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5-07-10方健华张宏
方健华 张宏
摘要:本文从职业素养的4个基本维度,共20个指标,对学生、教师、企业进行三方互证问卷调查,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毕业班非毕业班学生差异、男女生差异、商贸类理工类学生差异、学生教师企业之间差异),以及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表现与学生未来发展目标之间相关性,最后分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企业需求;吻合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C-0003-0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1]中职学生培养是国家实行工业化、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之一,中职教育一定要立足服务于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因此,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职业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和锻炼,使社会人在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2]文献表明[3][4],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与职业技能等内容。根据近几年企业对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需求来看,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等是目前企业非常看重的素质要求。[5]因此,在本研究中,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为职业理想信念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基本意识素养、职业基本能力素养4部分。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其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分析其普遍具有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过程总体是:先查找、收集信息,再结合调查对象与调研目的落实调查表格的设计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研究需要,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经过专家筛选,设计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职业素养评价由“职业理想信念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基本意识素养”及“职业基本能力素养”4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包括5个指标,共20个指标。使用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采用五级评价: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相应赋值为1、2、3、4、5。指标总分值为100分,总得分在50分以上为积极职业素养,总得分在50分以下为消极职业素养。
第一步,学生调查。由学生对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在学生调查问卷开始部分增加个人资料调查,在问卷最后部分增加对学生未来发展目标的调查。
第二步,教师调查。由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就职业素养4个维度20个指标对教师进行调查。
第三步,企业调查。由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就职业素养4个维度20个指标对企业人事部门或企业管理者进行调查。同时,在企业调查问卷最后部分,增加企业最为看重的中职生职业素养调查。
所有的问卷资料,经过审查与核实后全部输入电脑,保证了问卷的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分析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职业素养的现实情况。
(二)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的学生和教师样本均为从昆山、张家港和江阴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随机抽样产生,企业样本来自上述三市接收中职毕业生企业中的抽样样本。调查时间是2013年4月26日至2013年6月3日。
学生样本包括毕业班和非毕业班,主要涉及商贸大类、理工大类4个专业共计12个班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发放问卷220份,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和有缺失数据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样本数210份,有效率为95.5%,其中男生103人,占有效样本的49.1%,女生107人,占有效样本的50.9%。
教师样本40人,对象为专业课教师、班主任、系主任、德育主任等,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
企业样本30份,对象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日资企业、台资企业、美资企业等,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
(三)研究方法
分析方法主要采用Excel和SPSS for Windows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素养结果与分析
1.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自评分析
(1)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学生职业素养对比
表1显示,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分在职业认同、职业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情感、职业性格、职业道德、职业敬业精神、主体责任意识、质量效应意识、竞争创业意识、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等共计13个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表明毕业班学生职业素养相应指标得分及职业素养总分均显著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在其余职业素养指标上,毕业班学生得分也高于非毕业班学生,但差异性不显著。表中还可看出,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学生职业素养平均得分都在50分以上,说明目前中职学生具有积极职业素养。
毕业班学生职业素养优于非毕业班学生,反映在毕业班开设的相关课程、就业讲座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思考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2)男生与女生职业素养对比
表2显示,男生与女生职业素养得分仅在职业价值观、竞争创业意识2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相应指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表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女生更具有竞争创业意识,也具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在其余职业素养指标上,男生、女生差异性不显著。女生职业素养总分高于男生职业素养总分。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女生在学习态度及日常行为表现方面普遍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思想更早成熟及社会大环境综合影响结果,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3)商贸类与理工类学生职业素养对比
表3显示,商贸类与理工类学生职业素养得分仅在职业兴趣、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3个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商贸类学生相应指标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表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商贸类学生具有更强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也更高。在其余职业素养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上,商贸类学生得分也高于理工类学生,但差异性不显著。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商贸类学生构成以女生为主有关。
2.教师、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评价与学生职业素养自评比较
表4显示,学生、教师、企业在职业目标定位、职业兴趣、职业情感、职业敬业精神、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6个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其中,教师在除职业信念、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3个指标外,对学生职业素养各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的评价最低,这可能与教师作为学生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生严格要求有关,所谓“爱之心切,责之心切”。企业在除职业目标定位、职业敬业精神、质量效益意识、竞争创业意识3个指标外,对学生职业素养各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的评价最高,这可能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思想及行为表现更加成熟理性,自我要求更加严格,企业对学生总体表现相对满意有关。
