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惠民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12吴铃琳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文化站312400
吴铃琳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文化站 312400)
关于文化惠民的实践与思考
吴铃琳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文化站 312400)
文化惠民是近年来党和政府亲民政策的体现,同时也是“执政为民”,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体现。笔者以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的“春暖万家·送戏下村”为例,简要分析当前文化惠民的形式和内容,并对其如何创新,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文化惠民;现状;实践;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和提高。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就是在这一新的社会背景下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文化内容新拓展和文化建设新成效,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呢?对此,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通过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在创新文化惠民形式和内容,加大文化种送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对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一、鹿山街道文化建设现状
嵊州市鹿山街道辖有24个行政村,近年来,街道文化站十分注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中公园、设置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生活休闲娱乐的场所;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并致力创建“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目前,建有东南社区,高版社区和小砩村3个戏迷角;建有两湾新村、东大湾村、上碧溪村、新板头村,马家村等多个文化礼堂;有村级文艺队伍16支,编排多个精品节目,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街道文化站着力于整合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宣传的社会服务职能,以文艺、法律、科技、卫生等宣传形式推进当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创新形式推进文化惠民
鹿山街道文化站积极响应文化部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政策,不断加大文化惠民投入,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创新,以更丰富的活动形式与更实在的惠民方式,将文化惠民推向更深层次。
1.“送戏下村”暖万家。街道文化站集戏迷角人才和各文化礼堂村精英,精心编排了越剧、舞蹈、小品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4月至5月举办了鹿山街道“春暖万家·送戏下村”文艺演出活动24场。精品节目小品《约会》,宣讲了“五水共治”惠民好政策深入人心;越剧表演唱《为善义点赞》歌颂了美丽鹿山惠民好事情,分别用歌声和舞姿赞美新农村、传递正能量、竞吹和美风,群众纷纷为这次送戏下村活动点赞叫好。
2.“送书下村”惠百姓。各村图书室是村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宣传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近年来,街道文化站给各村农家书屋累计配送图书10000余册,包含健康保健、文艺小说、生活常识、农技实用知识等多个类别的书目,深受老百姓欢迎。并要求各村书屋落实专人规范管理员,把所有图书分门别类,有序上架。同时设立了三个流动书屋点,定期下村流动书籍。群众借书看书热情高涨,图书借阅制度日趋完善,图书管理员专业水平也逐步提升。
3.“送培训下村”提素养。街道文化站注重文化艺术乡土人才培养,努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各村舞蹈骨干到市文化馆和越剧艺校等专业机构参加免费文艺培训,还选送文化礼堂村管理员到省文化厅参加摄影培训,以点带面推进民间文化队伍发展,为基层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艺队伍。同时,还多次邀请市文化馆专业老师下村指导各村文艺队伍,提升各方面素养。
4.“送电影下村”促和谐。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街道文化站每年积极开展电影下村活动。通过播放优秀人物故事片和贴近农村农业特色的科教片、致富片,让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学知识、长本领,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2015年,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累计放映120场次,受益群众达15000余人。
三、文化惠民活动存在的问题
鹿山街道文化惠民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村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以及群众思想观念等诸多差异,使这项民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村级文化投入不均衡。近年来,虽然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提高,落实到村的专项资金补助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各村的集体经济强弱不均,加上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了有些村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目前,有一半的村没有舞台或设施不齐全,只能在操场之类的空地上演出,给送戏下村等活动带来很多困难。
2.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完善的硬件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村干部和村民对文化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不少活动场所没有正常开放,很大一部分的文化设施没有合理利用。比如在送戏下村中发现,许多村把市委宣传部和文广新局免费赠送的高档音响原封不动的堆在角落里,有的拆封安装了也不会用,只能租用专业音响,耗时又耗财。
3.文化活动过于单一。由于缺少活动策划人才,加上群众文艺队伍专业人员匮乏,导致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不多,过于单一化和机械化。“春暖万家·送戏下村”的活动形式虽然深受群众喜爱,但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提升文化惠民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农村群众文化惠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思考,在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1.多方联动聚合力。政府要当好文化惠民实施的主导者,进一步优化农村文化惠民环境,积极拓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投资渠道,带领文化惠民真正的惠及于民。文化部门要充分主力军作用,精心设计载体,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村要出谋划策,把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丰富起来。以鹿山街道为例,可以组织开展“鹿山好故事”比赛、新人新剧目新形式“三新”系列展演活动、戏迷角交流演出活动等。
2.配齐配全软硬件。在保证原有经费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元筹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村的作用,达到文化资源共享。比如可以开展村际文化沙龙、村际文化走亲活动等。
3.千方百计抓培育。依托民间文艺人才资源,建立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库,制定农村文化骨干培训计划,开展多形式的文艺辅导培训,特别是技能培训。比如组织丰富村级文化活动、创建村文化礼堂、操控音响、拍摄照片等方面的交流培训。
总之,文化惠民是一项内外双修的民生工程,要做好真正的文化惠民工作,不仅仅只是送戏下乡,关键是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建完善的文化硬件设施和文化软环境,丰富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避免文化活动的单一性,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1]内蒙古乌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惠民”课题组. 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以特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乌海市文化惠民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 新远见,2012(04).
[2]刘志刚. 关于建立文化惠民工程长效机制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3(14).
[3]单冬梅.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探索——以长春市“万人看雕塑”大型公益文化活动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