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功率因数与重复预测在APF中的应用
2015-07-11王梦琼许春雨
王梦琼,许春雨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1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网中的谐波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准确、实时地检测及补偿电网畸变电流谐波分量是决定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性能的重要环节[1]。
本文研究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采用单位功率因数(UPF)检测法,APF 补偿后,电源侧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该方法算法简单、精度高,单相系统、三相三线制系统、三相4线制系统均适用。
电流跟踪控制采用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方法,其本身存在一拍滞后,因此在SVPWM 中加入电流预测来实现无差拍控制效果。
2 单位功率因数检测法
UPF谐波电流检测法采用等效原理,将非线性负载和APF整体视为电阻性负载,这样补偿后电源电流与电网电压波形相同,功率因数为1(单位功率因数)。
公用电网中,通常电压波形的畸变很小,而电流波形畸变可能很大,所以一般不考虑电压畸变,研究电压波形为正弦波、电流波形为非正弦波的情况有很大的实际意义[2]。因此假设电网电压三相平衡无畸变,其傅里叶展开式为
根据UPF检测法,补偿后电源电流可表示为
式中:usa,usb,usc为三相电源电压;isa,isb,isc为三相电源电流;k为非线性负载和APF 并联的等效复合负载电导。
负载电流傅里叶展开式为
式中:iL(t)为负载电流,即补偿前电源电流;is(t)为补偿后电源电流;iq(t)为谐波及无功电流和。
由于功率因数为1,iq(t)不产生有功功率,所以有:
把式(4)代入上式,可得:
对于三相系统,可知:
式(7)中3式左右相加化简,得:
usiiLi和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值分别为其直流分量与积分周期的乘积,所以有:
通过低通滤波器可提取到三相功率之和与电压平方和的直流分量[3-5]。根据式(9)确定等效复合负载电导k,由式(4)可得谐波及无功电流和,即补偿电流:
由式(10)可知,若电网电压us发生畸变,则检测出的补偿电流ic会随之产生畸变,降低APF 补偿效果。因此引入锁相环PLL,由锁相倍频电路检测A 相电压过零点并复位查正弦表,提取电网电压的基波分量,这样kus就为负载电流的基波分量,检测出的谐波及无功电流不会受电网电压畸变的影响。
图1 为加入锁相环的UPF 谐波检测框图。
图1 加入锁相环的UPF谐波检测框图Fig.1 Block diagram of UPF detection with PLL
3 电流预测
SVPWM 基于交流电机磁场理论,依靠开关器件通断的控制,使其输出电压逼近期望输出电压。该方法在k时刻涉及k+1 时刻的补偿电流ic(k+1),一般可用指令电流代替,但这样就存在一拍滞后。本文采用的基于SVPWM 的无差拍控制方法,在k时刻预测下一时刻的指令电流值用以代替ic(k+1),消除滞后影响,实现实时控制。是否能实时、准确地预测出k+1 时刻补偿电流是实现无差拍控制效果的关键[6-8]。
常用预测方法有:线性预测、抛物线预测、重复预测、神经元预测和自适应预测等。后两种方法计算复杂,运算量大,实时性不好。
线性预测可表示为
抛物线预测可表示为
文中采用重复预测观测器进行指令电流的预测。利用当前时刻指令电流与实际指令电流的预测误差,与比例系数相乘作为补偿量,叠加到指令电流实际采样值。k时刻的误差计算公式为
采样次数为N,每个采样点均设置相应误差存储单元e(k),k∈[1,N]。
在负载稳定的情况下,前一基波周期的预测误差e(k)与k2的乘积,加上k时刻得到指令电流采样值即图2中A取,就可得到k+1时刻的指令电流预测值,其表达式为
当系统负载突变时,谐波电流随负载突变,为提高这种暂态情况下的滤波精度及动态性能,可以进一步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来逼近实际值。即此时可取:
或
重复预测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重复预测结构框图Fig.2 Block diagram of repetitive predictor
得
因此可以得出重复预测型电流误差的传递函数为
等效为误差输出的形式如图3所示。
图3 误差输出等效模型Fig.3 Equivalent model of error output
有源滤波器的稳定工作需保证重复预测能够准确预测指令电流值,即预测误差要收敛于0。由小增益定理可知,系统稳定的条件是系统的闭环极点在单位圆内,即反馈回路开环传递函数增益恒小于1。对(k2-k1)Z-N,进行z=ejωTs代换,可以得到重复预测观测器稳定的充分条件为
由式(21)可知,只要令|(k2-k1)|<1,重复预测观测器就能稳定。但在实际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在稳态情况下,谐波电流也不可能与上一周期的波形完全一致,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变化。为此周期积分环节系数k1设置为0.95,削弱积分作用,避免因不能完全消除预测误差而导致补偿量无限制增加。比例系数k2适当取小也可减少补偿量,使校正作用更平缓,所以k2取0.98[10]。
4 Matlab仿真分析
图4所示为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的三相并联型APF仿真模型。
图4 三相并联型APF仿真模型Fig.4 Simulation model of three-phase shunt APF
