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是个宝
2015-07-12◎尚伟
◎尚 伟
家风家训是个宝
◎尚 伟
同学们在安徽省合肥市常青街道“百家训”墙前朗诵经典家训。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咱们职业院校的同学们一定听老师说起过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他竭尽全力倡导和推行职业教育,对传统教育改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黄炎培的父亲之所以为其取名“炎培”,就是希望他能够传承爱国情怀,永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受父亲的教育和家风熏陶,黄炎培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他坚持购买国货,并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一次生病住院,女儿给他买了一件棉毛衫,他误以为是外国货,看了一眼就大发雷霆。女儿赶紧翻出商标,他确认是国货后才平息怒火。儿子黄大能留学英国时,黄炎培给他写了36字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像于钱,外圆内方。”黄大能回忆起这些家训时感慨地说:“我的大半生都是在这个座右铭的监督下度过的。”可见,良好的家风家训对每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家风、家训呢?家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可以说是家庭或家族给后人树立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经过世代传承和发扬光大后,明显打上了家庭或家族的烙印,同时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基因;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和告诫。在中国历史上,家训不仅对个人素养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因素。绵延了几千年的家风家训,能够成为生命归属、文化认同、价值意义的承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孕育形成的许多优良家风,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家风的主体内容。后来,家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总体上以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为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概念“仁”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后代——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仍家喻户晓。在扬州的个园中,有两副楹联也很有代表性:“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日渐丰富。许多家谱中都记录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典范。其中,以《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最为人称道。如脍炙人口的名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出自明清时期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其所倡导的节俭持家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在中国近代,许多文化名人都很注重家风的养成和家训的传承。1936年,鲁迅在病重之际写下遗嘱,其中就有对当时年仅7岁的儿子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牢记着父亲的训示,不以文化伟人后代自居,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他一生谨言慎行,低调谦逊,备受尊敬。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也十分注重对儿子的教育。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经常给他写信,希望儿子能淡泊明志,做仁人君子。
国外许多家庭也很看重家风和家训。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给儿女们写信,告诫他们学会节约并积累时间,要从早晨6点钟左右开始工作,对每件工作都寻找最有效的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搁置到明天等。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刘易斯曾在奥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父亲的教育密不可分。刘易斯曾说,是父亲教他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尽力做好的道理。在父亲的葬礼上,刘易斯唱了一首为父亲写的歌:“从我记事时起,我看到的就是你。当我逐渐长大,你把我的理想树立。你所告诉我的一切,帮我铺平道路,让我成为自己,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前进道路……”
家风家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心灵,规范人们的德行。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践行和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为社会和谐增加“益生菌”,为社会发展积聚正能量。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想想你们家的家风家训有哪些呢?(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大校、博士生导师)
资料卡片
《傅雷家书》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家教心得,其中收录了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信有7000多字。傅雷说,他给孩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孩子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孩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