(二)职业素养结果与学生未来发展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学生未来发展目标进行调查,3个调查选项分别是:A.自己知识和技能都优秀,能学到真才实学,对未来有信心,有明确发展目标;B.文凭不过硬,无真才实学,有自卑心理,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C.上职校没用,找工作都是靠父母或靠关系,对未来发展没有目标。对A、B、C选项分别赋值3、2、1,并统计分析,分值越高说明学生未来发展目标越明确,分值越低,说明学生未来发展目标越不明确。
表5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各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目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目标与学生职业素养指标中职业信念(r=0.415,P<0.01)、职业认同(r=0.510,P<0.01)、职业目标定位(r=0.433,P<0.01)、职业生涯规划(r=0.501,P<0.01)、职业情感(r=0.383,P<0.01)、职业性格(r=0.558,P<0.01)、竞争创业意识(r=0.333,P<0.05)指标及职业素养总分(r=0.472,P<0.01)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职业信念、职业认同、职业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理想信念素养维度对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目标影响最显著,说明树立理想信念有助于实现学生终生发展。职业情感、职业性格即职业人格素养维度也对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这也说明良好的情商对学生未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竞争创业意识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目标的主要因子之一。可见,适当的竞争意识是推动学生人生追求的原动力。
(三)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分析研究
1.职业素养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一个以职业素养的20个指标为自变量,以职业素养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分的主要因素有主体责任意识、职业性格、质量效益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动手操作与实践力、竞争创业意识、职业目标定位、岗位适应与耐挫力等9个指标。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所得标准偏回归系数的大小,排出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分的前3位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主体责任意识、职业性格、质量效益意识。见表6。
同样以职业素养的20个指标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中职学生哪些职业素养。结果表明,企业最为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有:职业认同(41.7%)、职业目标定位(58.3%)、职业道德(41.7%)、职业敬业精神(83.3%)、主体责任意识(58.3%)、法律法规意识(41.7%)、团队合作意识(75.0%)、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83.3%)、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58.3%)、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91.7%)等10个指标。其中,企业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最为重视的前3个指标分别是: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91.7%)、职业敬业精神(83.3%)、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83.3%)。见表7。
3.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分析
通过前期分析,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得分的前3位主要影响因素为:主体责任意识、职业性格、质量效益意识,而企业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最为重视的前3个指标为: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职业敬业精神、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说明目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总体虽然能够让企业基本满意,但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还不太一致。因为,企业更加重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相比较而言,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在职业素养各指标中不是最佳,由此也表明了今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职业敬业精神、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前中职学生具有积极职业素养。其中毕业班学生职业素养普遍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女生职业素养表现总体高于男生,商贸类学生职业素养普遍高于理工类学生。
2.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总体表现相对满意。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较低。
3.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表现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目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说明职业素养高的学生具有更远大的人生追求。
4.目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总体表现虽然能够让企业基本满意,但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还不太一致。企业更加重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建议
1.加强对非毕业班学生、男生、理工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1)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不能仅局限于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课程,应该在学生进校伊始,在所有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对理工类专业以男生为主的班级更应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在授课时,自觉地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尤其是针对本次调查中,学生自我评价较低的几种职业素养指标:职业信念、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性格、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调查均分低于3分),更应该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弥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短板。
如本次调查所涉及的某学校就曾在就业指导课中连续四年开展“花桥国际商务城”杯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设计大赛,通过创业培训、专题讲座、职业能力测试、校友访谈、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创业就业政策、行业企业信息,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技巧、模拟面试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6]
(2)发挥教师职业素养的示范作用
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教育者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职业形象对学生具有吸引、导向和示范作用。教师既需要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显性职业素养,也需要重视自己爱岗敬业、职业信念等隐形职业素养的提高,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3)探索与丰富职业素养培养形式
职业素养培养形式可以多样,既有课程教学,也有职业倾向调查、职业能力测评、面向群体或个性的职业心理咨询等,还可以采用举办讲座、参观访问、现场模拟、集体讨论、个别辅导等。
目前正受到重视的技能大赛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比赛考验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赛事中可邀请企业评委或让企业参与竞赛内容的设置,提高学生竞赛成果的外界认可度和影响力。[7]
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资格证书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应该根据各专业情况进行调研,确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报考,这是对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4)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突出职业素养考核
