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广州岭南音乐之都的城市形象对策研究
2015-07-10朱虹
摘要:构建广州岭南音乐之都的城市形象既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又符合广州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思路,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建基础、构建设想、发展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分析研究对策。从而得出结论:构建广州岭南音乐之都的城市形象不仅对于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品位、强化广州地域性文化特征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其他城市的地域性音乐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广州 岭南音乐 城市形象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岭南音乐亦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动力、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构建广州作为岭南音乐之都的城市形象对策研究是发展广州文化强市、艺术强市的重要选择。岭南音乐亦称粤乐,是以广东音乐和部分粤剧、民间曲牌为基础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是在国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岭南文化奇葩。岭南音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根植于这片土地,反映着岭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情感心声,凝聚着民族群体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
城市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外在表象,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明的积淀,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城市形象的建立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现代文化产业开发、建设、发展打造成的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关键在于特有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广州拥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不仅具有历史资源的深度,也一直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打造广州岭南音乐之都的城市形象名片既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又符合广州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思路,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城市形象建设现状
维也纳,因曾造就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被称为西方音乐之都,拥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爱乐厅等多所闻名遐迩的音乐厅,并拥有多个世界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用多位西方古典音乐大师的名字命名市政建筑、街道和音乐厅;各类世界级水准的音乐会几乎每天都有,其新年音乐会更是成为全世界的音乐盛会。维也纳市政府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音乐与城市建筑、景观园林相结合的城市建设方针,使维也纳成为享誉世界的古典音乐之都。
厦门鼓浪屿因历史原因其建筑风貌充满了强烈的欧陆气息,建筑风格从希腊式到罗马式、哥特式应有尽有,岛上居民因归国华侨居多,家家户户都学习钢琴、热爱钢琴,先后出了30多名蜚声中外的钢琴家,厦门市政府充分挖掘鼓浪屿传统优势,主推钢琴音乐,打造厦门“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城市名片,使厦门的旅游文化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厦门成为通过音乐文化打造城市品牌的成功范例。卢长宝、石长伟在2010年《城市问题》发表论文《音乐元素与城市营销——基于维也纳与厦门的比较研究》,提出音乐传统与音乐地标、音乐产业相结合为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营销提供新的途径,并对维也纳和厦门的音乐传统和音乐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
深圳近年来大力启动“城市音乐工程”,打造中国“流行音乐之都”。争取到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比赛在深圳举办,并在物质条件、人力配置等方面为音乐家提供丰富完善的条件,吸引音乐人才落户深圳,近年来深圳产生了很多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到如今唱响中国的《走向复兴》,徐沛东说:“深圳是站在全国的高度,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广度来进行城市音乐工程规划的。”
二、构建基础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重镇,近年来在高速发展经济、全力进行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也有良好的基础: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每年都接待着众多国内外一流音乐团队和个人进行演出、交流,广州爱乐交响乐团更是国内一流的交响乐团……但是,在充分发掘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优势,建立特色文化现代化都市的城市形象方面的研究还尚显薄弱。纵观中西方各城市利用音乐资源提升城市形象的各种举措,都与其地域文化紧密交织、相互结合,适合广州借鉴其优势。
三、建设重点设想
(一)政府主导、大力建设可容纳岭南音乐文化传承的场所
岭南音乐作为重要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非物质文化的特性,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可容纳、可承担该文化传承的场所,如过去乡村祠堂前的开敞空间、社台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可容纳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场所空间越来越少。目前,老城区如越秀、荔湾因其传统城市肌理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容纳传统音乐文化的场所空间;而天河、黄埔、萝岗等区域由于城市建设较快,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市空间考虑不足,使岭南音乐在市民中的发展缺乏场地条件。当前城市缺乏的是面向基层社区的、可满足普通居民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活动的多功能场所,政府依托现有的主要文化设施,着力于基层社区的文化场所建设,为岭南音乐提供排练、演出的各类场所具有必要性。
(二)整合优势资源 合理引导组织
广州现有的红线女艺术中心是非常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所,是传统岭南音乐文化对外展示其风貌、传播其文化的重要窗口,但广州还有不少散落在民间的私火局,把这些民间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引导、利用现有优势资源,采用“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在基础群众中发展岭南音乐。
(三)举办多形式的岭南音乐文化艺术节
岭南音乐文化艺术节既是展示广州传统岭南音乐艺术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市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虽然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是广州打造音乐之都的有利基础,但“金钟奖”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弘扬作用和广大市民对“金钟奖”的参与性有限,举办多形式的艺术节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其主办主体可以是政府、企业、高校或民间协会,其举办场所可以是音乐厅、广场或居民社区,多形态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的辐射到最广泛的市民群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培养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岭南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尤其重要。
四、发挥高校优势,开拓多渠道、多途径的岭南音乐传承方式
随着年事已高的民间艺人的日渐衰老和相继过世,岭南音乐“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面临困境。高校具有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信息资源发达的优势,高校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作为岭南音乐新的传承载体,是解决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高校专业音乐人才缺乏对传统岭南音乐表演实践的经验积累,高校进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课程改革,把岭南文化引进高校课堂,建立一支高校专业音乐人才与民族民间艺人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岭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之路。
五、打造广州岭南音乐之都的意义
音乐文化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品牌的很好切入点。广州具有深厚的岭南音乐文化基础,但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其原有的传承方式无法延续,城市建设中可容纳岭南音乐传承与发展场所空间的缺失和青年一代中后继无人的状况,导致其发展日渐式微。解决岭南音乐传承空间和传承载体研究的理论意义能为各城市的品牌建设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照。
将音乐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相结合的构建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对我国各大城市打造地域性文化特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普遍性的参照价值。成功构建广州岭南音乐之都的城市形象既能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品位、强化广州地域性文化特色,又能给予其他城市地域性音乐文化建设以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整合音乐文化 塑造城市形象――“音乐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06,(06).
[2]王建平.整合音乐文化,塑造城市形象――追记“音乐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研讨会”[J].音乐创作, 2008,(02).
[3]冯明洋.岭南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Z].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4).
[4]冯明洋.岭南音乐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基本问题[J].民族民间音乐,1992.
[5]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朱虹,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