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古典主义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人生

2015-07-10霍庆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新古典主义

霍庆

摘要: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不断地追求着标新立异与开拓创新。斯特拉文斯基的创新意识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创作手法,对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回顾他的创作历程、分析其新颖独特的创作手法与写作风格,以期为21世纪音乐创作活动获得更多新的启发。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 创作手法 新古典主义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于1882年6月出生在俄国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他的父亲是波兰后裔,同时也是当时彼得堡歌剧院里的男低音歌唱家,斯特拉文斯基从小很有音乐才华,他9岁开始学习弹钢琴,10岁可以在钢琴上进行即兴创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斯特拉文斯基结识了俄国大作曲家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儿子,并通过他的介绍认识了这位作曲大师,斯特拉文斯基便在这位天才导师的身边修完了全部音乐课程。1919年,斯特拉文斯基结识了另外一位对他一生创作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当时俄罗斯芭蕾舞团的经理和艺术鉴赏家加希列夫,加希列夫热心地帮助斯特拉文斯基,不仅给他灌输新的艺术思想,而且还为他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著名的三大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都是为加希列夫芭蕾舞团创作的。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因具有创意性前卫艺术而被带进了法国的上流社会。斯特拉文斯基一生的生活十分动荡,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目睹了20世纪开始后的一系列的社会变迁。这一切都为他音乐风格上形成多风格特征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先决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斯特拉文斯基一家与许多富人一样,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并因为富有,被布尔什维克归为被专政的对象。为了有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音乐家去了瑞士,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他的创作激情不减。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婚礼》是一部芭蕾舞剧与康塔塔相融合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俗色彩。《士兵的故事》也是该时期的作品,是他献给瑞士人民的厚重礼物。另外,他经常出席当地的音乐活动,是瑞士专业音乐比赛的外籍评委,几家歌剧院都同时要求他当客座指挥,当地的音乐学院邀请他担任作曲的教授,这极大地丰富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收入,他的消费观念和阔卓气派上了瑞士报刊的头条新闻。1930年斯特拉文斯基开始到世界各国巡访,演出活动和新闻发布会接连不断。1934年法国国会经过投票将斯特拉文斯基作为荣誉公民邀请他常住巴黎。三年后,美国为了召纳世界各种人才,斯特拉文斯基作为美国的世界文化要人。纳入了战后的“名人战略计划”。美国用重金和极具诱惑的条件将斯特拉文斯基从法国人的手中夺了回来,他的名气和所具的音乐才华足以让美国人感到自豪。1945年,美国人向世界乐坛宣布了所有来美国定居的名人。斯特拉文斯基在俄国的确是继柴科夫斯基之后,最为杰出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作品几乎遍布整个音乐创作领域——这些作品包括《钢琴与管乐协奏曲》(1923-1924年)、《钢琴与乐队随想曲》(1929)、《八重奏》(1923)、《管乐交响曲》(1920,1947修订)、《仙女之吻》(1926)以及《缪斯之首阿波罗》(1928)。在这些杰作之外,还有一部独幕喜歌剧《玛鞭拉》(1922)和著名的歌剧——清唱剧《俄底浦斯王》(1927),所有作品都凝聚着音乐家的卓绝才华和非凡的艺术想像力。

在个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音乐家家庭生活的不幸,1938年爱女柳德米拉因心脏衰竭而亡,10年后,日夜陪伴在他身边的妻子也在1939年因同样的病症而离世。接踵而来的打击使斯特拉文斯基的生活乱了套,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只有用音乐创作来派遣痛苦,打发那些沉闷的日子。1971年,斯特拉文斯基难以承载过多的悲伤,终于显出病态,还在年初他就停止了一切音乐演出和活动,甚至拒绝了哈佛大学为他举办的生日庆典。4月6日这天,音乐家安然地闭上了眼睛,前来参加悼念的人都掉了泪,人们为失去一个超一流的音乐家而惋惜。1971年4月6日,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逝世,享年89岁。

斯特拉文斯基确立了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写作风格。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应恢复巴洛克时期和早期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强调音乐的客观精神,反对音乐的标题性、戏剧性等。新古典主义并不排斥新的现代的音乐语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德国的亨德米特(Hindemith)、意大利的卡塞拉(Casella)等。乐曲大多简洁朴质,旋律优雅大气。在音乐创作中固守传统,但不呆滞死板。对爵士乐和流行乐进行写作尝试,创作出了极其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发掘到多元化的音乐,可以看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他从周围的环境中、都市文化中、都市文明中、文化圣地以及大自然中汲取了许多,也摒弃了许多。他是个勤劳的伟大的音乐创造者,即使是在必须休息的时候也努力工作着,寻找着人生的意义。他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即使是在他75岁高龄的时候也笔耕不辍。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他的努力值得我们去学习。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他的早期作品基本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其中大部分作品带有俄罗斯音乐的传统精髓。如他早期创作的交响曲、交响幻想曲和芭蕾舞剧《火鸟》等等。在这个时期中,也有的作品开始有了现代主义的因素,如他在1913年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这部舞剧中大量的不和谐和弦、不规则的节奏和多调性的技法体现出了现代主义中原始主义的特征并成为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后再写下《蒲钦内拉》,从前卫的现代风一转为新古典主义。1914年,斯特拉文斯基写下《新婚》和歌剧《夜莺》,1917年写下默剧《小狐狸》。

