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提高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
2015-07-12梁素彦
梁素彦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它是基于社会平等观念而创立的一种教育模式,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提供了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往机会,它有利于特殊儿童就近入学,普及特殊需要儿童的义务教育;有利于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特殊需要儿童的认知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将来他们能顺利进人主流社会。班级成了学生在家庭之外最重要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大量的问题来自班级生活;班级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所以班级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随班就读儿童的心理健康,班级氛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和研究的。
一、班级氛围是影响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班就读儿童中的弱智、听力障碍和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因素就制约着儿童的心智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是在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的。心理环境即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认知水平、情绪和个性特点等。个体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随班就读虽然给特殊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和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但在几十年的实践中,随班就读效果并不理想。于玉东、郑艳霞、王新在《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一文中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持有消极态度。86.6%的领导和86.4%教师不愿特殊接纳儿童。主要原因有,一、怕影响学校声誉和班级排名;二、对残疾儿童不了解,专业知识缺乏;三、管理难度大;四、缺少个人成就感。这种现象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来自学校和教师方面的不接纳,造成了特殊需要儿童在普通学校中艰难的学习氛围,也给特殊需要儿童心理健康设下了障碍。
现有随班就读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什么,那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二、随班就读在班级环境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障碍:消极心理、依赖心理 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卑心理等。
2.情绪障碍:抑郁情结、恐惧情绪等
3.行为问题:多动、冲动、退缩行为等
4.人格障碍:过于溺爱、保护或过于冷漠、歧视的家庭气氛以及社会遗留的偏见都是随班就读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利因素,许多随班就读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自私、固执、幼稚、依赖性强、以个人为中心。他们往往缺少灵活性,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这些因素反过来也会阻碍他们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瓶颈。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提高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
(一)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融化特殊需要儿童内心坚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班级凝聚力、融化特殊儿童内心坚冰的有效措施。
1.尊重学生,把缺点当特点。当我们用对待普通孩子的方法,在特殊儿童身上行不通的时候,我们不妨多用疑问句,这样可以避免将您惯常策略强加给特殊儿童,用“这么做怎么样”来代替“这样做好”。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受强制。学生也有了说不的权利,同意的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妨多听听儿童的意见。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儿童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这样可以让儿童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消除抑郁情绪、克服焦虑心理。
2.多形式激励,提高儿童自信心。在随读生转化中,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在课堂上,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问题,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调查研究后再发表意见。
(二)融洽同学关系,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克服儿童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迄今为止,似乎我们总在讨论教师该如何从事班级管理,其实不然,在师生构建的教育共同体中,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是儿童的责任。教师只要在初期阶段劳神费力,而后便毋须事必躬亲了。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模仿——特殊儿童通过模仿普通同学,学得新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产生归属感;二抑制效应与解脱效应,因为班级内的团体规范,特殊儿童业已习得的不良行为会行为受到抑制与解脱。
同伴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班就读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班级因素是同学。所以教师应指导同学在课上、课下对特殊儿童进行帮扶。老师在学习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找到成绩相近的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给特殊儿童以成就感;在交往上,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主动和特殊需要儿童交流,给学生以归属感。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面对特殊需要儿童,教师要有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辅导计划,对特殊儿童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需求。备课要把特殊需要儿童心理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要做到目标适宜、方法得当、伙伴适合、难度适中。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照顾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克服特殊需要儿童学习障碍。发现特殊需要儿童的特殊才能。很多智障儿童、盲童和听力障碍儿童,在某一方面也有其先天的素质,我们教师应该多观察,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四、提高特殊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
教育之中,最高级最有价值的是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评价自我教育。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只有学会了自我教育,人才真正成熟。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自我教育,可以分成两个步骤。一、认识自我,让他认识到自身的特点,生命的意义。面对学习的暂时落后,面对同学的暂时不解,面对嘲弄,不自卑、不气馁,自己在努力的实现生命的价值,优秀是我们最求的目标,但暂时“独特”是我们的权利。学会遏制自身的暴怒情绪,适度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其实是一种自我修正、自我锤炼、自我提高,它的最大特点是自己发现思想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这种教育既没有外力的推动,更没有他人的强制,因此需要清醒和自觉。特殊儿童的自我教育,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坦然接受,也坦然接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自身现有条件下,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权.班级管理论.上海交易出版社, 2004.
[2]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3]柯丹丽.随班就读弱智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
[4]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 2004.
[5]于玉东,郑艳霞,王新.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