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子里的建筑

2015-07-10钟乔

建筑技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教室校园

钟乔

篇首语

就在文章刚刚写完的那两天,父亲突然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我的父亲是最值得尊敬的老一辈优秀建筑师,1983年带着我们举家南迁,成为深圳建设的“开荒牛”!他们以自己艰辛的劳动在还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设计建造了全国第一座高层住宅。住在工棚,吃在工地,正是他那种骨子里严谨的建筑精神鼓励和熏陶着我,引领我能够一直走到今天,也正是他骨子里的建筑情怀让我懂得了做建筑必须先做人……仅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父亲!

同时也因为项目建成后的开放性、公众性和易达性,也给我们招来一些保守的建筑使用者特别是政府物业管理部门严厉的谩骂,因为我们的设计给他们本来简单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和麻烦。这都是我们在设计初期就已经预料和准备承受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项目走到今天,公共步行捷径暂时得到了保留,我们尝试在建筑中插入的那些“空白”空间里,人来人往的身影开始填补了那些空白,凉风徐徐不断地被带进建筑内部,半开敞的公共空间里清凉宜人。

建筑的社会性是我们的团队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一直试图在建筑实践领域能有所突破的方向。我们从小生活在城市,由于资本运作控制了一切,如果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实现城市建筑的这一部分社会性,似乎只能是个人意愿或者说小众意愿,原本应该呈现的普世价值观在这里被归结到了小众甚至是异类。有很多跟我们一样有着建筑理想的小众建筑师们最后都选择了“逃避”,他们回到乡村,走进校园,他们用“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迂回战术去实现他们的建筑理想。而我们选择每天都让自己淹没在那些主流的商业建筑或政治建筑的设计工作中,纠缠在利益的冲突与平衡下。而恰恰正是各种利益的博弈和对抗,让我们经常有机会在“边缘”地带找到经济利益和建筑公民社会价值的平衡点,但要实现这样的平衡目前看来真的是阻碍重重。

2011年我们赢得了一个竞赛——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这是一所以中专教育为主体的,还带有企业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和农民工学校等附属功能的复合型学校。对于学校,大部分人的固有观念还是那个有着封闭的围墙,把所有学生和老师都安全地关闭在里面的“园”子。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应急式的技术培训和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学习方法依旧普遍存在。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人们一提到教学建筑就极易把它和千篇一律的普通行列式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联系起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其教室、实验室甚至整个校园都是大同小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可以被称之为“严重的教室危机”。建筑师通常只被要求提供一些能容纳固定学生人数的教室,这些教室的大小、开窗、设备甚至内部桌椅的摆布仅需符合陈旧的建筑教育法规的标准。

对于教育与空间的关系,我们一直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和观点,我们也深知作为一名普通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并不可能仅凭借我们的专业工作和某一个学校建筑的设计而改变教育体制上的问题,甚至还可能背上不遵守国家校园设计规范和不符合设计任务的骂名。但我们的设计主张意外地和荣幸地得到了开明的学校领导的高度支持和认可,于是我们正在试图和深圳职工继续教育学院联手打造一个让理论与实践能充分结合的新型校园。我们尝试利用穿越校园中间的城市支路在两侧布置学生自主经营的“实践教室”,说白了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坊”。我们共同期盼着这样一个既属于学校,又融汇在城市里的开放街区。每当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商业街就面向城市开放,成为城市的活力街区,同学们自主经营的理发店、美容店、网吧、书店、咖啡厅、餐厅、家电维修店都相继开门营业,他们把从学校学到的技能在这一刻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不同专业的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去管理运营他们自己的“店”,同时这些小“店”也为周边城镇里数以万计的打工青年提供了一个工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他们的工余生活。在这里,校园已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概念里那个封闭的环境,校园与城市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但可想而知,由此给校园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可敬的是校方领导依然认为我们的努力带给学生的好处是远大于这些困难的,他们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和我们共同去营建这样一所新型的校园。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即使我们和学校的使用主体方已经达成如此一致的共识,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并通力协作,但依然在漫长的设计工作中受到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四年多的设计时间,项目至今没有得以真正进入建设阶段,不是我们把设计做得多么精致,而是被各种无形的权利之手操控着,设计方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我们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也把校方领导折腾得精疲力尽。这就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简单的普世价值观的实现,或者说仅仅是想要做那么一丁点的改革,依然会是寸步难行。经过这些无数次地被修改,我相信当房子真正被盖出来的那天,已经不会再是专业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好建筑”了,也必然会引来很多人的负面评论和耻笑:你们这些年就设计出那么个玩意?粗糙、简陋甚至丑陋。它不会再像那栋办公楼那样幸运,最后还能有钱用一张看似炫酷的表皮来为它遮丑。我们的同事也失望过,也放弃过,也不会再有媒体会像对待前面那两个项目那样有兴趣报道和登载它的结果,因为它“长”得不再新颖和漂亮,现在有越来越多漂亮精致的建筑在优秀建筑师的笔下不断地涌现,等待着大家去拍照留念。有谁会有耐心和时间去听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我们自己也无数次地扪心自问,我们那么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的值得吗?我曾安慰自己,只要那条商业街还在,只要学生们还能“开店”,房子长什么样真的还重要吗?答案连我自己都是模糊的……

猜你喜欢

建筑师教室校园
不要在教室打闹
小小建筑师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