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立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扩展,不仅评价学生课程成绩,而且对学生职业素养四个维度:职业理想信念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基本意识素养、职业基本能力素养进行评价,突出职业素养考核。
如在外贸单证实践课程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分别担任制单、审单、交单、审证等工作,根据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职业敬业精神、职业兴趣等进行评价。
2.教师和学生均需要增加企业实践,在真实职业情境中提升职业素养
(1)增加教师、学生企业实践机会
在本次评价中,学生、教师、企业评价不一致,说明教师和学生需要增加企业实践机会,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可以采取短期参观访问来增加对企业的了解,也可以采取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等形式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企业生产各流程建立感性认识,培养职业兴趣,增加职业素养。
(2)营造专业情境校园文化氛围
在中职学生新生进校时邀请专业教师、优秀企业家、知名企业工程师在校内开设专业讲座,在校内展示知名企业图片、播放视频等,使学生明确在校三年需要完成的课程和需要达到的专业技能水平,为自己勾画一幅清晰的职业发展蓝图[8]。
精心营造职业情境化的班级文化。班级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形成个性化的育人空间。做到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专业世界带来的快乐,能够置身于浓郁的专业文化情境中[8]。
在校内实训场所构建仿真职业实训环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实训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规范要求,引进企业制度文化,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训管理,制定严格的实训教学标准,并进行考核。除此以外,还可通过主办优秀企业文化节、模拟职业面试、技术创新竞赛、创业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只有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中职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学生职业素养才能随着专业知识增长、职业技能增强而不断提高。
3.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良好情商、竞争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国家目前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工人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每一个中职学生的人生追求汇聚到一起就决定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梦是否能够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良好情商、竞争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所学专业,了解本行业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理性思考“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20年后的我在干什么?”,确立努力的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每个学生能树立自信心,富有人生追求。同时,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克服自卑、自私心理,懂得坚毅、乐观、平和。最后是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缺乏竞争意识只能是被社会淘汰。适度竞争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同样,适度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4.加强最受企业青睐的几种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上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为此,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种职业素养指标培养。
(1)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培养
现在中职学生(尤其是苏南地区)生活条件优越,在宠爱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生活的挫折和压力,导致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稍有不满意便离职或采用极端方法解决问题。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不要指望让环境适应自己,而需要自己去努力适应环境。”善于适应环境、具有坚韧的意志已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教育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理想。
(2)职业敬业精神培养
培养学生的职业敬业精神,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对待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积极主动完成每一项工作,认同企业的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让自己真正融入企业中,继而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到校外社会实践,构建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教育新局面。
(3)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要求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成为一个技术人才。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校内实训练习,同时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也要充分利用学校或企业提供的实训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齐涛.浅谈《大学语文》与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J].职业规划,2010(6).
[3]张月华.从企业回访想到的—关于中职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1).
[4]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5]李建庆,王鹏,张晓峰.重视职业精神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6]http://www.kstvu.cn/ksdd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78&id
=10342[EB/OL],2013(6).
[7]王冰.中职院校《外贸单证》课程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5).
[8]王姬.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20).
(责任编辑:陈向阳)
The Goodness of Fit in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Enterprises' Dema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FANG Jian-hua & ZHANG Hong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Jiangsu Kunshan
No.2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Kunshan 2153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is paper undertakes the survey with the students, teachers and enterprises by divid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into 4 dimensions with a total of 20 indicators, using SPSS 13.0 software to deal with data.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status with graduate and non-graduate differences, gender differences, specialty dif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udents, teachers and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along with the relevan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t last, the goodness of fit in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enterprises' demand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nterprises' demand; goodness of 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