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什么样

2015-07-12马庆斌

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涝海绵城市绿地

◎马庆斌



“海绵城市”什么样

◎马庆斌

石家庄第三职业中专的赵同学来信:最近,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到 “海绵城市”这个词,将城市与“海绵”结合,听起来很有创意,请问——

在北京左安门桥的东北角,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平房,它只占据了6平方米的面积。可就是在这小小的房间下,竟藏着面积达8026平方米的大型蓄水池,用来收集5万平方米范围内的雨水,不仅缓解了城市内涝,雨水经收集处理后还可再次利用,可谓小天地中蕴含“大智慧”。

然而“大智慧”并不是随处可见。近年来,每逢降雨时节,“到城市看海”成了大家的调侃,嬉笑之余不禁深思:解决城市内涝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措施不少,但“海景”还是不减。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逢雨即涝”的城市,还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困境。比如深圳市的光明新区,区内年均降雨量为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小小区域内竟集中了26个易涝点,内涝严重,与此同时,该区70%以上的用水却要靠从区外调水。雨水白白流失太浪费,能否加以利用,转化成为城市解渴的“甘霖”呢?

“海绵城市”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那么,总书记提到的“海绵城市”什么样呢?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以硬化路面为主,遇到强降水,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这种排水模式,降雨量小时还好处理,要是遇上强降雨,那些管道就“力不从心”了。

海绵城市  作者 徐 骏

而“海绵城市”的术语表达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应像海绵一样,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有降水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地表水流,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因此,如何打造一块有效的“海绵”便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要突破“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雨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使70%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到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目前,我国已将河北迁安、江苏镇江、浙江嘉兴、福建厦门、山东济南、湖北武汉等16座城市,列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济南“海绵城市”的总规划,去看看建成后的“海绵”济南什么样:

小区能蓄水 新建小区必须规划建设相应的“吸水海绵”,通过在小区建设下沉式绿地地上地下蓄水池或雨水罐、绿化屋顶等雨水收集设施,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

道路会透水 利用“渗水混凝土”改造、新建“海绵”路面,不仅具有良好的渗透效果更显回归自然的纯朴,在抵御积涝的同时让市民休闲通行时更有贴近自然的感觉。

绿地要下沉 城市路面过高的硬化率使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同时城市地下水抽采却不断加大,将普通绿地下沉一定深度,使雨水更宜分散进入,一块绿地“喝不下”的雨水将流向下一块下沉绿地,就像一块块大海绵,下雨时涵养大量水源,干旱时调节微气候。

“海绵体”画线保护 画出城市“蓝线”和城市“绿线”,分别对城市水源保护区、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和城市公共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城市绿地进行精确保护。

实际上,每座试点建设的“海绵城市”都有各自创新的做法,但最终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把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另外,“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水泥、钢铁等,这些都可以消化目前我国相对富裕的产能,并提高就业率,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博士)

资料卡片

德国利用雨水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

猜你喜欢

内涝海绵城市绿地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走进绿地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