斯特拉文斯基中期的作品基本属于新古典主义的范畴,创作上倾向采用交响曲、舞曲和协奏曲等古典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返古迹象。此时他的音乐语言越发显得简捷朴实和清澈。其中复调技法的广泛应用更加强了作品的古典色彩。斯特拉文斯基新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他的舞剧《普尔钦奈拉》,都是属于这种风格之内的作品。1924年的《士兵的故事》、1928年的《仙子之吻》都卸下了当初《春之祭》中的前卫色彩。1927年的《俄狄普斯王》、1936年的《纸牌游戏》则延续了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同时期的作品还有1938年的《顿巴顿橡园协奏曲》、《缪斯主宰阿波罗》和1923年的《八重奏》。这时期他还写了三首交响曲:1930年的《圣诗交响曲》、1940年的《C大调交响曲》和《三乐章交响曲》。至于1933年写的《冥后裴希凤》与1947年的《奥菲欧》都是他在古希腊神话中寻找灵感的代表。1951年他再以新古典主义写下歌剧《浪子历程》,成为他最长篇的歌剧。

斯特拉文斯基的晚期即20世纪50年代,斯特拉文斯基开始探索十二音主义,1952年的《清唱剧》、1953年的《七重奏》、1955年的《圣咏集》,都是这类作品,最后一作更是他第一部全乐章都以单一音列写成的作品。他的十二音乐风继续延伸到1958年的《挽歌》、1962年的《洪水》等作。这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则是《艾冈》,这算是他最后的大作。除此之外,斯特拉文斯基有些小品作品也常为人演出,例如1942年的《马戏团波尔卡舞曲》、室内乐团的《探锕舞曲》、《小提琴协奏曲》、《黑檀协奏曲》等。尽管他在以前多次表示过,不接受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然而他却在自己的晚期创作中接近了比表现主义更为激进的序列主义。对于他在创作风格上的突变人们有时很难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衰退。然而对于一生都善于追求和变化的斯特拉文斯基来说,这样的创作归宿是应该符合他的个性特征的。斯特拉文斯基一生创作的作品十分多,除了以上提到的作品以外,他还作有舞剧《士兵的故事》、《婚礼》、《仙女之吻》,歌剧《夜莺》、《浪子历程》、《诗篇交响曲》、《c调交响曲》等等。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最为出色的音乐作品之一,该曲完成于1912-1913年,与名曲《火鸟》相隔一年多的时间。1913年5月29日这部著名的芭蕾舞音乐由著名指挥家彼埃尔·蒙特指挥,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首演,当年的演出的确有点糟糕,由于芭蕾舞编剧本身的艺术还不能被高贵的巴黎观众完全接受,演出造成了剧场内的阵阵骚乱,台下的口哨与叫骂不绝于耳,斯特拉文斯本人也受到谩骂。见这种混乱的秩序不能平息,剧场的经理出面说给观众退票,骚乱才渐渐平息了下来。事隔两年,斯特拉文斯基将音乐与芭蕾舞脱离,单独作为管弦乐曲独立首演,所取得的艺术效果出奇的好。

他的音乐体裁不单是对音乐创作形式的简单重复,他写出的奏鸣曲、协奏曲、舞剧、康塔塔、交响乐、室内小品都那样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那善变的风格以及高超的作曲技法,被后人奉为瑰宝珍藏在了音乐库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的来说,斯特拉文斯基对新古典主义乃至整个世界乐坛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不论是从他的创作历程,艺术风格以及作曲技法上,他都有他个人独特的创作理念与观点,给现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1]张俊,郭爱民,李岳庚.音乐与音乐欣赏[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宋晔主.走近交响音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李天义.西方音乐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慧霖.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历程[J].民族音乐,2011,(01).

[5]杨和平.外音乐赏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6][俄]谢·斯克列勃科夫.音乐风格的艺术原则[M].陈复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7).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之路——浅析钟涛国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马建军的“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研究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古典主义家居风尚
精选家庭的新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