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音乐魅力探析
2015-07-12苏雯丹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410083
苏雯丹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 410083)
歌剧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出自20世纪初普契尼创作的歌剧《托斯卡》,歌剧创作于1900年,该咏叹调由女主角托斯卡唱出,因其流畅美妙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曲风、浓烈炽热的情感而广受赞誉。自1900年《托斯卡》在罗马首演以来,《为艺术,为爱情》得到许多世界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的青睐,她们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诠释这首歌剧咏叹调,使其逐渐成为意大利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得以传唱至今、生生不息。
一、歌剧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简介
《为艺术,为爱情》出自意大利著名歌剧《托斯卡》。《托斯卡》创作者吉亚卡摩·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作曲家,该部歌剧“注意音乐的感情渲染和戏剧性效果,全剧始终强调声乐的重要性,有许多精彩唱段。”作为普契尼的三大歌剧之一,《托斯卡》与《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一同奠定了普契尼在意大利乃至世界歌剧创作舞台上的不朽地位。
“1870年意大利的统一结束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斗争时代。统一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相反,给人民带来失望。在人们的思想中,爱国主义的、为祖国的利益而牺牲的英雄主义,失掉了现实的基础。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在文学艺术中,产生了反对浪漫主义的‘真实主义’(Verismo)的思潮。”这种最初产生于意大利文学中的思潮,很快流传开来,在音乐和戏剧领域中尤为盛行,就这样,真实主义歌剧应运而生,其主要创立者之一就是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侧重描写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图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阴暗面。《托斯卡》作为此种歌剧体裁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生动形象的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1800年的罗马,画家卡拉瓦多西由于掩护了越狱的革命党人而被逮捕羁押,画家的恋人、歌剧演员托斯卡找到警察局局长斯卡皮亚求他宽恕,垂涎托斯卡美貌已久的斯卡皮亚提出要托斯卡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对卡拉瓦多西的赦免,如果托斯卡同意,斯卡皮亚就可以执行一个“假死刑”,对外宣称卡拉瓦多西已死,实则放他和托斯卡逃离这里。托斯卡假意答应局长的要求,局长叫来随从斯波莱塔布置好这件事,在局长签署允许她和卡拉瓦多西出国的签证时,她悄悄拿起餐刀,等到局长签署完毕走上前来欲拥抱托斯卡并说:“托斯卡,你终于是我的了”的时候,一刀刺死了局长。托斯卡对尸体不屑一顾,用餐巾擦掉手上的血迹之后,拿过签证去找寻卡拉瓦多西,并告诉他这只是一次假枪决,只要他装死别动,之后就可以一起远走他乡。然而当行刑的枪声过后,托斯卡才发现她受骗了,卡拉瓦多西已死,正当她悲痛欲绝之时,发现了局长尸体的随从前来捉拿托斯卡,托斯卡愤怒的喊着:“斯卡皮亚,我同你一起去见上帝!”纵身跳墙自尽。
情节的一波三折使得这部歌剧高潮迭起,托斯卡与卡拉瓦多西矢志不渝的爱情让人艳羡,局长斯卡皮亚狡猾丑恶的嘴脸令人不屑,托斯卡对于个人操守的坚持和勇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更是令人敬佩……整部歌剧对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淋漓尽致,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循环使用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因如此,《托斯卡》才能一直在意大利乃至世界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艺术,为爱情》就是在第二幕局长以卡拉瓦多西的性命逼迫托斯卡就范时,悲痛欲绝的托斯卡吟诵出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表达了托斯卡内心的挣扎与对不公命运的愤慨,女高音歌剧演员的身份使她只能借助歌声来倾诉、抒发心中的郁结与矛盾。
二、歌剧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音乐魅力
虽然《托斯卡》是一部爱情悲剧,但是普契尼却为其写出了许多优雅缠绵、情意浓浓的音乐咏叹调与重唱,《为艺术,为爱情》就是其中的精品。
《为艺术,为爱情》的魅力,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紧扣情节,应时应景
《为艺术,为爱情》在剧中出现于第二幕,斯卡皮亚以卡拉瓦多西的性命要挟托斯卡对他妥协,两人展开激烈的争论,“过了一会儿听到军鼓的声音,斯卡皮亚说这是往刑场上护送罪犯的最后的军鼓声。他告诉托斯卡说卡拉瓦多西的生命只剩下最后的一个小时了。”悲痛欲绝的托斯卡在徘徊迷惘中唱出了《为艺术,为爱情》,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苦恼和挣扎,倾诉自己正在遭受的悲哀和痛苦。
