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通脉针法治疗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2015-07-11赵伟东易光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脾窦性心迷宫

赵伟东,谭 伟,易光强,卢 敏

(南宁市第三医院,广西 南宁530003)

开展Cox 的迷宫手术20 多年来,手术治疗房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远期效果,我院近10 年开展了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为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迷宫术,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确切[1]。由于久病成损,加上手术创伤使体质异常虚弱,给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带来一定困难,转复成窦性心律后常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目前常规治疗方法有临时起搏器治疗及药物治疗,这些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较少顾及脏腑功能的康复。我院采用的温阳通脉针法是在体针的基础上加用灸法以温阳为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通过恢复脏腑功能,使患者体质快速提高,缩短康复时间[3]。为进一步探讨温阳通脉法针法的机理,笔者将占多数的心脾两虚证病例抽取出来,观察两组病人的心脾两虚证的病证变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集南宁市第三医院心外科2010 年5 月至2014年6 月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心脾两虚证患者61 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 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4 例;最小年龄23 岁,最大年龄61 岁,平均年龄(41.3 ±13.32)岁;病程最长35 年,最短3 年,平均病程(19.4 ±9.92)年。对照组30 例,其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最小年龄25 岁,最大年龄63 岁,平均年龄为(40.3 ±12.12)岁;病程最长32 年,最短1 年,平均病程(18.6 ±8.9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根据《心血管病学》[4]制定的西医诊断标准,窦性心动过缓诊断标准为:平均心率<60次/min。中医辨证诊断标准为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的心悸心脾两虚证的标准: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1.3 纳入标准

①改良迷宫术后;②平均心率<60 次/min;③年龄18 ~65 岁;④符合中医心悸心脾两虚证的标准。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装置临时起搏器者:通过装置临时起搏器调整起搏心率至80 次/min 以上;未装置临时起搏器者:静脉泵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异丙肾上腺素1 mg,增加泵入量直至心率升至80 次/min 以上。

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内关(双)、足三里(双)、关元;艾灸关元、气海、神阙、内关(双)。针刺得气后施以小幅度提插捻转,平补平泻,行针2 ~3 min。悬起艾条灸关元、神阙、内关、气海各30 min。每天1次,每次30 min。

两组患者伴基础病均常规进行治疗。10 天为一疗程,观察1 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心悸心脾两虚证的标准。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在计算机上利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3 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Ridit 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治疗组对于心脾两虚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3.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表2 显示,两组病例治疗前各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在心悸不安、失眠健忘、头晕乏力、气短易汗、脉缓弱的改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舌淡红苔薄白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两组心脾两虚证治疗前后比较

4 讨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改良迷宫术后常见症状之一,中医称之为“心动悸”,是指由于诸种原因使心脏气机紊乱,心动异常,以心悸、怔忡、惊惕不安、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改良迷宫术的最常见原发病为风心,风心病多由表邪入里而来,失治则由表入里,正气愈虚,邪气愈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待病邪深入血分,侵入五脏,则心之阴阳皆虚,阳虚偏重,久病成损,脾胃中气大伤,子盗母气,渐至五脏失养,先天真气被耗,折损肾气,且虚必夹瘀,瘀阻心脉,已是“半生半死”之局[6]。患者在术中又遇气血大伤,心阴心阳折损,形成以心脾肾阳虚为本,血脉瘀滞为标的虚证、寒证、瘀证[7]。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8]。本证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气不降而神病。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清阳下降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治,首在中气[9]。故本证治疗之要则为补中、降心、升阳。温阳通脉针法是体针加灸法以温补脾阳、沟通心肾。常规体针具有疏通经气、化瘀通脉作用。温阳灸法通过温热刺激产生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调和气血、补正回阳、救逆固脱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所取关元穴,为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为聚气凝神之所,为全身强壮养生之要穴,《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灸气海穴具有温肾壮阳、培补元气、益精通经的作用。神阙在腹部,脐中央,是人体生命的要害穴窍,也是任脉之要穴,其居人身上下、左右的中部,乃“居中立极”,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灸之温补脾阳,启动中轴,推动轴的运行。内关穴为手厥阴经的远道输穴,并为其经别别出之输,循经直上系于心包络,为经气流注转输入要道,针灸内关穴可起到温煦心阳的功效,为主治心血管疾患的重要穴之一。动物实验证明针刺“内关”穴对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确切作用[10-11]。足三里,四总穴之一,补益脾胃之阳,《玉龙赋》载:“心悸虚烦,刺三里”。脾胃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与神阙相配,使脾升而胃降,轴的功能恢复。

神阙、足三里温通中阳,旋转中轴。关元、气海温下之阳,使元阳上升,内关通调心脉,心气下行,而轮运行。诸穴合用,达到轴运轮行,轮运轴灵,气血调和,脾胃生化充足,心肾交通,使心阳通而心气旺,心血足而心气降。脏腑功能得以全面恢复,经脉得以通达,从根本上使患者体质快速提高,缩短康复时间。

[1] 方海宁,谭伟,陆健君,等.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11):808

[2] Cox JI,Boinean JP,Schucssler RB,et al. Five-year experience with the maze procedur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Ann Thorae Surg,1993,56:814-824

[3] 赵伟东,谭伟,易光强,等. 温阳通脉针法治疗改良迷宫术后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8-10

[4] 马爱群,胡大一.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3-185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6]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

[7] 张莹,梁晋普.郭维琴教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拾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10

[8] 彭子益.惟物论的系统医学[M].北京:学菀出版社,2008:39[9]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2

[10] 曹震,郑利岩,陈颖,等.针刺对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Gi 基因表达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1012-1013

[11] 周愉,沈雪勇,魏建子,等.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69-570

猜你喜欢

心脾窦性心迷宫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大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