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提示

2015-07-10龚易男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

龚易男

摘要:本文对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进行音乐分析,从而揭示出音乐的英雄人格和抗争精神,并为钢琴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悲怆》第三乐章 钢琴作品 演奏提示

贝多芬作为举世闻名的德国音乐家,其生平成就无须赘述。钢琴奏鸣曲《悲怆》作于1798-1799年间,此时他已经开始饱受耳聋的折磨。标题虽为“悲怆”而音乐更多表现对不幸的“隐忍”,对命运的“抗争”。

《悲怆》第三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快板,4/4拍,c小调。音乐性格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富于展开的成份,结构干净利落而又极富张力。它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次利用回旋曲式特点加强奏鸣曲的戏剧性。作品交替运用了大量的连线与跳音,音乐演奏方面总的要求需要富有乐句感,要灵活运用手腕动作来结束乐句及表现各种演奏效果。

一、呈示部

呈示部为1-17小节,主部主题极为明确地概括了第一、二乐章的某些动机和主题。力度p体现出克制和含蓄,速度可用极快的快板。演奏要强调主旋律线条,装饰音演奏要轻巧。

[1-2]第一乐句,弱起,从第一乐章的副主题扩充而成。以连续的附点音符解决到主音带来“隐忍”的情绪。右手演奏要突出附点的效果,左手演奏分解和弦要均匀。

[3-4]第二乐句,音符密度加大并以三次重复加强属音结尾。右手装饰音可以与之后的四个音形成一个整体类似回音的效果。左手出现三组三度音程是为了增加和声效果,演奏上不能突兀而要与整个乐句一致。

[5-8]第三乐句,主题的陈述被拉宽并用K46-G-T完全终止式来结束。演奏时要用弱起接装饰音造成一拍比一拍紧的积极情绪,音色也可以演奏得明亮些。

[9-12]重复第三乐句,不再使用装饰音而改为重复八度,音乐更加坚定。左手演奏音域扩充的分解和弦情感要更丰满。

[13-17]新材料乐句从阻碍终止到完全终止巩固了调性。旋律的坚强要表现出来,切分音要特别强调。tr与装饰音可以合并为一个回音。16小节的渐强(cresc.)到f是抗争情绪的第一次爆发,力度要跟上。

二、第一插部

第一插部为18-61小节,使用了若干个主题动机,在c小调的属七和弦上结束。插部是大的扩充和丰富,演奏时要注意力度p仍然是克制的,但sf与cresc.的使用更频繁,表现出“抗争”因素。

[18-24]连接部,两个全音符和弦的演奏应该丰满、柔和、持续音般的。要轻巧连贯的演奏19-20、23-24小节分解和弦变体。左手第20、24小节重复三次的音程也要轻巧。

[25-32]副主题,转调为明朗温柔的(dolce)的bE大调。28-29小节右手加入一点复调因素,全音符bB音的演奏要明晰。演奏31小节要强调cresc. 及连续切分。

[33-36]补充段,开放于4个小节的半终止。音乐性格变得强硬。回音和连续音阶下行要演奏出风一般的感觉。

[37-43]第1结束主题。是副主题的补充,演奏要延续之前的风格。

[44-50]第2结束主题。加连线的顿音造成一种十分安静的印象。半终止结尾做出强音(sf)和渐强(cresc.)使得音乐又产生抗争性。

[51-61]第3结束主题。材料与第1结束主题相同。左右手轮奏加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左手50-51小节的bA音到G音应该用滑奏来保持线条的连续。54-55小节左右手音区对比进一步扩大音乐中的抗争。56-61小节转回c小调,抗争情绪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急速下行音阶中又一次爆发,力度和紧张感达到新的高度。

三、第一再现部

62-78小节是呈示部的完全再现,随后转入幽静而柔和的第二插部主题。演奏时注意控制好音量来跟前后段落产生对比。

四、第二插部

第二插部从79-120小节。使用了复调音乐的技法。演奏时要注意前后两部分的对比,表现出音乐性格从理性思考到激情宣泄。

[79-106]第二插部主题。bA大调,幽静而柔和。作曲家从一个简单的舞蹈性动机出发,使用了巧妙的对位法以及变奏重复。演奏倒影进行中的两个声部结构要注意线条的连贯和对比。83-86、87-90及91-94小节左右手轮流出现主导声部,音区不断升高,织体不断增多和加强,使得音乐情绪不断上升。95-98的过渡部分为模仿式结构。99-106小节变奏前半部将旋律移到高音区,并以左手顿音音阶与旋律作对位进行,后半部的主旋律与对旋律作声部交换(复对位),后半部开放并转到乐章的基础调c小调属功能。顿音和cresc.到f再到sf增加了动力把主题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l07-120]补充段,14小节的半终止,音乐情绪随着浪潮般的音响增强到新高度。107小节cresc.应该从mp音量弱起,左右手轮暴风雨般的十六分音符是更强烈的抗争。左手低声区的连音要注意抬指,以避免混成一片。113-115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拉长了动机,sf与ff烘托了音响。

五、第二再现部

121-133小节是呈示部主题的变化再现(前8小节原样再现)。129-133小节将呈示部旋律移至低音声部,表现雄浑的男性特点,演奏时要突出。131小节离调到下属调(f小调)准备调性对比。

六、第三插部

134-170小节是第一插部在C大调的变化再现。通过f小调到达主调的属和弦,p和dolce与前一段结尾sf形成对比。154小节开始扩充再现第一插部第2结束主题,演奏要更富有意境。167小节第三插部开始结尾,高音声部的全音符演奏连音并渐弱(calando)带给人无尽思考。

七、第三再现部

第三再现部从171-210小节,全曲结束。

[171-182] 第三次再现呈示部主题。从属音准备到强拍主和弦进入,强化了调性回归和音乐情绪。演奏时应该比呈示部更饱满和坚定。179-182是之前乐句的小变奏,渐强要做出来。

[183-210]尾声一。第183小节开始缩减再现第一插部主题,旋律越来越激动,充满力量和斗争的戏剧性,集中地强调出“悲怆”的抗争性质,是音乐新的高潮。189-192小节开始用渐强来做音乐情绪新的铺垫,左手的切分和弦要充满力量,呼应右手强拍强调的旋律音。

[193-202]尾声二。使用了新的素材,贝多芬作品结束前常用这种写作方法使音乐达到新的高度。左手连续的后附点和弦,第2、3拍的sf要演奏的果敢鲜明。这也是全曲最高潮的段落,演奏要如暴风骤雨般表现出斗争到底的决心。

[203-210]尾声三。降A大调从p音量decresc到pp是一段安静的旋律,是一种宁静的回想,仿佛在思考怎样去面对“悲怆”。通过增和弦解决到主调(c小调),再解决增和弦的终止四六和弦,下行音阶方式产生鲜明一击的效果。210小节解决了全曲的不安和激动,以c小调坚定有力的主和弦给了一个英勇坚定的充满信心回答。

八、结语

全曲表现了贝多芬对受苦难而相互敌视的人类与大自然给人的温存与幸福的思考。一次次的回旋,一次次的加强,以及轰轰烈烈的结束手法,显示了贝多芬天才的构想和大胆的作风。

参考文献:

[1]袁新宇.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结构初探[J].北方音乐,2014,(05).

[2]刘燕忠.如何把握贝多芬《悲怆》第三乐章的技巧与情感[J].歌海,2009,(02).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研究
从《夕阳箫鼓》和《梅花三弄》看情绪情感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手法研究
浅析巴赫钢琴作品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