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思考

2015-07-10贾晓莲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研究性

贾晓莲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我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已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德尔要求:学生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本文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因此,语言阅读教学应努力走出传统误区,大力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创设适宜研究性阅读的学习情境。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作培养目标,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党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法;思考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为主,经常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使学生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性。因此,语言阅读教学应努力走出传统误区,大力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创设适宜研究性阅读的学习情境。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指导引入,灵活多样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阅读与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阅读与研究。它既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也有以课题研究为在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而基于网络运用的语文课堂学习,更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深入多了。

1、学习过程的探究化。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经由探究化之路。如理解《药》这篇小说,设置“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这一问题,就能引领学生去列出课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内涵:主人公为何姓“华”与“夏”?名字中的“栓”与“瑜”有何意味?而通常的阅读教学是把它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的。

2、练习问题的课题化。这是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究性问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的阅读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可是,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3、文本阅读的比较化。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如,同时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是小说中的母亲形象,鲁迅的《药》、高尔基的《母亲》、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叶圣陶的《夜》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考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知识梳理的规律化。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小说学习记忆的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如中国是诗的国度,理解和鉴赏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2 把握特征,注意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主体性、研发性、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在把握这些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1、生活性与活动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2、主体性与合作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作培养目标,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党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民主性和激励性。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大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地大胆质疑,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性阅读的甜头。

3 注重学习提高,转换教师角色

研究性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而,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要“读书破万卷”;做研究型教师,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 单方面控制的预设式教学现状,是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奴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理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

综上所述,研究性阅读虽然只是建立在讲授式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值得我們深入进行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