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如命的哈萨克斯坦
2015-07-11周晓沛
周晓沛
爱马如命的哈萨克斯坦
周晓沛
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编者按:随着“一带一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了解它们,从本期起,我们邀请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任的中国大使,讲述他们眼中的这些国家。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并非偶然,中哈两国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一直保持着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成为哈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能源及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正如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所说:“哈萨克斯坦在历史上曾是伟大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外的第一站,相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站。”
在突厥语中“哈萨克”是“自由之民”,“斯坦”是“国家”或“地方”的意思。这一国名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新出现的。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有131个民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在哈国,哈萨克语为国语,同时通用俄语。人口1740万,国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看起来地广人稀的哈萨克斯坦,到处是荒漠,可地下尽是宝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号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矿物元素在这儿均可找到。
公元前2世纪,生活在伊犁河和七河流域的主要是乌孙人,他们融合原居住在这里的塞种人和月氏人,成为哈萨克人的先祖。中国史书称这一部落联盟为乌孙国。张骞出使西域曾到过此地,并同乌孙国建立了联系。公元前105年和72年,我国西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先后远嫁乌孙王,相互联姻结好。
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在12世纪,由中国通向西方、途经锡河流域和哈萨克南部的丝绸之路商道就已经形成。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以“丝绸换马匹”的经贸往来焕发生机,重现了大漠孤烟中“驼铃声声,马蹄阵阵”的独特风景。著名画家朗世宁的《哈萨克贡马图》,描绘了哈萨克使者向清朝乾隆赠送骏马的情形。这幅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东方艺术博物馆。
哈萨克人本是游牧部落,长年逐水草而居,食肉饮酪,随风放歌,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斯坦的国徽中央是哈萨克人的传统毛毡帐篷图案,两侧则为雄健的飞马。哈萨克人性格粗犷,热情好客,他们对马情有独钟,爱马如命,视之为“最忠诚的朋友”。早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就在匕首上雕刻马的形象为装饰;在铁器时代初期,墓葬时流行用马陪葬,在突厥斯坦境内曾发现大量“马崇拜”的历史文物。直到现在,马的某些属性仍然被奉为可以驱邪的圣物。在萨满教中,马蹄铁和皮鞭被认为是可以带来吉祥的护身符,如今在一些现代哈萨克斯坦人家里也很容易见到。在哈国,马被认为是神圣的动物,象征着任劳任怨、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等诸多良好品质。与此同时,马肉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和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佳肴。
刚到哈萨克斯坦时,哈方朋友对我说,他们喜欢吃肉,这与传统上能量消耗过大的游牧生活方式有关。他们认为,比起羊肉、牛肉来,马肉最干净,除了吃青草外,马只饮清水。哈萨克人最钟情的美食是叫“别什巴尔马克”的热汤面,是用大块去骨马肉熬汤,然后在鲜美的汤中加入手擀面片。他们还幽默地宣称,哈萨克人食肉量为“世界第二”。我问:“谁是第一?”他们答:“那是狼。”哈萨克人爱喝带有焦煳味的库梅斯(马奶)和舒巴特(骆驼奶),认为这些饮料既解渴,又利于提高免疫力。
我原先不喜欢吃羊肉,但到了哈萨克斯坦后入乡随俗,也逐渐习惯了。因为,当地人每次招待贵宾时,几乎都少不了他们的一道特色民族菜——哈萨克式手抓肉。香喷喷的羊肉,再佐之以用木勺盛在特制木碗内的“索尔帕”羊肉清汤,那才叫原汁原味。大块未完全切开的羊肉煮熟后端上桌,主人亲自把肉切成小块递给每位客人享用:盆骨和小腿肉给德高望重的长者,胸脯肉给女婿或儿媳,颈椎骨分给姑娘们,而给最尊贵的客人要先献上用特殊方法制作的羊头。初次面对盘中的羊头时,我束手无策。主人教我用小刀将额头上的一层薄皮片切下留给自己,说这是最好吃的一块。后来我才知道,按哈族正规习俗,客人应先割一块面颊肉回敬主人家年龄最大的长者,再割一块羊耳朵给年龄最小的孩子,然后自己随便割一块,再将羊头还给主人。这时主客围坐在一起,一边大口食用盘中的羊肉,一边尽情畅饮主人家酿的马奶酒。这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独特饮料,略带酸味,清香醇厚。
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原在阿拉木图。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苹果城”,以盛产苹果出名。该城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宣布由离边境较近的阿拉木图迁都地处中部的阿克莫拉。20世纪50年代,苏联大批青年应召来到这里垦荒。1998年,将新都改称为阿斯塔纳,哈语意为“首都”。
哈国独立后,尤其近十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政局稳定,民族关系和谐,人均GDP达1.4万美元。阿斯塔纳大兴土木,面貌焕然一新。伊斯姆河穿城而过,两岸是宽阔的大理石街道,市内遍布着花坛、草坪、微型公园和城市广场。新都的标志性建筑是巴伊杰列克观景塔。塔名取自哈萨克童话中的一棵神树。塔身酷似树形,顶部呈鸟巢状,上有巨型金色玻璃球。据说,其构思设计出自哈国总统之手,是复兴和永恒的象征。阿斯塔纳这一新崛起的草原大都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城市”的称号。
作者夫妇在哈萨克毡房做客,右二为作者周晓沛。
(作者为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中国制造2025”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