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初探
2015-07-12赵雨程闽南师范大学363000
赵雨程 (闽南师范大学 363000)
一、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中民俗舞蹈的起源
妈祖原名林默,莆田湄洲人,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传说逝后成仙,受到湄洲岛民供奉。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信仰传播采取了鼓励的政策,朝廷多次对妈祖进行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最终列入道教祭典和国家祀典。在民间和官方的相互促进下,妈祖信仰的传播不断扩展,深入到我国南北沿海各地以及内陆江河口岸。
台湾大甲镇澜宫的兴建可以追溯到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永兴携带家属来到台湾,选择了大甲作为定居地点,与此同时,林氏将随身带来的湄洲朝天阁天上圣母神像安放在自家厅堂朝拜,由于十分灵验,附近的百姓纷纷前来参拜。地方乡绅见状,与乡民洽商建庙奉祀,镇澜宫由此而来。1从清朝时期前往湄洲谒祖进香开始计算,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现今蔚为风潮。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成为世界宗教三大盛事之一。以台湾大甲镇澜宫为中心,向全世界辐射发展出妈祖文化的轨迹。循着轨迹,除了宗教、文化上的风景斐然,亦可发现其中民俗舞蹈的精髓,主要是通过“阵头”来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二、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中民俗舞蹈的表现形式
台湾的民俗艺阵,俗称为“阵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史前的原始乐舞,发展至明清的“百戏”,其表演技艺已经包含了丰富的乐舞、杂技和小戏。明清之际,迁徙到台湾的民众带来了民间艺阵。
大甲妈祖祭典仪式中,镇澜宫进香随驾团队,早期有头旗、开路鼓、哨角队、符仔组等基本团队,其阵头乃属文阵,于1963年开始组建武阵“庄仪团”(千里眼、顺风耳阵,即金水将军阵),之后在1966年组建“神童团”,1979年组建“福德弥勒团”,1983年组建“弥勒团”,1984年组建“太子团”,至此为止大甲镇澜宫五大神偶团组成的阵头(武阵)巍然成型。为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活动增添了缤纷多元的色彩,有神出天上威灵显赫之神秘,有纳进人间福禄寿之祈福,有庄严肃穆,有喜庆欢乐,又活泼可爱,有长者之慈爱,有赤子之天真。
大甲镇澜宫弥勒团拥有三尊弥勒,分别为弥勒罗汉、弥勒祖师、弥勒古佛。三尊弥勒形貌相同,区别在于其着装,其中弥勒罗汉身着绿袍,弥勒祖师身穿黄袍,弥勒古佛则穿粉色衣衫。三尊大仙尪仔所指系一位弥勒,所称罗汉、祖师、古佛,则是对弥勒于不同修行时期的尊称。
在进行妈祖祭典仪式的舞蹈表演时,根据笔者的观察,三尊大仙尪仔的脚法均完全相同,在阵头行进时,边扇羽扇,边作蹒跚状行走,交替以偏左偏右,呈现“之”字形路线。如遇有阵头迎接或者宫庙时,则更加醉步蹒跚,与此同时手举葫芦仰天饮酒、扇动羽扇(三下)以示行礼。于拜庙等特别场合时,则三尊弥勒会同,各据一三角点。以庙门为参照物,则弥勒罗汉位于内边(靠近庙门)右侧之点,弥勒祖师位于内边(靠近庙门)左侧之点,二点成一直线且与庙门相平行,而弥勒古佛则位于外边(远离庙门)之点,三点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尊弥勒于定点就位以后,面向三角中心,同时手举葫芦仰天饮酒并且扇动羽扇(三下)以行敬礼。以此方式,各尊弥勒按逆时针方向,轮流据点行敬礼,轮回各尊弥勒所在的原点再行敬礼后,再依照弥勒罗汉、弥勒祖师、弥勒古佛之顺序,个别走醉步到庙门前饮酒行礼。
三、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中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
1.舞蹈和生活并存的二重文化属性
民俗舞蹈在种类繁多的各种舞蹈中与群众的生活最为贴近,同时也与群众生活保持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形象特色、构图表现来传达出广大民众的信仰。张紫晨说:“民间风俗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现环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特别是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这一民间习俗已经成为了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也能代表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广大群众每年都会参与大甲妈祖祭典仪式,通过祭典仪式中的民俗舞蹈,表达出他们对妈祖敬仰崇拜的心理和祈求神灵庇佑的精神导向。
2.妈祖信仰的文化属性
民俗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是其传衍地原住民文化的共生物。任何一种民俗舞蹈的特有风貌,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折射出其所置身的文化生态。对中国民俗舞蹈的文化生态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其文化本性。2罗雄岩说过:“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无比丰富多彩,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民族根据他们当时的物质精神生活创作的,并且通过各种祭祀礼仪民俗活动在群众直接传承下来”。3正是因为如此,妈祖信仰在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舞蹈从诞生之初,就与之互相拥有了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舞蹈同样通过各种民间的妈祖祭典民俗活动来作为依存和传播的依托。每年的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都格外盛大,聚集着数以百万计的信众参与,其中的民俗舞蹈是祭典仪式的重要的活动。由此可见,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舞蹈是与妈祖信仰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地域文化风格特征
妈祖信仰传承至今已逾千年,它不仅被从福建带到了台湾,并且又随着华人的步伐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了联系世界华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以妈祖信仰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祭典仪式民俗活动不仅是在台湾、在福建、中国有着族际性,地域性的民俗,还是一个跨地域乃至跨国范围存在的国际性、区域性的民俗。或者说,无论从世界范围国际化,或中国文化的整体范围来看,它都是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现象。妈祖祭典仪式民俗舞蹈自然也不例外。我们仅从中国的妈祖祭典仪式中民俗舞蹈来看,在其区域性文化范畴里,还包含不同的地域性风格因素。妈祖信仰舞蹈民俗中的区域性和地域性文化风格特点
综上所述,舞蹈和生活并存的二重文化属性,妈祖信仰的文化属性,地域文化风格特征都无不体现着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正因为台湾大甲妈祖祭典仪式民俗舞蹈具有上述独具一格的亮点,数百年来才能代代相传,成为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展现出深远的文化内涵,挥发出恒久的意蕴,成为推动人民努力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原动力。
注释:
1.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53.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