托斯卡一刀刺死局长,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而在这一高潮来临之前,《为艺术,为爱情》采用热情而缓慢的行板,也可看作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局长的步步紧逼、爱人的命悬一线,都让托斯卡的情绪在沉郁中累积,最终在《为艺术,为爱情》里猛烈的爆发出来。一曲唱毕,她同意了局长的要求,看似妥协,却在最后关头趁他不备,毫不犹豫地刺死了他。这一唱段前后的情节循环往复、层层递进,让观众的心时而紧绷时而稍稍放松,扣人心弦,让人印象深刻。而《为艺术,为爱情》作为这段一波三折的情节的衔接唱段,可以说完美的天衣无缝,托斯卡在这一唱段中内心的矛盾挣扎令人动容,同时她对于命运和黑暗势力的控诉更是让观众群情激奋,引发强烈共鸣。
(二)层次鲜明,引人入胜
《为艺术,为爱情》全曲可以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为降e小调,“音乐一开始温和平静,旋律呈级进下行走向,旋律平静忧伤,节奏简洁又平稳,好像托斯卡哽咽的哭诉,同时也为爱恨交织的戏剧情节的开始做了铺垫。”词中“我衷心的爱护一切生灵,对待世界上受苦的人们怀着热诚”表现出了托斯卡内心对于命运的控诉与无奈。
第二段转为降E大调,“尽管我怀着崇高的信仰,每天都在向祭坛虔诚的祈祷”,她质问神灵为什么要让她遭受现在的痛苦和挣扎,内心的情感愈演愈烈,直至全曲结尾的泣不成声。
这两个层次,递进式的将托斯卡内心的复杂情绪和盘托出,由起先的含蓄委婉到后面的爆发昂扬,带给观众强大的震撼与共鸣,直入人心式的、倾诉般的语言更是让人对这个女子产生敬佩和赞赏之情。
(三)情绪多元,生动可感
在《为艺术,为爱情》这首歌中,听众可以感受到托斯卡内心多种交织的情感:对卡拉瓦多西浓烈炽热的爱,对局长斯卡皮亚丑恶嘴脸的憎恨与反感,对不公的命运的强烈控诉,对即将失去挚爱的恐惧和绝望……这一切让她几近疯狂,几近崩溃。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剧咏叹调虽然短小,却富有极深刻的音乐和情感内涵,可以说,这段咏叹调将托斯卡内心各种多元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旋律优美动人而又细致入微,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女主人公形象。而在这首咏叹调中,普契尼又引入了宣叙调的乐句乐段,使其更加细腻自然、生动可感。
《为艺术,为爱情》是歌剧第二幕最重要最经典的唱段,其以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独特的音乐魅力,将情节和全幕的音乐推向高潮,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歌剧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成功启示
《为艺术,为爱情》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在当时和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托斯卡》是普契尼最负盛名的三部歌剧之一,普契尼作为真实主义歌剧的创立者,其“真实主义表现在他从朴素平凡的市民生活中找到了激动人心的情节,他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带着一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同情’之心,予以生动而具体的描绘”,《托斯卡》取材自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剧本,描写的是1800年发生在罗马的故事,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命运浮沉,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在当时意大利的思潮影响下,这样的剧本可谓迎合了时代潮流,为获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为艺术,为爱情》有一个很好的歌剧故事作为温床,为其传唱至今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普契尼作为一位优秀的歌剧作曲家,在《为艺术,为爱情》的写作中使用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内容,如递进式的旋律造成情感前后的落差;加入宣叙调的乐句乐段丰富歌曲的内容;全曲首尾相扣、连贯性强、一气呵成等等。这使得《为艺术,为爱情》的音乐内涵更加丰富、音乐底蕴更加深厚。
最后,歌剧中托斯卡这个形象,因其不向命运屈服的执着、对爱情坚贞不屈的守候、面对邪恶势力大义凛然的勇气,使其极富人格魅力,受到观众的喜爱和钦佩,《为艺术,为爱情》作为她最著名的唱段,深刻地体现了她所独有的性格特质和人格魅力,让人物更加鲜活生动。可以说,《为艺术,为爱情》是使托斯卡这个人物“活”起来的助推器。
《为艺术,为爱情》作为歌剧史上脍炙人口、久为传唱的重要唱段,其丰富的魅力和表现力深入人心,优美的旋律打动听众,情感表现的挑战性又让许多世界一流的女高音歌唱家为之驻足,这些特质,注定了这首歌剧咏叹调会在世界上留下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永不磨灭的印记。
[1]吴艳彧.意大利歌剧咏叹调赏析[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9.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US_zQiyI1Zemlu_l9D7ikEl4hJQ6jNyNos5s-qmiT8GAgJ7z3GxNHPLP_8fNGeKwSjyBkxy2 xY_HqOMaGklnKXfTsZ6RkqMkGAFtauM5QW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89KLHjL4lIuiAja6lxjVueUDMoao5 AQ-bJWzRCNEEEXRIU3vmaBSKQ4LFG7lmO2Biol9U71J3CsqXDuB rem5W2rU62q5_2zcxtgkPKKe3Rm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5]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徐华英等编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6]王莉丽. 论歌剧《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演唱风格的处理[D].南京:南京航空大学研究生院 艺术学院,2011.
[7]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