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区办学同步提升
2015-07-10刘北虹
刘北虹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爱辉区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于2014年4月将第六小学和第四小学确定为第一批实施学区制改革的试点学校。按照“名校联老校”的办学模式成立第六小学学区,实施“教育管理一体化、师资配备合理化、基础设施标准化、质量评价科学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实施文化先导,建立共同愿景
实施学区制办学,内涵发展是根本,文化先导是关键。我校在学区制改革准备阶段,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家长交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梳理新学区的办学理念:回归天性、发展个性,构建精彩校园;确立了“让学校成为一个品牌,让教师成为一面旗帜,让学生成为一种骄傲”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校训。校园核心精神的确立,激励着两个校区的教师心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二、实现管理机制创新,校区管理“一体化”
1.实施扁平化管理
扁平化管理就是变管理为自理,使学校管理部门转化为职能部门,发挥协调作用。两校区各设一个常务校长,各位副校长兼任年级级长,重心向年级组和教研组下移,减少管理层级。
2.推进管理网络化
作为市级“信息技术示范校”,政府加大投入,为我校完善了硬件的配备,建设了“三通两平台”“班班通视频系统”,校园网的建成实现了实时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实现标准化管理
要实现两校区共同发展,学校要有统一的保障机制。因此,学校推出了《目标岗位责任制》《教师“项目学分制”专业发展研修方案》《学生多元化评价方案》,突出激励性和发展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张扬搭建平台。
4.突出精细化管理
我校本着“关注细节,用心做教育”的原则,细心帮助学生策划人生的每一步,并将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成长的片断,用不同形式记录下来,使学生和家长从细节中感受学校的细心和爱心。
三、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实施教师轮岗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爱辉区教育局为了加强我校的师资力量,从外校及农村调入6名优秀教师充实到我校的教师团队中。同时,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建立教师培养梯队,打造名师团队。
为了加快两校区教师的整合和交流,我校实施教师轮岗,目前,两个校区共有8位班子成员、27名教师轮岗到新校区工作,2名教师跨校区任课。第一年两个校区各自调整了教师的四分之一,以后逐年调整,计划通过3年时间完成全体教师的轮岗交流。经过一年的教师轮岗实践,打破了原来教师为一校所有的局限,辐射了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教师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教育态度发生了新的变化。
四、“生本、生成、生长”,打造新型课堂
我校开发“生本、生成、生长”的个性化课堂,物化“回归天性、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提出生本即课堂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生成即把课堂看作是师生思维交流合作的平台;生长即课堂要使师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开发个性化课堂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临贴”阶段,以教学模式实现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转型;二是“破贴”阶段,即走出模式,给教师充分的创造空间。要求教师遵照“生本、生成、生长”的原则,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转型的实践中生长出智慧。
五、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实现特色立校
我校提升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以特色课程建设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彰显学区制办学的优势。
1.开发“七彩社团”
学校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这一校训,即要尊重学生差异,实施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了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我校成立了“七彩社团”,做到尊重学生意愿,全员参与社团。同时,面向全体教师、社会各界、家长团队聘请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两个校区共成立了45个社团,每个社团活动项目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色彩。我校把社团活动时间定为星期五的下午,称为“快乐活动日”,学生全员参与,自愿选择,实施走班制。
2.开发童话特色校本课
童话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充分利用童话这一载体,开发童话微课程和童话校本教材,将其命名为“金色的梦想”系列活动课程。一年级设计“寻找金色的梦”活动,意在激活学生潜藏在心底里的梦想;中年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梦想”,通过创编童话、走进经典,编织自己的梦想从经典中寻找答案;六年级学校结合毕业系列教育开展“我承诺”活动,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整个小学阶段,帮助学生编织金色的梦想,由感性到理性地交给学生一把“寻梦的天梯”,演绎着有梦就有未来的人生理想。
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实施学区制办学以来,我校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我校积极打造优质的学校文化。主校区的校园文化以“爱的阳光洒满校园”为主题,打造浓郁的童话氛围;东校区以“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为主题,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楼层文化。
经过一年学区制办学实践,我校统一了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确定了校区发展特色,完成了主校区220名学生向东校区的迁移,实施了教师轮岗,校区之间办学水平走向均衡,逐渐发挥优质资源向农校辐射的作用。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