼大厦无法承载一个民族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才是最重要的,“非遗”承载的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十二五”规划纲要着重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实施保护与开发,这使得具有文明传承意义的“非遗”成为各地所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非遗”的保护和开发等问题。河北省“非遗”不仅为数众多还各具特色,仅冀东地区就有“冀东三支花”、篓子灯、河北鼓吹乐等,这些“非遗”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现代文明的持续挑战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其传承的途径及发展方式极为重要和非常紧迫。

随着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型和支柱型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在中国,在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文化产业在产业分类中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因此,适时适量地调整我国各产业比重,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类高端产业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据此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产业业态,不但可以对“非遗”实施有效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还可将其创新成为一项真正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彰显其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

一、河北省“非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十二五”规划期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重点提出,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问题讨论。河北省“非遗”不仅为数众多还各具特色,仅冀东地区就有“冀东三支花”、篓子灯、河北鼓吹乐等等,都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代表性。同其他地方的“非遗”一样河北省的“非遗”也经历过鼎盛和繁荣时期,但在现代文明的持续挑战和西方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冲击下,其受众群体日益稀少,因此,保护和开发“非遗”,找出其传承与发展的复兴之路,使其成为一项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彰显其经济价值,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对我国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升我省乃至全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创新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型和支柱型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在我国,虽然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于正处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意型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来说,研究当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关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准确把握,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都着重提出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形式,始终处在不断生发、传承、变异和创新的运变之中,将其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整合构建形成新型产业业态,不但有助于其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加快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整合构建形成新型的产业业态研究

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目前,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打破旧有机制,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为指导,以文化产业的创新理念和运作为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是必经之路。文化产业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各地方受人、财、物条件的制约,发展水平还不均匀。把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对各地还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其双方面结合所构建的新型产业业态更是一个新的领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整合构建形成新型的产业业态,势必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资源,赋予“非遗”一定的经济属性,经过市场运作,在市场经济中彰显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反之,只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规模,保持传承,合理利用,构建形成新型的产业业态,才能使我省文化产业不断创新、融合,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1.遵循市场机制,扩大消费群体。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进行整合,大力构建发展新型的产业业态,寻找文化产业的创新点和增长点,我们既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本身的特点,又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完善其方向和方式,努力形成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业态。

首先,我们要关注分析文化 “产品”的消费群体。对于音乐文化产品而言,主要表现为因地域的不同而引出的音乐文化的差异。我省地域广阔,音乐类非遗不仅为数众多还各具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造就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音乐类“非遗”,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开发不同地域不同方面的“非遗”来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构成差异化的产业业态,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整合发展,形成双赢甚至多赢效应。

其次,文化产业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其特殊性,决定了效果和价值的难以确定性。现今社会,宣传媒体、宣传方式众多,利用广告、网络、媒体等手段,把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增进其了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和最大价值。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网络等对与“非遗”有关文化产品进行宣传,培养艺术消费群体,为新兴产业业态的发展打好基础。

2.依据政府政策引导,构建新型文化产业业态。近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开始实施,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特别重视。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整合构建形成新型的产业业态。

文化产业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地方、各级相关单位、人民群众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统筹规划。这其中,政府必须调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转变职能,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尺度,通过制定音乐文化产业长期发展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来保证新兴产业业态的健康持续发展。来引导其进行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政府起着必不可少的政策引导作用。政府可以有选择地扶持有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的“非遗”,鼓励有地方音乐文化特色、有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的音乐文化产品和音乐文化服务,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把商业元素和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推进音乐文化的创新,开辟新的文化产业市场,实施精品战略,构建新型的产业业态,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3.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创意创新理念,积极有效的培养创意人才。要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必须要更新理念,开拓思路,多方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使新型的产业业态健康良性发展,就要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找出创新点,不断打造新兴的具有民族性文化产业业态,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集智力资本与高科技于一身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构建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业态,应有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参与进来,因此应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活化非遗的主要方式。虽然现在人才培养途径日趋多元化,但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仍然需要而且必须有效的利用和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目前,我省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与音乐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较少,专业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不要说对新型文化产业业态的研究。把文化产业和“非遗”类课程同时引入高等院校并纳入其教学体系,以高等院校的专业性、学术性来保护、挖掘、整理,创建独具特色的音乐类非遗的理论研究和有一定规模的艺术创作体系,以专业的视野来开发新型的文化产业业态,才能使其具有更大规模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接受,并规模化发展。

目前,对于“非遗”很多地方政府处于盲目申请,忽视保护的状态,而如何对“非遗”进行真正的保护,使其能够真正传承下去,很少有人去研究。同样,在文献及研究领域国内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开发的研究和论述可谓百花齐放,但将其与文化产业进行整合构建新型形成新型产业业态的研究几乎是零。这方面的研究是符合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也是对“非遗”进行保护的必然趋势,它必将在推动我省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推进传统文化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提升我省乃至全国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辛儒,王颜林,金剑.继续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2009.6.

[2]辛儒.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问题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8.6.

[3]李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经营探索[J].商业时代,2008.24.

[4]王咏.非物质文化与地方文化建设——以“六朝古都”南京为例[J].东南文化,2009.5.

[5]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2.5.15.

猜你喜欢

非遗业态河北省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