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功能价值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2015-07-12胡薇薇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3期
关键词:历史性观念哲学

胡薇薇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牛耳河小学

音乐教育功能价值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胡薇薇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牛耳河小学

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走向多呈现面向教育实际问题,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服务的实用教育哲学。这种思想观念取向之下,当前各学科教育哲学的研究发展和学科建立,成为一种教育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音乐教育哲学的学科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上对教育本质的梳理与论述,带给我们认识音乐教育功能价值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音乐功能;音乐价值;历史性;传承性

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走向多呈现面向教育实际问题,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服务的实用教育哲学。这种思想观念取向之下,当前各学科教育哲学的研究发展和学科建立,成为一种教育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音乐教育哲学的学科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上对教育本质的梳理与论述,带给我们认识音乐教育功能价值的历史性和继承性。所谓音乐功能与价值的历史性和传承性,是指音乐在历时与共时环境下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的持续、变异或再生性。也就是说,音乐一经产生,其自身功能显现中的条件便要求它有所面定或延续,这是音乐产生过程中人的社会因素(属性)所造成的。因为音乐的审美功能和价值一定是建立在具体社会的具体需要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需要与人的纯生物性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而是与人和人的社会需要的功利性密切相关。审美的无功利性主要指精神需要的领域,并不是所有需要的领域。

音乐功能和价值的历史性与传承性还与音乐现象本身的特征和表现内容相关。在艺术音乐现象中,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它的价值和功能传承的相对稳定性。如在歌曲领域,由于其特殊的构成方式,文字符号所承载的语义功能直接显示出它的功能和存在意义,因而也较为稳定地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凝固了一个具体的表现内容。这个内容既与当时人的实际生活相关,也与其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这在中外音乐历史上是常见的现象。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巴黎公社失败以后的《国际歌》,中国抗日救亡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其功能和价值的传承性既有其稳定的一面,又有其变化的一面。所谓稳定的一面往往发生在将其还原到它特殊历史时期的那个特殊历史环境之中,使作为历史存在的功能和价值得到重现;而其变化的一面指在现时的环境下以今人之观念对其做出的功能转换和价值转换,在其具体内容与精神力量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当然.这一切还取决于接受主体的态度和观念。

作为器乐作品同样由于其构成方式的特殊性——不同音响结构方式,所显示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完全被音响统于一身。而其中所要表现的广泛的社会因素和主观的个人因素,被音响的抽象性质所遮蔽,但以抽象的隐喻、暗示或象征方式,在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仍然构成了强大的感染力。另一个方面,器乐作品的功能和价值转换同样取决于接受主体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因素。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就曾经同时被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个阵营奉为胜利精神的象征。在二战的伦敦空战中,纳粹飞行员耳机里放的是贝多芬的《命运》,手中投下的却足毁灭人类的炸弹。从中可以看出,器乐作品表现的抽象性和由这种抽象性所生成的精神力量,只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和力量的象征,它并不直接显现真或善的具体认知和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显现恰恰取决于接受者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政治道德。

在民间音乐现象中,由于其功能和价值往往与其相对应的人的社会结构状况、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信仰、习俗等因素直接相关,所以,它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脱离它的具体存在环境和具体存在方式而成为纯粹艺术意义上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民间音乐现象并不像艺术音乐现象那样,以追求所谓审美价值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其社会性的功能价值为最大价值量,它以特殊人的存在和以实现这些人在这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利益下的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并以此来凝聚、调整和维系这个共同体的精神、信仰、道德和行为规范。这在仪式音乐、祭祀音乐、宗教音乐等民间音乐现象中表现突出。而民歌除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特征外,更多是以特殊存在的人的具体生活事象、劳动事象和感情生活为直接呈现对象,以其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敝其事。”它与艺术音乐现象相比,其特征是:既有表演特征又无表演实质,既有艺术内涵有无审美中心,体现了作为特殊文化存在的本质和特征,其功能和价值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在相对的时空环境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并始终与其特殊存在的人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和文化形态密切相关。

人们的音乐观念也越来越倾向于艺术音乐范围,这些问题不但是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音乐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以往的9乐美学研究巾,并没有把民间音乐现象、流行音乐现象纳入其研究视野,而仅仅以艺术音乐现象为研究对象,这就在客观上造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不具艺术性或不具审美性的认识误区。源自西方的艺术音乐观念的确是西方工业革命、科学主义盛行和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产物,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在文化层面也排斥了其他一些音乐观念。如民间音乐观念、流行音乐观念。社会的现代化是否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同一化,在文化界、哲学界、社会学界等并不是一致的结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举动说明,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现代化社会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要维护的正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而不是同一性,文化的多样件和丰富性足我们人类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标志。因此,音乐美学正是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为音乐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1]凯瑟琳·埃尔金,钱雨.急剧变革世界中的教育哲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7(09)

[2]周歌.审美体验,音乐教育的精髓——读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有感[J].艺术教育.2006(12)

[3]宋瑾.什么“音乐”的“美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 (03)

猜你喜欢

历史性观念哲学
维生素的新观念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菱的哲学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健康观念治疗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