APF仿真参数为:三相对称电源220 V,50 Hz;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带电阻负载,进线电感1 mH;直流侧电容1 100 μF,参考电压1 000 V,初始电压1 000 V;交流侧电感8 mH。
1)负载稳定。电阻恒为30 Ω。
图5所示为A相电流波形及其FFT分析。由图5 可知,A 相负载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高达27.62%,不加重复预测时补偿后电源电流谐波总畸变率为6.24%,采用重复预测观测器进行APF补偿后A相电源电流中绝大部分谐波和无功成分被消除,其谐波总畸变率降为1.98%,且动态响应时间小于1个周期。
图5 负载稳定时A相电流波形及其FFT分析Fig.5 Waveforms and FFT analysis of A-phase current under the stable load
2)负载突变情况。0.06 s 时并入1 个30 Ω电阻,使负载电阻突减。A 相电流波形及其FFT 分析如图6所示。
由图6 可知,在0.06 s 负载突变后,经过一个周期谐波电流即可得到跟踪补偿。可见采用基于SVPWM 的无差拍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控制APF补偿电流。
图6 负载突变时A相电流波形及其FFT分析Fig.6 Waveforms and FFT analysis of A-phase current under the load changing suddenly
5 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系统结构如图7所示。三相负载为带电阻负载的三相不可控整流桥。整流桥采用东芝公司的30Q6P42 模块,示波器采用安捷伦54621D。
图7 APF实验装置系统结构Fig.7 APF experimental device system structure
实验参数为:线电压40 V,整流桥负载电阻30 Ω,交流侧电感8 mH,直流侧电容电压给定值90 V,直流侧电容2 200 μF。
图8 所示为实验波形,图8 中可以看出补偿后电源电流接近正弦波,谐波得到了有效抑制。
图8 补偿后实验波形Fig.8 Experiment waveform after compensation
图9 补偿前后A相电源电流波形及其FFT分析Fig.9 A-phase supply current and FFT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图9所示为补偿前后电源电流波形及其FFT分析。由负载电流和电源电流的基波分量及各次谐波分量有效测量值,可根据下式计算得到补偿前后各次谐波电流含有率:
其主要次(6k±1)谐波百分含量分析见表1。
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0次以内的谐波都得到了抑制,其中5次和7次谐波的抑制效果最明显,17 次和19 次效果较差。因此该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补偿电网主要次谐波,单位功率因数谐波检测法与空间电压矢量跟踪控制方式在APF 中应用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
表1 补偿前后各次谐波电流含量Tab.1 The harmonic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6 结论
本文介绍了单位功率因数电流检测算法,以及基于重复预测的空间矢量脉冲调制无差拍控制策略。分别分析了其基本思路,并在仿真环境和低压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1]王兆安,杨君,刘进军,等.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1998.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9.
[3]张红莲,袁兆强.基于单位功率因数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2):37-39.
[4]赵怀军,庞亚飞,邱宗明,等.改进的单位功率因数谐波电流实时检测方法[J].电网技术,2007,31(9):38-42.
[5]María Isabel Milanés Montero. Comparison of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 in Three-phase Four-wire Systems[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7,22(1):229-236.
[6]管恩振,王志和,张晓新.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5,24(2):86-90.
[7]杜永,任贤贤,高思远.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和无功补偿技术[J].煤炭工程,2013,45(10):83-85.
[8]王妍,杜军红,陶伟宜,等.基于DSP 的空间电压矢量法PWM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0,4(2):98-101,105.
[9]唐健,王翔,何英杰,等.三相四线制有源滤波器的新型无差拍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59-63.
[10]张国荣,邵竹星,陈林.基于改进重复预测原理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无差拍控制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3):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