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2015-07-12

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时事开讲

中国经济: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2015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闻故事

G20的中国声音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我们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

2015年11月15日,在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把脉世界经济发展,开出中国良方。“引领”“自信”“责任”……成了外界对习近平主席此次G20峰会之行的评价关键词。美联社更是给出了“再次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中国信心”的高度评价。

曾几何时,号称“富人俱乐部”的八国集团(G8)是世界经济的“安理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带动欧美股市汇市剧烈波动,随着危机的蔓延,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向多国领导人发出邀请,于1999年9月25日在华盛顿宣布成立G20。

G20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但一开始,中国声音微弱。

回顾近年来的峰会,中国的角色逐渐凸显。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出口国、第二进口国、第一大引进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人们迫切希望听到“中国声音”。2016年,中国正式接任G20主席国,开始了G20的中国时刻。知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曾如此评论道:“没有中国的G20并不是真正的G20,G20因为中国而存在。”

时事播报

中国经济发展“四个没有变”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他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走势受到大家关注。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加强宏观调控,有力推动改革,一些经济指标在月度、季度间有所波动,但经济运行仍然在合理区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正经历着改革阵痛,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成绩来之不易 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能动摇

2015年10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经济工作的报告》,深刻分析和阐述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提出“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能动摇”的科学论断。他在报告中谈到,尽管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形有波动,但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势仍向好。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的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积极化解“难”,努力巩固“稳”,不断推动“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就业扩大、收入增长和环境改善的良好态势,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资料卡片

我们7%左右的经济增速,是在增长难度加大的高基数上实现的。经济总量在2万亿美元以上的发达国家,经济能够增长2.5%以上,就是不俗的表现。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超过10万亿美元,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其难度可想而知。现在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10年前增长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目前GDP增长7%左右的增量,比过去两位数增速下的增量还要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工业形势严峻,二是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三是财政金融风险在上升。

尽管中国经济形有波动,但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势仍向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基本路线、基本理论指导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制度的特有优势、发展的根本保障。

上图是2012年6月1日拍摄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弄模村弄限屯面貌;下图是2015年7月1日拍摄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九香瑶族新村新貌。在该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试点工作中,原大兴乡弄模村60户305名贫困瑶族同胞被安置到这里。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基调和总思路。

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重点学习

稳和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点

2015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稳,首先体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在中高速、稳在合理区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

稳,更体现在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结构稳步优化、质量稳步提高,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服务业比重超过50%,增长新动力新亮点不断出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

稳,还体现在改革的稳步推进,民生的持续改善,风险的妥善化解,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得稳、完成得好,使“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取得的成就“实”,可谓实实在在。数据最有说服力,总的看,“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24项主要指标都已完成。从几项主要指标看,这5年,经济年均增长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从4516美元增加到约8000美元,城镇新增就业64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8%,农村贫困人口由1.66亿减少到60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9.95%上升到55.8%,高速铁路里程从0.5万公里增加到1.9万公里以上、占全球60%多,节能减排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站在了更高的发展水平上。

实,还体现在百姓的感受上,可谓真真切切。“十二五”时期,可以说是群众得到实惠多、感觉变化大的时期。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就业机会增多,保障房超额建成,医保实现全覆盖,群众从中获得实在益处。脱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群体感受到真扶贫、扶真贫的力量。改革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去政府部门办事更简捷方便,创业创新的机会增加、阻力减少,群众普遍感受到党风政风之变。

资料卡片

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中国30多年的发展,可算“奇迹”。有人估算,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为10倍;而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就让超过10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16倍。

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两个来自于”

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关于《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两个来自于”。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在全球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也难免受到影响。面对下行压力,我们可以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短期内完全能够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我们有这个能力。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高消耗、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因此,我们强调坚持进行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转方式、调结构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扩大开放的方针是明确的,不会有丝毫动摇。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服务业比重超过50%,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增长,其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前几年两位数增长时还要多。我们已经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致力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未来5年,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坚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服务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探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营造高标准国际营商环境,打造利益共同体;坚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新机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有这些,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为世界经济释放出巨大需求,成为新的增长源。

2015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图为工人在江苏连云港港口散货码头装运出口货物。

分析解读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必须超越短期和局部的层面,着眼于主导性的趋势和宏观层面。

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存在诸多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因素。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削弱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的负面影响仍在,但总体上全球经济正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虽然有人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态势为依据提出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表现趋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有利于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形成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这当中蕴含诸多发展机遇。

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处在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具有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有能力利用好当前科技革命孕育期,赢得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综合运用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将有力推动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创新发展。

从我国自身发展潜力看,仍然具有中高速水平的潜在增长率。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日渐式微,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必然意味着增长速度换挡,表现为潜在增长率及实际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庞大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使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位居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机会广泛存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将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

资料卡片

美国《世界邮报》曾如此断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18、19世纪,英、法、德等国崛起,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美、日等国崛起,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中国的崛起,人口是10亿级的,比此前崛起的大国人口总和还要多。

2016年打好五大歼灭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撰文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第五年确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战略上看,结构改革推进非一日之功,要打持久战;从战术上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好五大歼灭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

打好“去产能”歼灭战 目前,我国产能利用率明显不足,大量僵尸企业占有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产能过剩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尽管短期内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稳增长任务,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五大歼灭战的首要任务提出来,表明中央要下决心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源头入手  作者 徐 骏

打好“去库存”歼灭战 经过十余年井喷式增长后,我国商品房存量已大幅度增加,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更加突出。此次会议提出的“去库存”歼灭战特指房地产领域的问题。中央从推进城镇化、培育新市民购房群体、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全新政策思路,我国商品房市场将彻底告别重点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时代。

打好“去杠杆”歼灭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和地方部门的债务均出现较快上升。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压力、地方政府债务、企业经营困难等各类经济问题,最后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为此,要依法处置信用违约,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加强风险监测预警。

打好“降成本”歼灭战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物流费用和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步减弱。此次中央要打出一套降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三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四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五是降低电力价格,六是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建设。

打好“补短板”歼灭战 目前,在我国供给体系中,中低端产品明显过剩,而放心奶粉等食品、品牌服装箱包以及部分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电信、金融、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领域被严重垄断或管制,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导致这些领域供给严重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补短板、培育新供给。

推进结构性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以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努力圆满完成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课堂讨论

1.说说你们的家乡有哪些发展变化?

2.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哪些方面?

课外活动

1.分组调查,深入小区、菜市场、商店,了解物价和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2.收集网站或报刊上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料,摘录近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对比,总结发展趋势。

时事评说

一个时期以来,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特别是关注中国的经济走势。纽约股市波动,有人说是中国经济造成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有人说数据有水分,实际增长不到5%;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全球议论中国经济能否增长7%。这种种舆论,有的唱衰中国经济,有的带着怀疑的目光在观望中国下一步的发展。

面对种种舆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增强了信心?写下你的思考,谈谈你的认识。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图说共享发展
拥抱新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